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
90
1
作者
水谷伸治郎
邵济安
张庆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4-216,共13页
中国黑龙江省境内的那丹哈达地体属于侏罗纪裂解的地体,主要由石炭、二叠纪灰岩和绿片岩、三叠纪层状燧石以及中侏罗世的硅质页岩组成。它们都被包裹在较年轻(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碎屑岩中。该地体的地层古生物、岩石以及构造特征完全与...
中国黑龙江省境内的那丹哈达地体属于侏罗纪裂解的地体,主要由石炭、二叠纪灰岩和绿片岩、三叠纪层状燧石以及中侏罗世的硅质页岩组成。它们都被包裹在较年轻(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碎屑岩中。该地体的地层古生物、岩石以及构造特征完全与日本列岛的美浓地体相同。在日本海形成之前,两个地体曾与西锡霍特阿林地体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超地体。与那丹哈达地体和美浓地体十分类似的构造地层地体在琉球岛弧,菲律宾以及婆罗洲也能找到。三叠纪中国大陆拚贴作用完成之后,所有这些地体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期间沿着亚洲大陆东缘组成了一个增生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地质
大陆边缘
地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被引量:
49
2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1 位作者
小(山鸟)智
邵济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1,共5页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构造
沉积相
板块构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5-252,共8页
放射虫是一种分布广、区域对比作用大、具有硅质骨格和外壳的远洋、浮游、单细胞微体动物,放射虫化石研究的进展,作为新的地层时代的鉴定标志,在对构造活动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美西部及环太平洋构造带的放射虫研究成果,明...
放射虫是一种分布广、区域对比作用大、具有硅质骨格和外壳的远洋、浮游、单细胞微体动物,放射虫化石研究的进展,作为新的地层时代的鉴定标志,在对构造活动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美西部及环太平洋构造带的放射虫研究成果,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发展史,从而表明,放射虫化石已不单单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地层层序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中,放射虫化石的产出与对比研究,对分析研究两地体的构造发展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地体
三叠纪
化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板块构造到地体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江苏地质》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从板块构造的发生、发展到地体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 ,并根据中国东部的地体研究 ,特别是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 ,论述了亚洲东部中生代构造发展史 ,认为在侏罗纪时 ,亚洲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活...
从板块构造的发生、发展到地体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 ,并根据中国东部的地体研究 ,特别是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 ,论述了亚洲东部中生代构造发展史 ,认为在侏罗纪时 ,亚洲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活动已经开始 ,形成了拼贴沉积的复合地体 ;白垩纪时由于大陆边缘的侧向挤压和离散作用 ,这些地体产生左行运动和变形 ;早第三纪晚期由于日本海的扩张 ,形成了弧形的日本列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体
那丹哈达
日本美浓
亚洲东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我所看到的地球科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
2
5
作者
水谷伸治郎
张庆龙
《地质科学译丛》
1989年第3期24-32,共9页
自本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们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地质事实,即北美大陆科迪勒拉山系是由地体以断层为界的、地质特征完全不同的不规则的集合体所组成。据此,对其它造山带又重新进行研究,发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造山带大体上也具有和北美西...
自本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们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地质事实,即北美大陆科迪勒拉山系是由地体以断层为界的、地质特征完全不同的不规则的集合体所组成。据此,对其它造山带又重新进行研究,发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造山带大体上也具有和北美西海岸同样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北美为例,论述自地体概念出现以来的各种论点以及对造山带研究的最新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拼贴构造
造山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0-75,共6页
不同地区地层特征的对比研究,是地体解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那丹哈达地区和日本美浓地区出露的地层、岩石等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老第三纪日本海尚未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的地体。三叠纪时它们在赤道附近生成,侏罗纪—...
