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利杰 陈振杰 《特区经济》 2021年第7期51-54,共4页
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税收优惠是其中较为普遍与重要的手段,精准化的税收优惠有助于减少国家资源浪费、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但现行税收优惠措施在宏观层面存在适用范围不全,在微观层面存在... 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税收优惠是其中较为普遍与重要的手段,精准化的税收优惠有助于减少国家资源浪费、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但现行税收优惠措施在宏观层面存在适用范围不全,在微观层面存在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商品化阶段精准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当通过扩大技术研发阶段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鼓励建立中试熟化阶段资源合作共享机制、拓宽商业化生产阶段增值税留抵税款适用范围,以提高税收优惠的精准性,促进国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各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税收优惠
下载PDF
涉税犯罪司法解释与营商环境的优化
2
作者 刘剑文 江利杰 《中国审判》 2024年第7期12-1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法治与营商环境的关系,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以法治化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着力点。在整个法治体系中,税法与刑法的保障,关乎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法治与营商环境的关系,要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以法治化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着力点。在整个法治体系中,税法与刑法的保障,关乎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与财产利益,构成了营商环境优化的两大基石。作为处于两者交叉领域的涉税刑事案件,也因此在整个营商环境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司法解释 涉税犯罪 财产利益 市场主体 法治体系 交叉领域 法治化
原文传递
税法总则目标下税收效率原则的功能定位与制度保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剑文 江利杰 《税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75,共9页
凝聚改革共识、实现税法体系融贯、指引税法规则完善,是税法总则制定的基础。既往学术界对税收效率原则疏于关照,相关论述多借鉴自税收学成果,未在税法领域进行充分的体系构建,难以权衡实践中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 凝聚改革共识、实现税法体系融贯、指引税法规则完善,是税法总则制定的基础。既往学术界对税收效率原则疏于关照,相关论述多借鉴自税收学成果,未在税法领域进行充分的体系构建,难以权衡实践中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间的冲突。税收效率原则以“弃实就虚”为特征,是资源有限背景下实现民主目标的漏洞填补方式,即:对税收法定进行“目的性扩张”,导向一种相对法定主义;对税收公平进行“目的性限缩”,体现为相对公平的要求。在建制逻辑上,既要遵循比例原则的理论检验,也要经由立法程序的共识凝聚与个案平衡的制度保障,实现税收效率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法总则 税收效率原则 技术正义 比例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原文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剑文 江利杰 《国际税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共11页
税收法治建设是由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理论与人才队伍建设组成的统一体,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顺应时势、惠及民生、促进发展,成效显著;税收立法在确... 税收法治建设是由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理论与人才队伍建设组成的统一体,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顺应时势、惠及民生、促进发展,成效显著;税收立法在确认税制改革成果的同时,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公开立法得到充分贯彻;税收执法体制优化、机制创新、理念革新,精确化程度不断提高;“谦抑性”原则在税务刑事案件中逐步落实,税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趋于平稳;税收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税收法治理论与人才培养体系初成;国际税收法治合作卓有成效。站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应坚持问题导向,以高质量立法推动税法完善为基础,适时制定税法总则,及时完善税收实体法,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效完善税收行政诉讼制度,强化税收法治理论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际税收法治合作,以此推动党的二十大以后我国税收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法治 税收法定 税收立法 税收执法 税收司法 税法教育
原文传递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基于证券群体性纠纷解决的视角
5
作者 李海龙 江利杰 《投资者》 2021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作为应对群体性纠纷的中国方案,"休眠"已久的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证券领域得到"激活",并实现了从"纸上法"到"现实法"的跨越。在喜悦于该制度得到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该制度尚... 作为应对群体性纠纷的中国方案,"休眠"已久的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证券领域得到"激活",并实现了从"纸上法"到"现实法"的跨越。在喜悦于该制度得到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该制度尚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从实践来看,该制度目前在投资者的救济、上诉改判情形下法院的适用以及与其他纠纷化解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等问题上仍存在困惑,尚需理论与实务界的深入探究,以促进制度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人诉讼 证券纠纷 实践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