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维度:增进农民福祉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化开 郑庆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三农”问题在现代化进程关键时期的凸显,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反思和警醒。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观照下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是新的历史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农”问题在现代化进程关键时期的凸显,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反思和警醒。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观照下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是新的历史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重在实实在在地增加“新酒”的份量和提高“新酒”的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学习领会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精神,以新的视角,从农民幸福感分析入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享有中国特色的“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维度 幸福感 等值不同质
下载PDF
东中西互动战略视角下的海西区发展定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 郑庆昌 +3 位作者 伍长南 蔡雪雄 江化开 王东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146,共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此,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要确立以“跨越海峡、国际中转,打通中部、边界崛起”为核心的“东出西进”战略: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打通中部,突破山的阻隔,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纵深腹地延伸;促进海外、台湾和福建沿海经济向内地的拓展和互动,带动福建边界地区崛起。通过“东出西进”战略的实施,形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东西向“虹吸流”,扭转在南北互动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争取战略全局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互动战略 中部崛起 东出西进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林振平 聂尚颖 江化开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1期24-27,20,共5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前进一年来,在省委和各级党委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朝着即定目标前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突出反映在: 以培养新型的农民为目的,全面加强教育和培训。广大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前进一年来,在省委和各级党委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朝着即定目标前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突出反映在: 以培养新型的农民为目的,全面加强教育和培训。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造就一代新型的农民,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一年胜过一年,创造出新的业绩。为此,各级党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以开展社教为契机,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进一步把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今年全省40.2%的村,开展第一期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干部群众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民 文化水平 积极性调动 建设社会主义 乡镇企业 积极推进
下载PDF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DEA实证分析——基于我国1978~2008年数据 被引量:4
4
作者 蔡俊煌 黄文彪 +1 位作者 杨建州 江化开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12期50-52,共3页
根据1978~2008年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资实际价格)投入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DEA实证分析后发现:生产要素投入存在着技术相对有效而规... 根据1978~2008年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资实际价格)投入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DEA实证分析后发现:生产要素投入存在着技术相对有效而规模效率缺乏,即我国农业已渐呈现高能耗高投入而低产出低效率的发展趋势。为此,要切实加强以节能减排为主的技术创新和以耕地、水利等要素保质保量投入的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综合产出效率的提高,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农业生产要素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开发农业:振兴福建农业的突破口
5
作者 江化开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0年第4期28-31,共4页
一、福建开发农业的初步成效长期以来,我省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低层次平面垦殖的路子,陷入“人口——耕地——粮食“的恶性循环。在这个独特的关系中,人口的增长要求相应增加粮食,多产粮食又要求更多人口作为劳力,而耕地作为中介只有不... 一、福建开发农业的初步成效长期以来,我省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低层次平面垦殖的路子,陷入“人口——耕地——粮食“的恶性循环。在这个独特的关系中,人口的增长要求相应增加粮食,多产粮食又要求更多人口作为劳力,而耕地作为中介只有不断扩大才能适应人口对粮食需求的增长。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福建路“土地迫狭,生籍繁多,虽硗确之地,耕耨殆尽。”《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农部》也说:闽北多梯田,“田尽而地,地尽而山,虽土浅水寒,山岚蔽日,而人力所至,雨露所养,无不少获”。这种偏重耕地经营、忽视山海开发,偏重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农业 福建农业 农业发展 初步成效 突破口 粮食生产 粮食需求 开发项目 恶性循环 新路子
下载PDF
新历史条件下的农村就业问题
6
作者 江化开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6年第11期44-46,共3页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增长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丰富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过去长期被自然经济所掩盖的低层次、低水平的农村充分就业,瞬间为存在大量剩余劳力的不充分就业所代替,隐藏的、潜在的农...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增长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丰富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过去长期被自然经济所掩盖的低层次、低水平的农村充分就业,瞬间为存在大量剩余劳力的不充分就业所代替,隐藏的、潜在的农村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就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或给还不富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就业 剩余劳动力 不充分就业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商品经济 辅助劳动力 非农化 离土不离乡 劳动力流动
下载PDF
让法律守护改革——关于体改立法的几点思考
7
作者 江化开 孙平 《开放潮》 1997年第2期10-11,共2页
这里所说的体改立法,是经济体制改革立法的简称,是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行为。体改立法,是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体改立法远远滞后于体改实践,经济立法中属于体改立法的比重低,这种局面与体改立法... 这里所说的体改立法,是经济体制改革立法的简称,是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立法行为。体改立法,是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体改立法远远滞后于体改实践,经济立法中属于体改立法的比重低,这种局面与体改立法在体改工作、经济立法中的突出重要性很不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法规 经济立法 立法决策 经济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立法原则 司法解释权 结构调整 国有资产管理
下载PDF
跨世纪的选择:乡镇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炳泰 张绳华 +1 位作者 陈冬 江化开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33,共6页
跨世纪的选择:乡镇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黄炳泰,张绳华,陈冬,江化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15年来的今天,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又以其特有的地... 跨世纪的选择:乡镇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黄炳泰,张绳华,陈冬,江化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15年来的今天,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又以其特有的地位重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解决好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发展 平等 自主 竞争
下载PDF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主要矛盾
9
