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开埠初期上海的建筑
- 1
-
-
作者
江冬妮
-
出处
《史林》
CSSCI
1996年第2期89-90,37,共3页
-
文摘
开埠初期上海的建筑[英]T.W.金斯密著江冬妮译钱宗灏注上海租界内早期房屋的样式大体上是这样的:由砖柱承重的宽敞游廊环绕着屋舍,成者至少围着三面。③这是当时流行的造型。也有一些建筑的辅助设施采用南方外侨房屋的样式,但绝大多数是上述提到的那种造型。几年...
-
关键词
开埠初期
公共建筑
工部局
建筑样式
上海租界
太平洋邮船公司
领事馆
建筑师
早期建筑
小教堂
-
分类号
K928.7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东方文化的使者——《中国杂志》简述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江冬妮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都会遗踪》
2011年第2期71-81,共11页
-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杂志》的创刊过程、刊物宗旨以及编辑者生平的介绍,令读者对主创者的思想,对这一刊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该刊在使用《中国科学美术杂志》这一初名的四年里已享有声誉,所以即使更改了刊名,不少人仍往往将此认作是偏重自然科学,偏重美术的刊物。笔者撰文的初衷,就是希望关注上海历史的人们别因对刊名的错解而忽视了《中国杂志》中有关上海的珍贵史料。
-
关键词
杂志
编辑者
上海
别因
中国
刊物
主创者
美术
-
分类号
G239.561
[文化科学]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上海古玩业与古玩市场
- 3
-
-
作者
江冬妮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都会遗踪》
2012年第4期153-157,共5页
-
文摘
作者对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古玩制作业做了大致的叙述,据其生产倾向概括为三种类型:赏玩品制作、仿古制伪、实用型装潢工艺。作者感叹骨董沦为单纯的商品,客观地叙述了古玩市场形形色色的商家和买主及商品行情,形象地告诉人们,'古玩交易在上海相当活跃,那里是古玩行家收藏家的乐园'。
-
关键词
制伪
古玩
工艺
作者
商品
制作业
上海
-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构筑中的新上海
- 4
-
-
作者
江冬妮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都会遗踪》
2008年第1期173-177,共5页
-
文摘
上海,以300万以上的人口量,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并因此列为世界大城第15位。上海市政府、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联合进行的最新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上海这一商业中心的中外居民数为3156141。其中,中国居民3096856人,外籍居民59285人。上海真是个世界性城市,就这些外籍居民,其国别就不少于50个,而中国居民分别来自全国28个省市中的25个。专家预计,如果以过去5年的人口增长率持续发展,至1940年,人口将达500-600万。
-
关键词
上海
外籍
公共租界
人口
城市
居民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上海“利昌”商号
- 5
-
-
作者
厄斯腾郎姆
江冬妮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都会遗踪》
2010年第1期170-172,共3页
-
文摘
坐落于上海北苏州路7号的'利昌'[2]商号,与这座城市中其他所有的企业都迥然不同,反映出一个具有时代意识的中国商人对美国的仓库建筑业最新理念的接纳。该商号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部为砖砌的幕墙[3],幕墙内有工字形钢筋(Ily-Rib)灰泥隔层。前楼高3层,后楼只建2层。整个占地面积是狭长形的,两端的墙紧挨着邻近的建筑,同样,后楼也紧贴着面向北苏州路的前楼。由于这种构造,边侧部位得到的外部光照很有限,白昼所需的自然光大部分依赖天窗。天窗除了采光作用,还能排除室内的浊气和热气,同样作为调节室内空气的措施,还分别安装了通风管道。整幢楼房的一楼和二楼计划用作仓库。因为该业主是钢铁商。
-
关键词
前楼
后楼
天窗
仓库
商号
商人
幕墙
钢筋
调节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