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毛艳会 陈虹彬 +6 位作者 胡小三 倪阵 乔丽娟 汤善宏 徐辉 曾维政 蒋明德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4-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手术患者15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和松弛率,及主观指标包括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胃食管反流问卷调查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吞咽困难评分量表、汉化版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POEM,1例(6.7%)并发穿孔,3例(20%)见不同程度的纵膈气肿,2例(13.3%)发现轻微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1个月、及12个月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结论:POME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疗效分析 随访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毛艳会 文黎明 +1 位作者 李林艳 杨亚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面积(剥离范围超过1/2周)食管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在该院治疗的55例病灶范围超过1/2周的食管早期癌患者资料。根据剥离面积不同,分为A组(1/2<术后黏膜缺损<3/4周组)42例,B组(3/4≤术后黏膜缺损≤全周组)13例。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随访周期3~48个月,A组狭窄率7.1%(3/42),B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00.0%)。两组在性别构成和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狭窄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大面积食管早期癌,但术后需规律随访。ESD术后黏膜缺损范围在1/2~3/4者术后狭窄发生率较低,术后梗阻程度与病变位置有关,食管上段的狭窄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大面积 狭窄 疗效
下载PDF
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毛艳会 徐辉 《西南军医》 2014年第6期682-684,共3页
隧道内镜技术巧妙结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endoscopic transluminal surgery, NOTE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使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疾病得到更好治疗。目前该技... 隧道内镜技术巧妙结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endoscopic transluminal surgery, NOTE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使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疾病得到更好治疗。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很好发展,实现了内镜下手术安全、有效、微创等优势。在食管疾病中的应用发展尤为突出,本文就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内镜技术 食管疾病
下载PDF
ESD治疗中低位直肠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艳会 徐辉 +2 位作者 陈虹彬 吕勇 徐辉(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中低位直肠的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治疗的29例中低位直肠的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中低位直肠的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治疗的29例中低位直肠的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病理结果、术后症状改善、随访情况。[结果]切除病灶大小1.2cm×2cm^3cm×4cm,平均2cm×2.3cm,操作时间50~180min,中位时间95min。并发穿孔2例(6.9%,2/29),经内镜下处理得到控制;所有病灶均一次性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93.1%(27/29);术后无迟发性穿孔,迟发性出血率10.3%(3/29),但量均较少,经保守治疗得到控制;术后病理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55.2%,16/2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44.8%,13/29)。术后平均住院日7d,排便控制功能良好。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ESD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的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方法之一,符合现代人们既切除病灶又保留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微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 中低位直肠 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