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化恋曲与国族诗力——论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书写
1
作者
李小红
毛贤娜
《粤海风》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作为一种符号象征,黄河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表达着国民对于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文学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载体,在言说国家认同、民族精神,表征国民的文化记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形象的文学...
作为一种符号象征,黄河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表达着国民对于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文学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载体,在言说国家认同、民族精神,表征国民的文化记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形象的文学建构,首先,通过“黄河—母亲”的隐喻使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在启蒙、救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促进了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其次,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民族血性精神,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在黄河诗歌中得到了多样化的表达。最后通过“诗歌叙事—记忆—认同建构”的逻辑,黄河诗歌借黄河形塑唤起社会个体之集体记忆,增进个体对集体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塑。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形象的研究,不仅表现了黄河的诗歌书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中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诗歌
国家认同
民族精神
文化记忆
民族共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恋曲与国族诗力——论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书写
1
作者
李小红
毛贤娜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
出处
《粤海风》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基金
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公开招标课题一般项目“黄河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价值”(HC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一种符号象征,黄河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表达着国民对于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文学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效载体,在言说国家认同、民族精神,表征国民的文化记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形象的文学建构,首先,通过“黄河—母亲”的隐喻使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在启蒙、救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促进了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其次,黄河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民族血性精神,勤劳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在黄河诗歌中得到了多样化的表达。最后通过“诗歌叙事—记忆—认同建构”的逻辑,黄河诗歌借黄河形塑唤起社会个体之集体记忆,增进个体对集体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塑。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形象的研究,不仅表现了黄河的诗歌书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中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资源。
关键词
黄河诗歌
国家认同
民族精神
文化记忆
民族共同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化恋曲与国族诗力——论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黄河书写
李小红
毛贤娜
《粤海风》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