不同地区地层特征的对比研究,是地体解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那丹哈达地区和日本美浓地区出露的地层、岩石等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老第三纪日本海尚未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的地体。三叠纪时它们在赤道附近生成,侏罗纪—白垩纪时随板块运动增生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白垩纪—老第三纪时左行剪切北移,新第三纪时因日本海的扩张而分裂移动到现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地体
那丹哈达地区
美浓地区
侏罗纪
原文传递
题名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
90
1
作者
水谷伸治郎
邵济安
张庆龙
机构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大学地质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4-216,共13页
文摘
中国黑龙江省境内的那丹哈达地体属于侏罗纪裂解的地体,主要由石炭、二叠纪灰岩和绿片岩、三叠纪层状燧石以及中侏罗世的硅质页岩组成。它们都被包裹在较年轻(晚侏罗世-白垩纪的)碎屑岩中。该地体的地层古生物、岩石以及构造特征完全与日本列岛的美浓地体相同。在日本海形成之前,两个地体曾与西锡霍特阿林地体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超地体。与那丹哈达地体和美浓地体十分类似的构造地层地体在琉球岛弧,菲律宾以及婆罗洲也能找到。三叠纪中国大陆拚贴作用完成之后,所有这些地体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期间沿着亚洲大陆东缘组成了一个增生杂岩带。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地质
大陆边缘
地体
分类号
P53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被引量:
49
2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小(山鸟)智
邵济安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大学地质系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摘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关键词
地体构造
沉积相
板块构造
分类号
P547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惑星科学系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5-25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放射虫是一种分布广、区域对比作用大、具有硅质骨格和外壳的远洋、浮游、单细胞微体动物,放射虫化石研究的进展,作为新的地层时代的鉴定标志,在对构造活动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美西部及环太平洋构造带的放射虫研究成果,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发展史,从而表明,放射虫化石已不单单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而是地层层序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中,放射虫化石的产出与对比研究,对分析研究两地体的构造发展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
放射虫
地体
三叠纪
化石
Keywords
Cervavitus,Platycemas,Procapreolus, variation,Late Neogene
分类号
Q915.811.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板块构造到地体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江苏地质》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49472 15 3 )
文摘
从板块构造的发生、发展到地体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 ,并根据中国东部的地体研究 ,特别是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 ,论述了亚洲东部中生代构造发展史 ,认为在侏罗纪时 ,亚洲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活动已经开始 ,形成了拼贴沉积的复合地体 ;白垩纪时由于大陆边缘的侧向挤压和离散作用 ,这些地体产生左行运动和变形 ;早第三纪晚期由于日本海的扩张 ,形成了弧形的日本列岛。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体
那丹哈达
日本美浓
亚洲东部
Keywords
Plate tectonics
Terrane
Nadanhada
Japan
Mino
East Asia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我所看到的地球科学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
2
5
作者
水谷伸治郎
张庆龙
出处
《地质科学译丛》
1989年第3期24-32,共9页
文摘
自本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们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地质事实,即北美大陆科迪勒拉山系是由地体以断层为界的、地质特征完全不同的不规则的集合体所组成。据此,对其它造山带又重新进行研究,发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造山带大体上也具有和北美西海岸同样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北美为例,论述自地体概念出现以来的各种论点以及对造山带研究的最新动态。
关键词
地体
拼贴构造
造山带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0-75,共6页
基金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472153)资助。
文摘
不同地区地层特征的对比研究,是地体解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那丹哈达地区和日本美浓地区出露的地层、岩石等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老第三纪日本海尚未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的地体。三叠纪时它们在赤道附近生成,侏罗纪—白垩纪时随板块运动增生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白垩纪—老第三纪时左行剪切北移,新第三纪时因日本海的扩张而分裂移动到现今的位置。
关键词
地层对比
地体
那丹哈达地区
美浓地区
侏罗纪
Keyword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errane, Nadanhada, China, Mino, Japan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
水谷伸治郎
邵济安
张庆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9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小(山鸟)智
邵济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4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放射虫化石及地体对比研究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板块构造到地体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江苏地质》
200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我所看到的地球科学的一个侧面
水谷伸治郎
张庆龙
《地质科学译丛》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