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接受与发展
1
作者 毛珺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87,共3页
日本动画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已成为美国流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分支。回顾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发展,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被引进、认可、接受,逐渐在流行文化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历程,也可发现美国粉丝在其中的重要推... 日本动画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已成为美国流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分支。回顾日本动画影视作品在美国的发展,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被引进、认可、接受,逐渐在流行文化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历程,也可发现美国粉丝在其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让人明了当动画这种文化商品跨越国界时,除了本身的艺术性与娱乐性,还应具备多元文化融合的全球化特征,方可满足观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艺术审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市场 影视作品 动画 日本 多元文化融合 文化多样性 60年代 20世纪
下载PDF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剧对电视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毛珺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15,27,共5页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视频网站强势崛起,与传统电视台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网络剧在打破了传统电视剧播放线性思维习惯的同时,逐渐发展起精品化制作观念,并在此指导下生产了较之电...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视频网站强势崛起,与传统电视台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网络剧在打破了传统电视剧播放线性思维习惯的同时,逐渐发展起精品化制作观念,并在此指导下生产了较之电视剧更为丰富的题材类型产品,而其个性化的分众策略将观众群体予以重构,全产业链的开发模式也完全突破了电视台的能力范围。在各个层面,网络剧及其背后的网络平台对电视剧及传统电视台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网络剧 电视剧 平台 影响
下载PDF
新媒介生态下的影视剧分众传播与类型化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毛珺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1-84,共4页
互联网技术重塑了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机制,改变了媒体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不断迫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向终端和用户下移,也改变了媒介受众的接收方式及参与程度。资本的涌入又让媒体深陷市场,被裹挟前进。于是,影视从业者在媒介与商业... 互联网技术重塑了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机制,改变了媒体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模式,不断迫使传统媒介的权力向终端和用户下移,也改变了媒介受众的接收方式及参与程度。资本的涌入又让媒体深陷市场,被裹挟前进。于是,影视从业者在媒介与商业双重逻辑的合力作用下演化出了分众分类的策略,其中不仅包括内容创作领域如题材及类型的细分选择、商业领域如投资比重与播出平台的选择,更涉及到观众欣赏和意义生产等美学领域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众传播 传统媒介 媒介受众 投资比重 接收方式 合力作用 分众分类 创作领域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明星跨界导演现象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毛珺琳 《记者摇篮》 2018年第8期35-36,共2页
近年来,明星跨界做导演成为内地电影界的突出现象,并且众多明星导演都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随之也掀起了舆论褒贬针锋相对的热浪,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跨界导演作为一种风潮方兴未艾。本文尝试以消费文化的视域来解读明星跨界做导演这一现... 近年来,明星跨界做导演成为内地电影界的突出现象,并且众多明星导演都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随之也掀起了舆论褒贬针锋相对的热浪,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跨界导演作为一种风潮方兴未艾。本文尝试以消费文化的视域来解读明星跨界做导演这一现象,并探讨这些明星导演的生存环境、成功路径以及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星 跨界 导演 消费文化
下载PDF
中国电影批评的多元取向——2016年中国电影批评的发展趋向
5
作者 贾磊磊 毛珺琳 《创作与评论》 2017年第20期68-72,共5页
回顾2016年的中国电影批评,批评话语的多元化是本年度呈现的最显著特征。首先是学者坚持电影批评的独特立场,从个性的角度对电影本体、电影创作、电影产业、电影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与新的话语体系和跨学科理论进行对话,丰富了... 回顾2016年的中国电影批评,批评话语的多元化是本年度呈现的最显著特征。首先是学者坚持电影批评的独特立场,从个性的角度对电影本体、电影创作、电影产业、电影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与新的话语体系和跨学科理论进行对话,丰富了电影理论批评的成果,拓展了电影批评的视野,开拓了电影批评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批评 发展趋向 中国 多元取向 跨学科理论 批评话语 电影本体 电影创作
下载PDF
“图书馆”定义再审视
6
作者 毛珺琳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9期42-43,共2页
图书馆学界主流意识认为,图书馆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中国的藏书楼与之相对,是古代封建、落后与封闭的象征,因此将藏书楼排除在图书馆范畴。然而,抛却这个带有时代偏见的想法,从西方以及国人对图书馆的定义角度去考察,可以发现,藏书... 图书馆学界主流意识认为,图书馆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中国的藏书楼与之相对,是古代封建、落后与封闭的象征,因此将藏书楼排除在图书馆范畴。然而,抛却这个带有时代偏见的想法,从西方以及国人对图书馆的定义角度去考察,可以发现,藏书楼是完全与图书馆对等的中国社会体内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楼 图书馆 定义 本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