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湘“五经配伍”治疗眩晕的理论与临床探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章伟
赵瑞成
毛艾琪
-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岳阳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5期99-101,共3页
-
文摘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起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术,其主要学术观点为“推经治脏”“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经配伍”“五经助制”等。笔者运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的方法,通过针五经、调五脏来论治眩晕,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关键词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
五经配伍
眩晕
-
Keywords
The acupuncture academic genre in Huxiang area
Five meridians compatibility
Vertigo
-
分类号
R25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肠病治肝”的理论探析与临床拾萃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毛艾琪
赵瑞成
-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414-418,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639。
-
文摘
"肝与大肠别通"理论首见于李梃的《医学入门》,其区别于"胆属肝"、"大肠属肺"表里脏腑络属关系,揭示脏腑之间另一种联系,故称别通。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生理上都与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气机升降、腑气传导等功能相关,足厥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存在间接联系。故其病理可相互影响,气机疏泄失常,肠腑传导失职则出现腹泻或便秘或大便溏结不调;肝不藏血,影响肠道血络,故可见便血等病理变化。近代医家杨维杰[1]提出脏腑气化相通为"脏腑别通"理论的实质。而随着现代医学进步,西医亦发现肝与肠可相互影响,提出"肠-肝轴"、"肝肠循环"等概念,为"肝与大肠别通"理论提供解剖生理、微观生物学上的解释。本文从肝与大肠生理、病理及经脉络属等方面探析其相关性,并以"肝与大肠别通"理论为指导思想浅析调肝经治疗肠腑病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丰富针灸治疗肠腑病的思路。
-
关键词
脏腑别通
肝与大肠相通
针刺
肠腑病
-
Keywords
The Organs Other Channel of Treatise
The Organs Other Channel of liver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Acupuncture
Intestinal disease
-
分类号
R246.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265.3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