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盾构下穿高速公路的路面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毛远凤 沈宇鹏 +1 位作者 马建南 刘晓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8,共5页
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挖除、管片和二衬设置,将在穿越过程引起高速公路路面的沉降或隆起,对公路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论文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北京地铁7号线盾构下穿京哈高速公路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分析采用盾构法先后施工左... 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挖除、管片和二衬设置,将在穿越过程引起高速公路路面的沉降或隆起,对公路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论文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北京地铁7号线盾构下穿京哈高速公路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分析采用盾构法先后施工左右线隧道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变形特征,认为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公路路面沉降变形在纵向呈现出抛物线形态,在横向上沉降槽呈现为"U"形,最终的路面最大沉降值产生在两线隧道中轴线上方的右线第10掘进段(第23施工步)开挖时,最大值为15 mm,路面最大隆起值出现在右线上方的右线第9掘进段(第22施工步)开挖时,达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施工 变形 监控标准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动三轴试验滞回曲线的椭圆拟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毛远凤 叶庆东 沈宇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3-750,共8页
采用正弦波形循环荷载动三轴试验获取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存在两个困难:一是因为试验中存在各种噪声使滞回曲线椭圆形态不明显;二是椭圆拟合会因方法不当出现不收敛或者误差大等情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第一... 采用正弦波形循环荷载动三轴试验获取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存在两个困难:一是因为试验中存在各种噪声使滞回曲线椭圆形态不明显;二是椭圆拟合会因方法不当出现不收敛或者误差大等情况。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第一个困难,本文将滤波技术引入到对应力应变时间序列的处理中来;为了更好地拟合滞回曲线椭圆,本文结合了主成份分析技术与椭圆的几何拟合方法,通过计算椭圆焦点位置、长半轴长度等来确定拟合椭圆,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线性化且相对稳定,值得在动三轴数据处理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三轴试验 滞回曲线 椭圆拟合 几何方法 滤波技术
下载PDF
松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动静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宇鹏 杜嘉俊 +1 位作者 汪梨园 毛远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165,共8页
为评价松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级配碎石并掺水泥处理方法的适宜性,采用弦式和电阻式土压力计测试过渡段在施工期及联调联试期CFG桩顶和桩间静土压力、基床底层表面及该位置以下50cm处的动土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离... 为评价松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涵过渡段采用倒梯形级配碎石并掺水泥处理方法的适宜性,采用弦式和电阻式土压力计测试过渡段在施工期及联调联试期CFG桩顶和桩间静土压力、基床底层表面及该位置以下50cm处的动土压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离涵洞中心不同位置的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施工荷载的变化而变化,且桩顶土压力对加载变化更加敏感;过渡段的动应力在纵向上表现为"W"形,其最大值出现在距涵洞中心10m位置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涵过渡段 试验研究 动态响应 土压力
下载PDF
广西龙滩水库地壳Q_S二维成像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庆东 阎春恒 +3 位作者 王生文 毛远凤 余大新 闫琳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9-700,共12页
本文收集了广西龙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2006年9月至2016年12月精定位后的3 382次ML≥0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二维衰减成像技术获得了龙滩水库库区的Q_S二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龙滩水库库区Q_S的横向不均匀变化明显,Q_S低值区围绕着库... 本文收集了广西龙滩水库地震监测台网2006年9月至2016年12月精定位后的3 382次ML≥0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二维衰减成像技术获得了龙滩水库库区的Q_S二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龙滩水库库区Q_S的横向不均匀变化明显,Q_S低值区围绕着库区近似呈环形分布;在Q_S低值分布区附近,大多为河流与断裂带的交汇处;Q_S低值分布主要对应于透水性较强的岩性地区。以上现象表明Q_S低值分布受水、断裂、岩性等3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初步推断库水可能沿着断裂上的岩石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地区和具有较强透水性岩层区域向下渗透,使得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内摩擦增大,地震波剧烈衰减,从而使Q_S值大幅下降。结果还表明:大多数地震发生在Q_S高、低值过渡区域,这种"软"、"硬"介质的交界处,容易积累应变能,孕育地震。这是由于当Q_S高、低值过渡区域受到水的加载作用及其对裂隙边界的润滑作用,发震断层的抗剪强度降低,使滑动容易产生,从而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库 Q值 震源谱 QS二维成像
