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的开拓与七十年后的回首——《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述评
1
作者 毛涵秀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我国孕育着丰厚的传统音乐宝藏,但在晚清以降内忧外患的国情下,传统音乐面临无知与失传的困境。20世纪50年代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团队从事了十七年划时代意义的民间音乐考察,七十年后集成于《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揭开了... 我国孕育着丰厚的传统音乐宝藏,但在晚清以降内忧外患的国情下,传统音乐面临无知与失传的困境。20世纪50年代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团队从事了十七年划时代意义的民间音乐考察,七十年后集成于《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揭开了系统考察传统音乐的事项。学者们近乎遍及全国的采风活动成为中国早期田野考察的一个缩影,奠定了传统音乐研究的基础。当用历史眼光审视这部著作时,也存在当年因条件局限未能探究各地民间音乐的溯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考察报告》 中国传统音乐 田野考察 杨荫浏
下载PDF
秦地有“苦”,“苦”中有“情”——琵琶曲《渭水情》与筝曲《秦土情》中“苦音”的演绎
2
作者 毛涵秀 《黄河之声》 2023年第5期4-8,共5页
取材于陕西省的秦地乐曲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继传统音乐的考察和“秦派民乐”兴起而流传,且一直在我国的各类民族器乐曲中有着鲜明特色,音乐中最重要的便是“苦音”“微升fa”和“微降si”的变音所给予的。本文通过对两首取材于秦地音乐的... 取材于陕西省的秦地乐曲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继传统音乐的考察和“秦派民乐”兴起而流传,且一直在我国的各类民族器乐曲中有着鲜明特色,音乐中最重要的便是“苦音”“微升fa”和“微降si”的变音所给予的。本文通过对两首取材于秦地音乐的乐曲《渭水情》与《秦土情》中“苦音”的演奏方式做相应的解析与论述,愿给予后来者以参考。笔者借以“苦音”的演绎探究蕴含的“苦情”,即作曲家的“乡情”、演奏家的“共情”与秦地人民自古的“深情”,这源于秦地自身的环境、人文与情感的强大渲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音 渭水情 秦土情 陕西风格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