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00后”诗歌创作的特质
1
作者 毛颖辉 赖阳彬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一个诗歌群体的代际命名与时代语境密不可分,生活在同一代际的个体会形成这一代际所特有的总体特征和精神特质。该文在“70后”“80后”“90后”诗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对“00后”诗歌群体的创作现状、诗歌运思方式和诗歌中的意象使用三... 一个诗歌群体的代际命名与时代语境密不可分,生活在同一代际的个体会形成这一代际所特有的总体特征和精神特质。该文在“70后”“80后”“90后”诗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对“00后”诗歌群体的创作现状、诗歌运思方式和诗歌中的意象使用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从创作现状而言,媒介时代下的“00后”诗歌呈现出多元、早熟、糅合等方面的特征;从运思方式上看,“00后”诗歌以非线性的思维逻辑主导诗歌创作;在诗歌的意象运用层面,“00后”诗人分别从古代意象、当代意象和西方意象三个方面来建构意象体系。在此基础上,对“00后”诗歌中多元融合与重构的创作趋势作出回应,探求新媒介技术环境下诗歌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后” 诗歌群体 运思方式 意象使用
下载PDF
“阶级”与“民族”:协商的话语——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汉文版)民族报道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毛颖辉 贺碧霄 《新闻传播》 2017年第11期4-8,共5页
本研究仔细梳理了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中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作为民族和阶级两套话语共存的特殊历史阶段,阶级话语对民族话语的借用、取代与共存作为话语策略,表现出民族与阶级两种身份的协商过程。特殊历史时期... 本研究仔细梳理了民主改革时期,《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中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作为民族和阶级两套话语共存的特殊历史阶段,阶级话语对民族话语的借用、取代与共存作为话语策略,表现出民族与阶级两种身份的协商过程。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互动和协商体现出了国家整合过程中民族与国家、地方与国家的多重关系的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不同历史经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统一性身份与特殊性身份的关系的理解,对当下处理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阶级 话语 土改
下载PDF
现代神话与共同体的想象——以《人民日报》有关库尔班·吐鲁木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毛颖辉 《新闻传播》 2011年第5期155-157,共3页
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库尔班·吐鲁木的报道为例,考察现代神话在大众媒介中形成和发生意义转换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理性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它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各种媒介和象征符号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以《人民日报》有关库尔班·吐鲁木的报道为例,考察现代神话在大众媒介中形成和发生意义转换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理性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它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各种媒介和象征符号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神话、民族神话成为了神话的典型表现,而大众媒介成为创制现代神话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神话 仪式 符号 框架 共同体
下载PDF
我国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实践的对比
4
作者 毛颖辉 钟黛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6,共2页
数据新闻生产在狭义上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从广义上看,数据新闻生产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开掘隐藏... 数据新闻生产在狭义上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从广义上看,数据新闻生产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服务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依靠特殊的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开掘隐藏于宏观、抽象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以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新闻。①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教授Bradshaw按照传统新闻学“倒金字塔”结构理论,提出数据新闻采编流程“双金字塔结构”,即内容生产的过程是一个倒金字塔,自上而下是编辑、清理、情境与综合,这是一个数据逐层浓缩的过程;而进入内容传播的范畴,是一个正金字塔,自上而下是视觉化、叙事、社交化、人性化、个性化、应用化,这是一个传播价值逐层增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实践 门户网站 “倒金字塔” 对比 新闻报道方式 新闻生产 内容生产 传播价值
下载PDF
徐榛(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5
作者 毛颖辉 王苗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党史题材电影所形成的单一宏大叙事逻辑,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非线性叙事、日常化书写和视觉意... 电影《1921》通过大气且隐忍的镜头艺术再现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重重难关齐聚于上海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以往党史题材电影所形成的单一宏大叙事逻辑,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通过非线性叙事、日常化书写和视觉意象表征完成了革命题材电影的创新性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党100周年成为民族反思的伟大历史节点,时代精神成为超越时空的无尽力量,这正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1》 大历史观 革命叙事
下载PDF
“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综述
6
