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CA19-9检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潘莉妃 张晓文 毛轩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98-1500,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组化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肝... 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组化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检测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肝癌类型分为原发组(58例)和继发组(40例),纳入同期因肝结节于本院行穿刺诊断的40例体检筛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肝组织样本免疫组化GPC-3表达情况及血清AFP和CA19-9水平,分析免疫组化GPC-3、血清AFP和CA19-9水平各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患者的GPC-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的血清AFP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免疫组化GPC-3和血清AFP、CA19-9各单项诊断肝癌的效能比较,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和CA19-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19%)、准确率(85.48%)和约登指数(0.6694)均显著提高,而在诊断继发性肝癌的敏感度(62.50%)、准确率(72.37%)和约登指数(0.4568)无显著提高。结论 免疫组化GPC-3联合血清AFP和CA19-9能够显著提高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尤其是针对原发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 继发性 GPC-3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单侧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穴影像学参数变化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关系
2
作者 毛轩宇 周明平 梁伟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6期812-814,共3页
踝关节骨折目前常采取手术治疗,能解除持续位移造成的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度和肌力[1]。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引起的踝穴深度和宽度增大使距骨承受的应力失衡,严重时可造成关节软骨损伤[2]。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和关... 踝关节骨折目前常采取手术治疗,能解除持续位移造成的距骨倾斜和足内翻畸形,恢复踝关节正常活动度和肌力[1]。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引起的踝穴深度和宽度增大使距骨承受的应力失衡,严重时可造成关节软骨损伤[2]。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和关节面的稳定性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探讨踝穴影像学参数与关节活动度、肌力的关系,可有效评估踝关节面生物力学稳定性,为术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3]。既往研究报道了踝穴相关指标与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4],但关于踝穴影像学参数变化与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关系的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骨折 踝关节 影像学参数 肌力
下载PDF
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3
作者 闵华 周崇斌 +1 位作者 许荣成 毛轩宇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观察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治伤胶囊治疗。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骨痂的出现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出血量),术后骨骼形态学指标[根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根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胶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骨骼形态恢复,改善足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治伤胶囊 骨骼形态学指标
下载PDF
术前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内固定术的影响
4
作者 潘俊夸 胡群肖 +1 位作者 吴依璇 毛轩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CS)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及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固定方式不同分观察组(n=38,牵... 目的探讨术前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CS)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及复位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固定方式不同分观察组(n=38,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和对照组(n=32,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生化指标[丙谷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统计复位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51.98±4.28)min、(251.79±29.38)m L、(12.98±2.91)周低于对照组(63.92±5.19)min、(298.34±30.23)mL、(12.67±3.01)周,P<0.05;观察组的CK水平(128.81±17.23)U/L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1±18.24 U/L,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68.75%,P<0.05),而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18.85%,P<0.05)。结论术前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可有效缩短胫腓骨远端骨折伴CS患者的内固定手术时间,提高复位优良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筋膜间隔综合征 牵引式外固定支架 手术时间 复位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