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期代谢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水汪 张艳青 +3 位作者 张云飞 张茜 赵敏 席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代谢指标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小学为调查点,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进行调查,选取了该学校年龄为6~11岁的所有儿童,所有体测指标、问卷调查和血生... 目的探讨儿童期代谢指标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小学为调查点,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进行调查,选取了该学校年龄为6~11岁的所有儿童,所有体测指标、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指标变量均完整者共计1 240名。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代谢指标异常组以及其不同聚集性组之间的cIMT的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代谢指标聚集性与cIMT的关系。结果 1 240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9±1.5)岁,其中男生657名(53.0%)。异常代谢指标中,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男生和女生中检出率分别为30.9%(203/657)和29.7%(173/583);男、女生cIMT分别为(0.49±0.08)和(0.45±0.07)mm。调整性别、年龄、蔬菜水果、碳酸饮料、睡眠时间、视屏时间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后,腹型肥胖、血压、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偏高等代谢指标异常与cIMT相关(P值均<0.001)。携带0、1、2和≥3个代谢指标异常儿童的cIMT分别为(0.45±0.07)、(0.48±0.08)、(0.50±0.09)和(0.53±0.08)mm,即cIMT随着代谢指标异常项数的增加而升高(P趋势<0.001)。结论腹型肥胖、血压偏高、甘油三酯偏高和空腹血糖偏高及其聚集性与cIMT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横断面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高血压儿童青少年代谢异常指标聚集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水汪 杨丽丽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2-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代谢异常指标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脏结构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开展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代谢异常指标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脏结构损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开展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预警、诊治技术研究"分课题济南调查点,共纳入261名6~17岁高血压中小学生。采用协方差分析探讨代谢异常指标的聚集性对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代谢异常指标聚集性对LVH的影响。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和血压,携带0,1和≥2个代谢异常指标儿童青少年的平均LVMI分别为(33.21±1.85)(38.57±1.19)和(43.00±1.63)g/m^2.7;随着代谢异常指标数量的增加,LVMI水平逐渐增加(P<0.01)。与携带0个代谢异常指标的儿童青少年相比,携带1和≥2个代谢异常指标者罹患LVH的风险增加,OR值及95%CI分别为2.41(1.11~5.23)和4.69(2.05~10.74)。结论代谢异常指标聚集性增加儿童青少年的LVMI水平和罹患LVH的风险。需综合防控相关代谢异常指标,降低儿童青少年早期心脏结构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代谢疾病 肥大 左心室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儿童期超重肥胖与血管结构损害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云飞 张茜 +3 位作者 水汪 张艳青 赵敏 席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超重肥胖与血管结构损害的关系,为成人心血管病儿童期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抽取1所公立小学共1319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 目的探讨儿童期超重肥胖与血管结构损害的关系,为成人心血管病儿童期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抽取1所公立小学共1319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分组儿童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差异,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超重肥胖对血管结构损害的影响。结果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视屏时间、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频率、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每日体力活动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混杂因素后,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的cIMT分别为(0.469±0.083)和(0.502±0.093)mm,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的(0.453±0.068)mm(均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童的cIMT分别为(0.485±0.082)和(0.521±0.092)mm,均高于正常体重组男童的(0.467±0.070)mm(均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女童的cIMT分别为(0.449±0.077)和(0.480±0.088)mm,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女童的(0.437±0.064)mm(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儿童的3.38倍(OR=3.38,95%CI=1.67~6.86)和17.39倍(OR=17.39,95%CI=9.97~30.35);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童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男童的6.41倍(OR=6.41,95%CI=1.61~25.56)和41.73倍(OR=41.73,95%CI=12.58~138.41);超重组和肥胖组女童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女童的3.02倍(OR=3.02,95%CI=1.24~7.36)和12.38倍(OR=12.38,95%CI=6.16~24.86)。结论超重和肥胖可能是儿童期血管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儿童期超重肥胖可能会降低早期血管结构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结构损害 超重 肥胖 儿童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