作者 "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几个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 郑庆昌 +5 位作者 王阿娜 张丽萍 江化开 曹德淦 宋国林 陶陆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两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与综合发展、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资源存量不活与增量不足、公共品供给与需求、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机制滞后这六大矛盾。要统...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两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与综合发展、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资源存量不活与增量不足、公共品供给与需求、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机制滞后这六大矛盾。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把握好矛盾各方面的平衡度,使这些矛盾内部之间以及矛盾之间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价值取向达到一种新的优化平衡,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拓展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矛盾 优化平衡
下载PDF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与实施的若干建议
10
作者 "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几个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 宋国林 +7 位作者 潘扬彬 苏金福 夏文顶 翁标 曹德淦 郑庆昌 江化开 陶陆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0,共4页
在把握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定位、价值选择和几大主要矛盾问题的基础上,从规划定位与规划要处理的几个关系,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试点、农村产业体系的构建、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 规划与实施
下载PDF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11
作者 郑庆昌 陈冬 +1 位作者 江化开 陈玉镇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S1期2-7,共6页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华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有中国特色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 高度统一 人的发展
下载PDF
贫困与富裕的抉择
12
作者 郑荣生 宋国林 +2 位作者 张灿民 陈清福 江化开 《农业经济问题》 1986年第8期10-14,共5页
贫困与富裕是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贫困区人民面临着或贫困或富裕的严竣抉择。人民要求摆脱贫困,走上劳动致富之路。顺应民心,省委及时提出帮助贫困区脱贫致富的决策。我们坚信,随着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必将带来贫困区人民自主、... 贫困与富裕是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贫困区人民面临着或贫困或富裕的严竣抉择。人民要求摆脱贫困,走上劳动致富之路。顺应民心,省委及时提出帮助贫困区脱贫致富的决策。我们坚信,随着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必将带来贫困区人民自主、自立脱贫致富的现实。这是我们讨论本报告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区 脱贫致富 劳动致富 基本观点 经济生活 客观存在 农村变革 商品经济 实用技术 贫困县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郑庆昌 陈冬 江化开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8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 转型时期 转变时期 人的发展 共同幸福 个人利益 社会转型
下载PDF
福建未来发展的若干基本策略问题
14
作者 郑庆昌 陈冬 +2 位作者 江化开 陈清福 黄文晶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6年第4期30-34,共5页
对福建人来说,面向新世纪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机会、充满希望的诱人时期,是一个复杂多样、难以驾驭的多变时代。 为了掌握福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更好迎战新世纪,福建不仅要以远见卓识认清未来趋势、选择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而且还要善于制定... 对福建人来说,面向新世纪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机会、充满希望的诱人时期,是一个复杂多样、难以驾驭的多变时代。 为了掌握福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更好迎战新世纪,福建不仅要以远见卓识认清未来趋势、选择跨世纪的发展战略,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实现福建未来长期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基本策略就是对影响福建未来发展的一些关节点、关键部位、关键问题的选择,对全局将可能产生牵动性、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策略 未来发展 福建板块 福建新形象 特色研究 上市公司 “发展极” 投资基金 管理水平 信息结构
下载PDF
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选择
15
作者 "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几个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 江化开 +2 位作者 王阿娜 宋国林 苏金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7,38,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城市共同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城市共同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树立大资源观,以增量资源为杠杆激活存量资源,构建平等、互动、共福的新型城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进农民福祉 增量激活存量 新型城乡关系
下载PDF
福建迈向21世纪宏观大背景探析
16
作者 郑庆昌 陈冬 +2 位作者 江化开 陈清福 黄文晶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6年第5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21世纪 未来发展 两岸关系 未来25年 特色研究 大背景 对外开放 探析 社会转型 亚太经济
下载PDF
福建迈向21世纪新的发展观
17
作者 郑庆昌 陈冬 +1 位作者 江化开 陈清福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人的发展 21世纪 新的发展 社会转型 未来发展 发展战略 综合协调 特色研究 后发优势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若干问题——改革、开放、建设反思之四
18
作者 郑荣生 卢曾荣 +1 位作者 陈清福 江化开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7期42-45,共4页
在过去的八年里福建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开始改变历史上长期持续的农村迟滞、保守的形象、带动并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1978年—1986年我省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83倍,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从585元增加到1005元... 在过去的八年里福建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开始改变历史上长期持续的农村迟滞、保守的形象、带动并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1978年—1986年我省农村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83倍,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总产值从585元增加到1005元,年平均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为14.9%。这种超常规增长加强了我省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作用。1986年与1978年相比,我省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增长1.8倍,年均增长13.9%,轻工业产值增长1.6倍,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品产值增加额占56.1%。年均增长11.7%;农村市场商品另售额增长1.1倍,年均增长9.5%,农业直接为国家提供积累资金12.63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国民经济基础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劳动力 农副产品收购 轻工业品 市场商品 社会总产值 积累资金 农业基础设施
下载PDF
浅议我省粮食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
19
作者 陈飞天 江化开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6年第3期37-39,36,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消费结构中吃的比重还很大;城镇居民占63.4%,农村居民占64.1%。这种以吃为主的消费模式,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下去。据预测,到1990年和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消费结构中吃的比重还很大;城镇居民占63.4%,农村居民占64.1%。这种以吃为主的消费模式,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下去。据预测,到1990年和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构成中吃的比重分别为61%和45%,农村居民则为60%和48%。这种温饱型的生活消费结构以粮食消费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预计我省粮食消费结构在今后十五年内会有较明显的变化。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经济 粮食消费 粮食生产 生活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粮食供给 商品粮基地县 粮食商品率 商品粮生产基地 合同定购
下载PDF
泉州乡镇企业股份经济的考察
20
作者 陈飞天 江化开 《中国农村经济》 1988年第8期45-50,共6页
近几年来泉州一些县(区)股份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迅速成为泉州农村经济的主体。它不仅使泉州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而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为此,深入地考察和研究泉州模式中的股份经济,是很... 近几年来泉州一些县(区)股份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迅速成为泉州农村经济的主体。它不仅使泉州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而且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为此,深入地考察和研究泉州模式中的股份经济,是很有意义的。 股份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泉州股份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点的探索和面的发展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经济 乡镇企业 泉州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 股份企业 格局 股票市场 主体 运行机制 企业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