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2年广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病例疾病谱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礼信 何雩霏 +3 位作者 江力生 罗伟平 戴奇山 王轶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0期28-38,51,共12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22年住院病例的疾病分布特征,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对疾病谱的影响,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22年间住院病例的...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22年住院病例的疾病分布特征,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对疾病谱的影响,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2022年间住院病例的病例数据,按照ICD-10国际统计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别疾病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间,前12顺位的疾病种类不变,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的有4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眼和附器疾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的有3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对这7类系统疾病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居住地(广州市内/市外)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眼和附器疾病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外,其余5种系统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5岁以上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比例呈上升趋势。45岁以上人群眼和附器疾病的住院比例逐年上升。呼吸系统疾病的下降趋势集中出现在0~5岁和65岁以上人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的下降趋势可在45岁以上人群中被观测到,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下降趋势则可在45岁以下人群中被观测到。总体和市内来源的住院病例的各系统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均未发现有2019年的连接拐点。但对于居住地在广州市外的病例,有6种系统疾病均存在一个2019年的连接拐点,与2016—2019年相比,2020—2022年增长趋势普遍减弱或者略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2022年市外来源住院病例的多种疾病占比低于2019年。≤24岁年龄组的病例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住院的比例在2019年以后降低趋势加快,但也无统计学意义,2020—2022年≤24岁人群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住院的比例低于2019年水平。结论2016—2022年期间住院病例疾病谱有较大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居住地间效应存在差异。2020—2022年的新冠疫情流行主要降低了居住地在广州市外的住院病例多个系统疾病的比例以及24岁及以下患者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住院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住院病例 疾病谱 Joinpoint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23
2
作者 兰月 徐光青 +2 位作者 林拓 江力生 窦祖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术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收缩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诊断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按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球...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术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收缩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诊断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按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球囊扩张组,接受常规吞咽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常规治疗组。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各1次/日,每次30min;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日,每次30min;2组治疗均为5次/周,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球囊扩张组在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患者的咽收缩率分别为(0.20±0.03)、(0.14±0.05)和(0.15±0.04),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球囊扩张组患者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咽收缩持续时间分别为(990.34±96.14)、(1010.47±133.64)和(1180.10±121.27)ms,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的咽收缩率及咽收缩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咽收缩率及咽收缩持续时间可用于分析咽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 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舌骨上肌群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力生 张婷 +4 位作者 林国桢 李洁 林拓 窦祖林 兰月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研究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TBS)对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对舌骨上肌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24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刺激受试者左侧舌骨上肌群运动... 目的研究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TBS)对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对舌骨上肌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24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刺激受试者左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采用间隔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iTBS)刺激受试者右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记录刺激前及刺激后即刻、15min、30min双侧舌骨上肌群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刺激前、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舌骨上肌群MEP波幅的变化。结果刺激前,左右两侧舌骨上肌群MEP波幅分别为(375.29±176.09)μV和(368.17±149.02)μV,分别与同侧刺激后即刻、刺激后15min和刺激后30min舌骨上肌群MEP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S可兴奋右侧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并能逆转左侧相应皮质被cTBS预处理的抑制效应。TBS可以影响两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的兴奋性,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舌骨上肌群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