下载PDF
天津某工业公司机械振动激发波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庆东 毛远凤 +2 位作者 王生文 管见 郭俊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144-149,共6页
对天津某重型工业公司机械产生振动的不同点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进行测量。首先测定该机械振动的振级,为振动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采用频谱分析确定机械诱发振动的优势频率为5.1Hz、5.6Hz及12.5Hz;再利用相关分析计算各点与振源附近点(O点... 对天津某重型工业公司机械产生振动的不同点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进行测量。首先测定该机械振动的振级,为振动影响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采用频谱分析确定机械诱发振动的优势频率为5.1Hz、5.6Hz及12.5Hz;再利用相关分析计算各点与振源附近点(O点)的相关系数并讨论相关系数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采用地震学的面波法测量该公司与受影响工厂间的面波群速度及对应波长:5.1Hz、5.6 Hz、12.5 Hz对应的群速度分别为86 m/s、97 m/s、105 m/s,对应的波长为16.8 m、17.4m、8.6m,为机械振动的减隔振设计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级 频谱分析 相关分析 群速度 双台法
下载PDF
基于倒谱的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庆东 毛远凤 +2 位作者 王生文 余大新 王岩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7-635,共9页
本文通过对记录到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的32个台站的三分量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倒谱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2个主要爆炸的发生时间间隔约为32.3s;(2)爆炸-2发生在爆炸-1的西北侧约353°处;(3)依据这些记录的倒谱,无... 本文通过对记录到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的32个台站的三分量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倒谱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2个主要爆炸的发生时间间隔约为32.3s;(2)爆炸-2发生在爆炸-1的西北侧约353°处;(3)依据这些记录的倒谱,无法判定在爆炸-1前是否还存在微小的爆炸。以上结论均与前人研究成果吻合。由于倒谱叠加采用的是全波形,对滤波频带不敏感,因此,在检测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多次爆炸或其它类似事件(如核爆)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2”天津港爆炸 倒谱 叠加 方位角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廊坊段路涵过渡段施工控制技术及沉降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嘉俊 沈宇鹏 +1 位作者 汪梨园 毛远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123,共3页
路基与涵洞存在刚度和沉降差异,常引起刚度和几何的不平顺。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廊坊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廊坊段路涵过渡段,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控制技术,包括填料的要求、施工设备的选型、碾压控制及质量检测指标控制,以控制路涵过渡段... 路基与涵洞存在刚度和沉降差异,常引起刚度和几何的不平顺。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廊坊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廊坊段路涵过渡段,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控制技术,包括填料的要求、施工设备的选型、碾压控制及质量检测指标控制,以控制路涵过渡段不平顺,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不间断运行的需要;并以现场两个过渡段中路基与涵洞的沉降特征,验证过渡段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路涵过渡段 填筑 沉降
下载PDF
龙滩水库库区地震活动与水位的互相关分析及孔隙压力扩散系数估算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庆东 余大新 +2 位作者 王凯明 毛远凤 阎春恒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滩水库库区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的地震数目与水位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了地震活动对库区蓄水响应的延迟时间为37天,并通过替代数据检验确认了其可靠性。37天的延迟时间说明在水位达到峰值后地震活动开始快速...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滩水库库区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的地震数目与水位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了地震活动对库区蓄水响应的延迟时间为37天,并通过替代数据检验确认了其可靠性。37天的延迟时间说明在水位达到峰值后地震活动开始快速增强,可能暗示着现阶段库水流体作用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库区内。根据延迟时间和地震深度分布,以及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孔隙压力扩散方程的解,在不考虑孔隙压力扩散与应力耦合时得到孔隙压力扩散系数D=(8.66±4.11)m2/s;在考虑孔隙压力扩散与应力耦合时得到扩散系数D=(1.72±0.82)m2/s。后者在物理上更为合理,说明现阶段孔隙压力扩散与应力耦合可能是诱发龙滩库区水库地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滩水库 互相关系数 替代数据 扩散方程 孔隙压力扩散系数
