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关系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峡 张莉 +4 位作者 卫亚利 鹰津良树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程度和性状的关系。方法104例通过血管内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浆Lp(a)浓度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IVUS观察冠状动脉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程度和性状的关系。方法104例通过血管内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浆Lp(a)浓度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IVUS观察冠状动脉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体积及纤维帽厚薄、脂质池大小及斑块性状。根据Lp(a)水平患者分为高和低Lp(a)水平组,分别比较两组间的斑块程度及特征。结果在临床上,高Lp(a)浓度组多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低Lp(a)浓度组多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P<0.01);在病理上,高LP(a)浓度组多表现为不稳定斑块,低Lp(a)浓度组多表现为稳定斑块(P<0.05);同时高Lp(a)浓度组斑块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12.2±3.6)mm2,(259.6±97.3)mm3],与低Lp(a)浓度组[(10.1±3.2)mm2,(215.3±88.2)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Lp(a)与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及0.63,P<0.05)。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范围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Lp(a)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疾病 稳定型及不稳定型斑块 脂蛋白(a)
下载PDF
冠脉病变中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3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中岛康弘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血管内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98处病变)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的最小血管径、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及病变形状进行比较.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冠脉病变... 目的:比较和评价血管内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98处病变)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的最小血管径、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及病变形状进行比较.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其范围大于90°;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但后方无声影;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弱.结果: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及病变长度分别为(32.2±8.7)%,(13.2±6.6)mm,明显低于血管内超声结果(41.4±9.6)%,(22.8±8.5)mm,对于钙化、偏心等病变,血管内超声比较敏感.结论:冠脉造影低估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狭窄冠脉的性状,对冠心病特别是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机制的血管内超声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2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以成功留置冠脉内支架,于6mo后进行复查的92名患者118处病变(其中前降支53处病变、回旋支32处病变、右冠状动脉33处病变)为对象,进行CAG及IVUS检...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以成功留置冠脉内支架,于6mo后进行复查的92名患者118处病变(其中前降支53处病变、回旋支32处病变、右冠状动脉33处病变)为对象,进行CAG及IVUS检查,以CAG直径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再狭窄组(39例)和无再狭窄组(79例),通过IVUS观察两组冠脉内支架术后及随访时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支架截面积、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支架体积及新生内膜体积.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术后即刻及随访时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支架截面积、支架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再狭窄组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较无再狭窄组明显减小[(2.3±1.1)mm2vs(5.4±1.8)mm2,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及体积较无再狭窄组明显增大[(4.7±1.5)mm2vs(1.6±0.8)mm2,(121.1±31.9)mm3vs(54.3±11.4)mm3,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以内膜增生为主,而与血管重构及支架弹性回缩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下载PDF
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2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的关系.方法:成功冠脉内支架术6—18mo后进行复查的128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前降支59处病变、回旋支34处病变、右冠状动脉35处病变)为对象,进...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Lp(a)的关系.方法:成功冠脉内支架术6—18mo后进行复查的128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前降支59处病变、回旋支34处病变、右冠状动脉35处病变)为对象,进行CAG及IVUS检查,以CAG直径狭窄率≥50%为支架内再狭窄.测定血Lp(a)浓度,按照患者血Lp(a)的水平,把患者分为高Lp(a)组[Lp(a)浓度≥230mg/L]和低Lp(a)组[Lp(a)浓度〈230mg/L],通过IVUS观察两组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时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体积,探讨Lp(a)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128处病变CAG示再狭窄36处,再狭窄率28.1%,再狭窄及无再狭窄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冠脉疾病危险因素等无明显的差异;再狭窄组Lp(a)浓度为(316±128)mg/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的(196±100)mg/L及正常对照组(59±32)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Lp(a)组再狭窄率为38.1%,低Lp(a)组再狭窄率为18.5%,两组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Lp(a)与新生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及0.62,P〈0.05).结论:Lp(a)与内膜增生有关,Lp(a)通过促进新生内膜增生而影响支架术后再狭窄,高Lp(a)血症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再狭窄 冠脉内支架 血管内超声波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2 位作者 赵玉英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痉挛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但CAG无显著狭窄的患者进行马来酸麦角新碱试验,根据CAG有无冠状动脉痉挛将患者分为痉挛组及无痉挛组。通过CAG及IVUS探讨痉... 目的:探讨痉挛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但CAG无显著狭窄的患者进行马来酸麦角新碱试验,根据CAG有无冠状动脉痉挛将患者分为痉挛组及无痉挛组。通过CAG及IVUS探讨痉挛血管的病理特征。