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诊疗中辐射防护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张二春 江乃丽 +1 位作者 张珍 刘春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目的:分析核医学诊疗中辐射防护安全的风险源,制定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对策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团队,采用关联规则进行辐射防护安全风险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定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管理措施,提升核医学诊疗的... 目的:分析核医学诊疗中辐射防护安全的风险源,制定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对策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团队,采用关联规则进行辐射防护安全风险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定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管理措施,提升核医学诊疗的辐射防护安全质量。随机选取在医院核医学科诊疗的1 000例患者,按照患者及其诊疗的医护技人员辐射防护安全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采用定期检测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采用WSR系统管理,记录对比两组核医学诊疗辐射防护的安全风险控制效果和控制能力考核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诊疗剂量过大和额外辐射伤害占比分别为3.2%(16/500)和1.4%(7/500),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3,x^(2)=7.202;P<0.05);观察组建筑环境、防护措施、剂量监测、安全意识及废弃物处理的风险源占比分别为2.4%(12/500)、7.0%(35/500)、5.4%(27/500)、3.6%(18/500)和0.8%(4/500),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62,x^(2)=15.661,x^(2)=16.550,x^(2)=20.230,x^(2)=18.109;P<0.05);观察组医护技人员的辐射防护理论、风险管理实操能力、辐射防护安全素养考核得分和总评分分别为(46.17±1.53)分、(27.32±0.95)分、(17.71±1.36)分和(91.22±2.94)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9,t=4.965,t=3.533,t=5.796;P<0.05)。结论:基于安全风险RCA的WSR系统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核医学诊疗辐射防护安全风险,改善核医学诊疗环境,降低患者及医护技人员辐射剂量,提高核医学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辐射防护 安全风险 关联规则 根本原因分析(RCA)
下载PDF
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江乃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3期3173-3174,3202,共3页
目的:探讨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GUSS)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洼田试验法... 目的:探讨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GUSS)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洼田试验法进行评估,观察组应用GUSS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误吸、窒息、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入院第2周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USS能及时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能尽早对患者饮食安全性进行指导,降低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对患者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吞咽功能评价工具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并发症 康复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3
3
作者 江乃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8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7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统计。结果: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基础疾病等相关。结论:通过...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7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和统计。结果: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基础疾病等相关。结论: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海华 时恒平 +2 位作者 徐艳 江乃丽 夏琰 《中国康复》 200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阐明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住院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组)100例和同龄组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20例进行为期15 d的3次三维心理访谈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并按疾病心理模式进行心理分析与... 目的:阐明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住院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组)100例和同龄组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20例进行为期15 d的3次三维心理访谈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并按疾病心理模式进行心理分析与分类。结果:正常组中50岁健康成人有70%的心理障碍,但程度较轻,表现较单一,而梗死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100%,表现复杂,程度较重。结论:脑梗死后患者均有显著的心理障碍,推测与疾病触发和原心理障碍加重之双重因素有关;心理障碍的分类研究对临床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理障碍 分类研究
下载PDF
三期十步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艳 于江 +1 位作者 夏琰 江乃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8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探讨三期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三期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三期十步法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进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周、2周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三期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分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
下载PDF
经鼻蝶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喆浩 滕芸 +2 位作者 曹艳 江乃丽 刘后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1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重度低钠血症 垂体腺瘤术 临床护理 鼻蝶 脑性盐耗综合征 神经功能紊乱 第一人民医院 分泌不当
下载PDF
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红玉 滕兆林 +1 位作者 徐艳 江乃丽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11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55例、对照组61例,并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11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55例、对照组61例,并对其进行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质量问卷(QOL)、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女性卒中患者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卒中患者组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更为明显。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并且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护士在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故不仅在住院期间,而且要持续到患者出院以后对脑卒中患者伴发的心理问题和述情障碍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承受能力,促进其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障碍 健康教育 护理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方萍 江乃丽 +1 位作者 魏红玉 蔡增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2,共2页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6例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6例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C)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红细胞、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延长PT、APTT等途径改善微循环,增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