作者 毛颖辉 特日乐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 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与‘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下载PDF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毛颖辉 吴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1,共4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逐渐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领域。从德布雷媒介理论出发,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弥合传播与传承之间的鸿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传播走向传承成为可能。
关键词 非遗 新媒介技术 传播与传承
下载PDF
“中国梦:价值建构与制度建设”学术论坛举行 复旦大学高研院主办“重新发现中国论坛” 被引量:1
8
作者 毛颖辉 《上海经济》 2014年第8期50-57,共8页
2014年6月7日-6月8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复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梦:价值建构与制度建设”学术论坛举行在复旦复宣酒店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共邀请40余位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 2014年6月7日-6月8日,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复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梦:价值建构与制度建设”学术论坛举行在复旦复宣酒店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共邀请40余位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参加,围绕“中国梦的国际维度”、“中国梦的历史考察”、“中国梦的学理辨析”、“中国梦的价值维度”、“中国梦的制度维度”五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论坛 复旦大学 制度建设 价值建构 中国梦 主办 当代中国研究 社会科学
下载PDF
新媒介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再生产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颖辉 韩玮清 吴丹 《科技传播》 2022年第9期85-88,98,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介技术场域中实现了演变与创新传播,同时在大众文化潮流到来之际被祛除神秘色彩及原本意涵。在商品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新的物质实体与精神载体重现文化的价值,在消费的驱动下企业也试图使文化逐渐融入其他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媒介技术场域中实现了演变与创新传播,同时在大众文化潮流到来之际被祛除神秘色彩及原本意涵。在商品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新的物质实体与精神载体重现文化的价值,在消费的驱动下企业也试图使文化逐渐融入其他产业并生成文化衍生品,同时在5G等新技术加持中走向数字文化产业链。媒介在其中充当了价值引导作用,引领公众对非遗文化进行正确的意义解读。共赢将成为非遗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基调,传统文化必将以新形式、新姿态走进互联网技术传播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场域 文化创新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走向”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毛颖辉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6年第1期317-322,共6页
鉴于东北亚地区是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政治敏感度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之一,为及时掌握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东北亚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 鉴于东北亚地区是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具经济发展活力、政治敏感度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之一,为及时掌握东北亚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了解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往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东北亚跨界民族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于2015年12月12日联合召开"文化交往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身份认同 东北亚地区 民族关系 文化交往 研讨会综述 经济发展活力 统一战线理论 复旦大学
下载PDF
原有社区中的共享建筑模式探索
11
作者 侯世友 毛颖辉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5期169-173,共5页
从建筑和城市诞生之时起,其共享的属性就一直存在。随着住宅共享的模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传统封闭的社区空间将实现更频繁的人员流动和空间共享。从共享庭院、绿地空间到共享起居、娱乐空间,居住的内涵将变得越来越综合多样。原本... 从建筑和城市诞生之时起,其共享的属性就一直存在。随着住宅共享的模式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传统封闭的社区空间将实现更频繁的人员流动和空间共享。从共享庭院、绿地空间到共享起居、娱乐空间,居住的内涵将变得越来越综合多样。原本由封闭式社区提供的功能和空间,将逐步被开放共享的功能和空间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性 混合使用理论 共享模式
下载PDF
民族意识与话语实践——以《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颖辉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8,共6页
党报民族话语中所蕴含的宏观社会结构因素通过文本行塑与民族意识相关的社会认知,同时这种社会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报纸的相关话语实践所激发,并且被运用于日常的话语表述和思维中。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以《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为... 党报民族话语中所蕴含的宏观社会结构因素通过文本行塑与民族意识相关的社会认知,同时这种社会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报纸的相关话语实践所激发,并且被运用于日常的话语表述和思维中。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以《新疆日报》民族报道为例,考察作为个人和群体认知形式的民族意识与相关话语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意识 话语实践 社会认知 民族报道
原文传递