IVUS检查包括参考段血管面积(RA)、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体积(PV)及斑块的性状和重构指数,斑块的性状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包括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结果: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20例,痉挛组及无痉挛组患者间性别、吸烟及高脂血症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痉挛组CAG示轻、中度局限性狭窄伴血管边缘不光滑,IVUS示偏心性纤维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结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病变常表现为血管边缘不光滑,呈偏心性、稳定性的纤维性斑块,伴血管正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造影 马来酸麦角新碱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波法指导及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2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波法(IVUS)在指导及评价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0例58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时进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IVUS指导选择支架的适应证及支架的大...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波法(IVUS)在指导及评价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0例58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时进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IVUS指导选择支架的适应证及支架的大小,当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置入支架并应用IVUS进行评价,观察支架是否充分扩张,血管扩张未达到IVUS的理想标准者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结果:支架置入后仅35处(60.3%)符合IVUS理想支架置入标准,23处(39.7%)支架未达到IVUS理想置入标准,再次经高压球囊扩张后全血管面积(VA)及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明显增加,斑块面积(PA)减小,病变均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结论: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并不能使支架完全达到理想的扩张状态,IVUS指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可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是目前指导及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检查 支架置入
下载PDF
无再流现象发生机制的血管内超声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俊峡 张莉 +3 位作者 鹰津良树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研究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发生机制。方法:成功留置冠状动脉内支架,并且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再流组(12例)和正常血流组...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研究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的发生机制。方法:成功留置冠状动脉内支架,并且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再流组(12例)和正常血流组(56例),通过血管内超声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斑块面积、病变长度、斑块体积及斑块的性状。结果: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为17.7%,两组患者的病史情况及参考段血管面积、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再流组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较长,治疗前TIMI 0级较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流组冠脉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明显增大,与正常血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3.0)mm^2对(9.2±2.9)mm^2,(261.4±91.8)mm^3对(184.7±81.2)mm^3,均P〈0.01];无再流组以软斑块、偏心性斑块为主,同时多伴斑块破裂及血栓等,与正常血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无再流现象无明显关系。症状开始至再灌注时间、治疗前TIMI分级、斑块面积、斑块体积及软斑块、偏心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可能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易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超声检查 心肌梗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无再流现象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3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中岛康弘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 7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 7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 ,其范围大于 90° ;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 ,但后方无声影 ;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弱。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较薄、有脂质池的斑块或并有斑块破裂。稳定型斑块为钙化斑块及硬斑块。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特点以稳定型斑块为主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特点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 6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3 8.0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软斑块 ( P <0 .0 1) ,2 8.9%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6.3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脂质池 (P <0 .0 1) ,并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多伴有斑块破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各有自己的特征 ,血管内超声对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 诊断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对Radius支架近期及远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峡 鹰津良树 +3 位作者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中岛康弘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评价Radius支架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14 7例冠心病患者 186处病变择期置入自扩张Radius支架 ,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及置入后 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 ,观察Radiu...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评价Radius支架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14 7例冠心病患者 186处病变择期置入自扩张Radius支架 ,在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及置入后 6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同时进行临床随访 ,观察Radius支架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对 14 7例患者 186处病变 ,Radius支架的置入成功率为 99.5 % ,临床成功率为 98.9% ,6.4个月后复查再狭窄率为 10 .8% ;血管内超声显示 ,治疗前血管内腔面积平均为 2 .7mm2 ,在支架留置后即刻面积扩大为 5 .3mm2 ,约 6.4个月后复查支架面积扩大至7.6mm2 ,但因支架内新增生的内膜面积为 2 .6mm2 ,最终血管内腔面积为 5 .0mm2 ,比支架留置后即刻略小。结论 Radius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 ,血管内超声对观察Radius支架再狭窄发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Radius支架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术后再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