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逆行追踪结合离体固定脑片细胞内染色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文军 李岩 +1 位作者 毛金标 郑则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并可在光、电镜下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和神经元回路的方法。此法主要包括荧光逆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电泳LuciferYellow和DAB光转化三个步骤。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送行追踪确定神经元...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并可在光、电镜下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和神经元回路的方法。此法主要包括荧光逆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电泳LuciferYellow和DAB光转化三个步骤。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送行追踪确定神经元投射部位;(2)进一步细胞内注射可充分显示神经元的树突构筑,尤其是远端树突和树突棘;(3)经DAB转化的神经元形象能长久保存,克服了荧光易褪色的缺点,可供详细观察和分析;(4)转化后的细胞,因已经过良好固定,结构保存较好;故可在电镜下进一步观察研究;(5)结合免疫荧光,通过Confocal显微镜可更清晰地观察LuciferYellow标记的细胞与其它神经纤维的联系;(6)此外还可用于病理检查的标本,研究人体脑组织神经元的形态特征。为此,此方法不失为一种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尤其是树突构筑)和神经元回路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行追踪 离体固定脑片 细胞内染色 解剖
下载PDF
猫中薛氏上回与丘脑及其它皮层下结构的联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森 毛金标 郑则慧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4期388-394,452,共8页
本文报道采用HRP-TMB法对猫中薛氏上回的各皮层区域(5、7、LS、21、19区)与皮层下各结构的传入和传出联系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中薛氏上回各皮层区均与同侧丘脑的枕核(PUL)、后外侧核(LP)、后核(PN)以及中央内侧核(NCM)、旁中央核(PC)... 本文报道采用HRP-TMB法对猫中薛氏上回的各皮层区域(5、7、LS、21、19区)与皮层下各结构的传入和传出联系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中薛氏上回各皮层区均与同侧丘脑的枕核(PUL)、后外侧核(LP)、后核(PN)以及中央内侧核(NCM)、旁中央核(PC)、中央外侧核(CL)联系。该回前部还与腹前核(VA)、腹外侧核(VL),背外侧核(LD),后核群(PO)以及中央中核(CM)、束旁核(Pf)存在联系。19、21、LS区都与外膝体的B层(GLB)和板间内侧核(MIN)联系。上述皮层丘脑联系都是交互的,而且呈一定的区域性分布。在网状核(R)、未定带(ZI)以及外脓体腹核(GLv)中只能见到标记末梢。此外,该回与双侧屏状核、同侧杏仁核、蓝斑以及部分中缝核存在交互联系,而在尾、壳核、顶盖前区、上丘、脑桥核群中只有标记末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后核 HRP LP 标记细胞 皮层 薄壁组织
下载PDF
鸡脊髓上行投射在脑干的分布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吉林 毛金标 郑则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177-182,267,共7页
本文用Nauta法追踪鸡在颈髓半横切后脊髓上行的溃变纤维,观察的结果可知,鸟类动物脊髓有上行纤维直接向丘脑投射,主要终止于丘脑的背外侧核(DL)及背内侧核(DM)的腹侧份。根据比较解剖学的结果认为该区域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板内核群,是... 本文用Nauta法追踪鸡在颈髓半横切后脊髓上行的溃变纤维,观察的结果可知,鸟类动物脊髓有上行纤维直接向丘脑投射,主要终止于丘脑的背外侧核(DL)及背内侧核(DM)的腹侧份。根据比较解剖学的结果认为该区域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板内核群,是旧脊丘系的一部分,可能与动物的原始感觉有关。脊髓还发出纤维向下丘脑的内细胞层(SI)和外细胞层(SE)投射,该联系可能与动物痛的情绪反应有关。此外,在中脑的顶盖、中央灰质及网状结构中也有溃变标记。在延、桥脑的下橄榄(IO)、迷走背核(NX)、孤束核(S)、外侧网状核(RL)、小细胞网状核(Rpc)及巨细胞网状核(Rgc)等都有溃变标记,通过对这些通路及终末前溃变分布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在种族发育上部分属于比较古老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uta溃变法 脊髓上行投射
下载PDF
鸡脑干下行投射至脊髓的神经元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吉林 毛金标 郑则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183-187,268,共6页
本文采用在鸡脊髓颈段注射HRP或埋HRP胶块,然后用TMB处理的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下行纤维至脊髓的神经元分布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鸟类动物存在着一些与哺乳类动物卡相似的神经联系。在间脑部分,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PVM)是标记细胞较密... 本文采用在鸡脊髓颈段注射HRP或埋HRP胶块,然后用TMB处理的方法,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下行纤维至脊髓的神经元分布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鸟类动物存在着一些与哺乳类动物卡相似的神经联系。在间脑部分,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PVM)是标记细胞较密集的区域,其他还有下丘脑的外细胞层(SE)和内细胞展(SI)以及下丘脑外侧区。中枢内的标记细胞主要集中于红核、中介核和丘间核(ICo)。在延、桥脑段,网状脊髓束是主要的下行通路,脑桥吻端网状核(RPO)和脑桥尾侧网状核(RP)向脊髓的投射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内侧网状下行系统。小细胞网状核(Rpc)、旁巨细胞网状核等都有下行至脊髓的纤维。另外,蓝斑、蓝斑下核、前庭核、孤束核、外楔核也都有下行纤维向脊髓投射。在中缝核群中我们观察到大量的标记细胞,所以在鸟类动物中可能也存在着中缝核—脊髓这一下行抑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P法 脑干下行至脊髓通路
下载PDF
猫中薛氏上回的皮层—皮层间联系
5
作者 黄森 毛金标 郑则慧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57-62,117,共7页
本文报告和讨论了中薛氏上回(MSS)各皮层区与同侧和对侧其它皮层间的神经纤维联系。结果表明,位于该回周边的各皮层区(5、LS、21、19区)与特异性的初级感觉皮层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位于中央部位的7区仅通过这些周边区域间接地与特异性... 本文报告和讨论了中薛氏上回(MSS)各皮层区与同侧和对侧其它皮层间的神经纤维联系。结果表明,位于该回周边的各皮层区(5、LS、21、19区)与特异性的初级感觉皮层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位于中央部位的7区仅通过这些周边区域间接地与特异性感觉系统联系。在与对侧皮层的联系中,本工作除了证实业已发现的对应性的胼胝体纤维联系外,还发现了MSS与对侧皮层的非对应性联系以及分布规律。构成MSS与其它皮层间联系的神经元主要是Ⅲ层的锥体细胞,传出的纤维末梢主要分布在同侧和对侧的皮层浅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薛氏上回 皮层—皮层间联系 HRP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