断裂与延续:“9.25”起义前后《新疆日报》(汉文版)的民族话语转换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颖辉 贺碧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1,共8页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民族"的意义以及围绕"民族"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意义实践是在话语的范围内被建构的。《新疆日报》(汉文版)"9.25"起义前后的民族报道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的特殊规则及其在...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民族"的意义以及围绕"民族"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意义实践是在话语的范围内被建构的。《新疆日报》(汉文版)"9.25"起义前后的民族报道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民族话语的特殊规则及其在政权交替过程中的转换,作为多民族社会建构"利益共同体"的话语尝试,为新疆解放后,围绕"民族"的种种媒介话语实践提供了可贵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话语 新疆日报 民族报道
原文传递
中共主导下的《新疆日报》: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的抗争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理娟 毛颖辉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2,共9页
在中共的主导与经营下,"特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新疆日报》构建了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框架,将新疆少数民族纳入中华民族一体化体系之中,鼓励他们参与到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然而,这一蕴含... 在中共的主导与经营下,"特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新疆日报》构建了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框架,将新疆少数民族纳入中华民族一体化体系之中,鼓励他们参与到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然而,这一蕴含着显著国家意识的话语框架却遭到了以"地方主义"为中心的地方话语的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国 国家话语 地方话语 《新疆日报》
原文传递
微信:人际传播的再建构与可能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莉 毛颖辉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微信成为新媒介背景下人际传播研究的关注对象,在已有的人际传播研究理论面前,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与建构提出了新的议题,并引发了对新的人际传播可能性的理解。微信中的多重角色扮演可被理解为是一种个人化的上升,人际空间关系的确为... 微信成为新媒介背景下人际传播研究的关注对象,在已有的人际传播研究理论面前,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与建构提出了新的议题,并引发了对新的人际传播可能性的理解。微信中的多重角色扮演可被理解为是一种个人化的上升,人际空间关系的确为人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拟态的互动环境,虚拟的想象互动演变成为一种"真实的想象互动",微信功能的设计丰富着拟态环境中传播主体的面子体验,不仅扩展着人际传播的范围,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际传播中的社会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人际传播 面子 社会交换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的“抗战”:盛世才与“特殊统一战线”时期的《新疆日报》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理娟 毛颖辉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1,86,共9页
本文以1938年—1943年《新疆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梳理发现该报在中共与盛世才的共同主持下,始终伴随着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的合作与抗争。中共建立的以"抗日救国"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话语,不断的被盛世... 本文以1938年—1943年《新疆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梳理发现该报在中共与盛世才的共同主持下,始终伴随着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的合作与抗争。中共建立的以"抗日救国"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话语,不断的被盛世才控制下的《新疆日报》省内版转换、重置和利用。"抗战"成为盛世才解决新疆现实问题的唯一的"真理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国 “抗战建新” 《新疆日报》 盛世才
原文传递
姓名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左振廷 毛颖辉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8-23,共16页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它是象似、标指、象征的一体交融。姓名的人类学研究涉及社会分类、社会记忆、政治操控、经济和政治交易、国家治理,也涉及如何造就和培养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人类学 皮尔士理论 社会分类 姓名政治
原文传递
从格尔茨反思到艺术自觉:普世与特殊的中和 被引量:2
18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毛颖辉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8,共4页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 格尔茨逝世4年后,他的Life among the Anthros and Other Essays1于2010年出版。他在书中回顾自己的治学历程,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评论人类学界内的公案和学科本身的发展,高度自觉,充满反思,富于启迪。萨林斯和奥贝塞克拉(Obeysekera)围绕夏威夷岛历史以及库克船长被杀事件展开争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族群中心主义。这本身很有意义:任何鼓吹同一性的学者都会受到本身文化特殊性的制约;同时,极端的特殊主义也不符合人类具有超常交流能力的事实。人类学不必急于对普世和特殊做价值判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意义,在人与人的临场交流中寻找答案。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由无数临场的艺术活动构成,具有自觉和他觉的互动特点,也具有反观和反思的辩证规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而且还是诗学创造与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茨 协商艺术 担当人类学 新新综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