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毛碧莲 《设计》 2019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讨论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表现,并对传统审美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书籍设计中的线条美、意境美、结构美、色彩美进行阐述,并分析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结果,书籍设计... 讨论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表现,并对传统审美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书籍设计中的线条美、意境美、结构美、色彩美进行阐述,并分析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结果,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书籍设计中传统审美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并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传统审美 传统文化 应用途径
下载PDF
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毛碧莲 《设计》 2019年第6期112-113,共2页
探究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新模式及其应用。结合当前高校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重点上的问题,提出体验式、项目式、概念式、"微平台"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包装设计教学现状所提出的... 探究高校包装设计教学新模式及其应用。结合当前高校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重点上的问题,提出体验式、项目式、概念式、"微平台"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并逐一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包装设计教学现状所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得出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扎实专业基础,培养思维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伦理的教育反思
3
作者 毛碧莲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解构和挪移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各设计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其与原有的思想出现了偏差,"求形式"遮蔽"守功能","解构高雅"凌驾"坚守德性","时尚消费"消解&...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解构和挪移为主要表现手法,在各设计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其与原有的思想出现了偏差,"求形式"遮蔽"守功能","解构高雅"凌驾"坚守德性","时尚消费"消解"物尽其用","以人为本"取代"天人合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设计教育应该时刻反思设计伦理的定位,关注精神、人文以及社会考量,通过匠心精神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设计共同体的构建形成"设计至善"的设计伦理观,从设计教育的层面来实现社会责任感和设计伦理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至善 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计伦理
下载PDF
基于图形视角的汉字色彩、应用研究
4
作者 毛碧莲 梁昭华 《包装世界》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汉字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视觉语汇,充分发挥汉字视觉表现力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现代汉字设计中以色彩为切入点和立足点,来重新观察和阐释汉字的表象与表意功能,以此开发色彩在汉字设计中的表现可能性。基于图形视角的汉... 汉字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视觉语汇,充分发挥汉字视觉表现力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现代汉字设计中以色彩为切入点和立足点,来重新观察和阐释汉字的表象与表意功能,以此开发色彩在汉字设计中的表现可能性。基于图形视角的汉字色彩的应用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汉字的艺术设计,和提高汉字在实际应用中的视觉冲击力,便于突破以往对汉字设计中只在造型上寻求变化的局限性,有助于在色彩丰富的现代设计环境中汉字色彩的运用,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汉字的精神本质,以适应现在五彩缤纷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图形 现代汉字 传统汉字 书法艺术
下载PDF
共生型设计学项目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建构
5
作者 毛碧莲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2期82-84,87,共4页
项目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的生态环境,它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内化,有利于群体设计理念的创新与社会知识的积累。从"和谐共生""多元共生""动态共生"方面促进项目学习共同体建设,可形成... 项目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习的生态环境,它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内化,有利于群体设计理念的创新与社会知识的积累。从"和谐共生""多元共生""动态共生"方面促进项目学习共同体建设,可形成从共享到协同进化的共生态势。通过确定共同的目标,形成相互依存的系统,实现再生产的循环,构建共生的设计学学科项目学习共同体,实现学习者由被动的边缘参与者到主动的核心成员的转变,从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共生 项目学习共同体 设计学
下载PDF
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个人成绩评价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立园 陈国毅 +2 位作者 查波 毛碧莲 任世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通过研究和实践,改变以往小组学习"捆绑式"评价的弊端,避免了出现过分重视集体评价,忽视了个人成绩公平性的原则,构建小组中个人成绩公平化的评分标准,创建合理的评价机制,让每个教师对于小组中个人成绩的评价有一定的规律可... 通过研究和实践,改变以往小组学习"捆绑式"评价的弊端,避免了出现过分重视集体评价,忽视了个人成绩公平性的原则,构建小组中个人成绩公平化的评分标准,创建合理的评价机制,让每个教师对于小组中个人成绩的评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通过该研究机制的实行,使学生对小组合作设计产生兴趣,真正参与到集体的学习和设计中去,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 个人成绩 评价 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