下载PDF
视应力在震后趋势判定中的应用——以前郭地震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生文 叶庆东 +3 位作者 王宁 丁宁 毛远凤 杜石磊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选取前郭地震序列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发生的11个MS4.0以上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这11个地震的视应力。结果表明,3个MS5.0以上地震发生前,震源区相当震级地震的视应力和拐角频率在升高,这表明震源区应力水平在增强;在此之... 选取前郭地震序列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发生的11个MS4.0以上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这11个地震的视应力。结果表明,3个MS5.0以上地震发生前,震源区相当震级地震的视应力和拐角频率在升高,这表明震源区应力水平在增强;在此之后,震源区地震的视应力和拐角频率在降低,据此及时地进行震后趋势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郭地震 视应力 震后趋势判定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不同网格化方法鲁棒性研究
10
作者 王岩 李永昆 +2 位作者 吕传振 李伟亮 毛远凤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含有不同误差水平的DEM数据的50%随机采样作为输入数据,解算了4种常用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插值效果和滤波效果,并对4种方法的抗差性及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小曲率方法(MC)的抗差性最好,克里格(Kriging)方法、径向基函数法(RBF... 利用含有不同误差水平的DEM数据的50%随机采样作为输入数据,解算了4种常用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插值效果和滤波效果,并对4种方法的抗差性及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小曲率方法(MC)的抗差性最好,克里格(Kriging)方法、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基于线性插值的三角网法(TLI)的滤波标准差和插值标准差的差异较为微弱,而最小曲率方法(MC)的插值效果要稍强于滤波效果;通过计算附加±15m误差的DEM50%随机采样数据网格化残差,结果发现最小曲率方法解算的残差在-15m^+15m区间的分布比例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最小曲率方法是4种方法中鲁棒性最佳的数据网格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 插值 滤波 鲁棒性
下载PDF
PHC与CFG桩复合地基在高速铁路基底中处理效果试验对比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宇鹏 毛远凤 +2 位作者 荆鹏 程万慧 田亚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174-4180,共7页
以京津城际铁路2种不同桩筏复合地基处理形式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PHC桩和CFG桩的单桩承载力、荷载桩–土分担、以及不同位置的荷载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C桩的单桩承载力明显大于CFG桩,约为其1.33倍;PHC复合地基段路基的... 以京津城际铁路2种不同桩筏复合地基处理形式为工程实例,对比分析PHC桩和CFG桩的单桩承载力、荷载桩–土分担、以及不同位置的荷载和沉降与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C桩的单桩承载力明显大于CFG桩,约为其1.33倍;PHC复合地基段路基的中心沉降量小于CFG桩复合地基段;PHC桩断面的桩–土应力比为17-47,荷载分担比为0.56-0.78,而CFG桩断面桩–土应力比为12-25,荷载分担比为0.42-0.59,说明PHC桩复合地基能尽量减小桩间土的荷载。认为在松软地基上采用PHC管桩不仅能保证复合地基中的成桩效果,也能减小桩间土的荷载承担,从而减小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高速铁路 沉降 桩–土应力比 单桩承载力
原文传递
核幔耦合引起的十年尺度日长变化研究
12
作者 叶庆东 贺伟光 毛远凤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4-1861,共8页
核幔电磁耦合、地形耦合、引力耦合是影响十年尺度日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三大耦合的机制,并收集了前人的一些资料和数据,分别估算了这三种耦合的周期、力矩幅度及可能引起的日长变化幅度.结果表明:核幔电磁耦合周期约为1... 核幔电磁耦合、地形耦合、引力耦合是影响十年尺度日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三大耦合的机制,并收集了前人的一些资料和数据,分别估算了这三种耦合的周期、力矩幅度及可能引起的日长变化幅度.结果表明:核幔电磁耦合周期约为10.3年,力矩约为3.1×10^(17)Nm,引起的日长变化幅度约为0.27 ms;核幔地形耦合的周期约为10年,力矩约为1.7×10^(18)Nm,引起的日长变化幅度约为1.4 ms.引力耦合引起的日长变化是否是十年尺度的仍存在争议,采用不同内核三轴椭球模型,日长变化的周期从亚十年尺度(3.5年、4.6年)到十年尺度(18.4年)变化.由于地核与地幔相对运动状态未知,无法确切估算引力耦合的力矩,但在假定引起耦合引起的日长变化幅度为4 ms的极限情况下,引力耦合的力矩约在10^(18)(十年尺度)~10^(19)Nm(亚十年尺度)的量级,低于前人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耦合 地形耦合 引力耦合 十年尺度日长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