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壁运动积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 被引量:20
1
作者 江建良 项丽 +2 位作者 李晖 徐卫亭 陈建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室壁运动积分(WM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效力。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11月我科CCU住院的AMI患者,发病48 h内检测WMS及LVEF。随访12个月,记录其发生HF情况。结果:共入选127例AMI患者,发... 目的:探讨室壁运动积分(WM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效力。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11月我科CCU住院的AMI患者,发病48 h内检测WMS及LVEF。随访12个月,记录其发生HF情况。结果:共入选127例AMI患者,发生HF组20例。HF组WMS(23.55±3.73)高于非HF组(20.11±3.13)(P<0.01);LVEF低于非HF组(分别为48.77±8.08、56.99±5.1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S(OR=1.22,95%CI:0.91~1.63,P<0.05)与LVEF(OR=0.84,95%CI:0.74~0.97,P<0.05)均是AMI后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WMS预测AMI患者6个月发生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1~0.92,截点为21.50,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5%,P<0.01),LVEF预测面积为0.76(95%CI:0.62~0.90,截点为50%,敏感度为40%,特异度为80%,P<0.05),两者联合情况下预测面积为0.82(95%CI:0.71~0.94,敏感度为70%,特异性为88%,P<0.01)。结论:WMS和LVEF均是AMI患者12个月发生HF的独立预测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预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室壁运动积分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建良 焦阳 +2 位作者 陈建昌 张永红 张明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将849例初发AMI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并发症数量、出院时心功能)分组,分析各组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归方法分析入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人院时不同水平WBC计数、NG比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联性。结果人院时血WBC计数、NG比率升高使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1;经多因素调整后,以入院时WBC计数〈8.0×109/L作为参比,WBC计数≥10.0×109/L与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关联性C暖分别是2.343(1.280-4.285),2.116(1.162-3.852),2.502(1.389-4.507)。结论入院时血WBC水平升高显著增加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危险性,人院时WBC≥10.0×109/1.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心功能≥3级和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入院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不良结局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建良 郑菊 洪小苏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和5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和5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3.53%,TS2.90±2.90ms/R-R)较对照组(TO3.50%±5.09%,TS8.80±5.80ms/R-R)减弱,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更加明显(TO=-0.59%±3.00%,P<0.01,TS=2.90±2.90ms/R-R,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减弱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1)。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窦性心率震荡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江建良 吾柏铭 +1 位作者 洪小苏 方中良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9期981-983,共3页
采用基础倾斜试验及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 M I T T) 检测不明原因晕厥97 例,健康成人9 例。结果:健康对照组直立倾斜试验 T T均阴性( Ⅰ组) ,不明原因晕厥中 T T 阴性占20 .7 % ( Ⅱ组) , B T T... 采用基础倾斜试验及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 M I T T) 检测不明原因晕厥97 例,健康成人9 例。结果:健康对照组直立倾斜试验 T T均阴性( Ⅰ组) ,不明原因晕厥中 T T 阴性占20 .7 % ( Ⅱ组) , B T T阳性占22 .8 %( Ⅲ组) , M I T T 阳性占56 .5 % ( Ⅳ组) 。倾斜前各组间收缩压( S B P) 、舒张压( D B P) 及心率( H R) 均无差异。倾斜时, H R:Ⅰ、Ⅱ、Ⅲ、Ⅳ组均显著增加, S B P:Ⅰ、Ⅳ组轻度下降, D B P:Ⅰ组轻度升高。Ⅲ组、Ⅳ组阳性反应时, S B P、 D B P和 H R 均较前显著下降。结论: T T 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赵良平 徐卫亭 +5 位作者 陈建昌 肖飞 邵春来 李晖 江建良 罗小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284-3289,共6页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4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PCI组(对照组)140例;血栓抽吸组168例;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148例。比较各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再灌注(TMP)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梗死血管和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CI术后TMP分级及药物洗脱支架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FC为(31.5±5.8),血栓抽吸组为(21.8±7.2),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为(20.9±6.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06);其中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TFC低于对照组(q=3.225、3.73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年龄、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方法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心肌再灌注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邵春来 洪小苏 +3 位作者 陈建昌 高岚 徐卫亭 江建良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BNP和ANP)含量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对比观察血浆BNP和ANP水平、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利钠肽(BNP和ANP)含量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等因素的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对比观察血浆BNP和ANP水平、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成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BNP水平较单纯血压升高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ANP水平升高,尤其是伴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不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利钠肽 左室肥厚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芳 洪小苏 +4 位作者 陈建昌 高岚 江建良 焦阳 邵春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2-433,共2页
目的通过无创测量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WV,BAPWV)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一种自动无创的测量系统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化的参数。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BAPWV测定... 目的通过无创测量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WV,BAPWV)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一种自动无创的测量系统测量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硬化的参数。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BAPWV测定,并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尿酸值。结果年龄、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尿酸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年龄r=0.631,P<0.01;脉压(PP)r=0.564,P<0.01;平均动脉压(MAP)r=0.493,P<0.01;尿酸(UA)r=0.328,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导致大动脉硬化,动脉弹性下降,年龄、脉压、平均动脉压和血尿酸与大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和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昌 吾柏铭 +3 位作者 洪小苏 余荣水 高岚 江建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凝血系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30)、稳定性心绞痛组(n=25)和正常人组(n=20)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凝血系统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30)、稳定性心绞痛组(n=25)和正常人组(n=20)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的浓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ET、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正常人组(P<0.01),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心绞痛终止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血浆ET、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也趋下降,仍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内皮素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卫亭 洪小苏 +3 位作者 陈建昌 江建良 张强 余荣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6,123,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远期预后间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忠 洪小苏 +1 位作者 江建良 焦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sFas配体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远期随访 ,并对其血浆sFas、sFas配体和TNF α水平 ,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左心...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sFas配体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远期随访 ,并对其血浆sFas、sFas配体和TNF α水平 ,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探讨包括sFas、sFas配体和TNF α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11例患者随访 ( 3 2± 8)个月 ,单变量显示血浆sFas和TNF α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与病死率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浆sFas、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Kaplan meier生存检验示sFas >3 0 1ng/ml者比≤ 3 0 1ng/ml者有明显低的生存率。结论 :血浆sFas水平可能是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 凋亡 预后 可溶性FAS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卫亭 洪小苏 +3 位作者 陈建昌 江建良 张强 余荣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I)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冠心病105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CAG,并对其中46例行CSI.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7.1%;术后1例出现桡动脉闭塞,2例穿刺部位出现小的血肿,90例术后2~20个月均无功能异常.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CAG和CSI是安全可行的,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为首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Fas和TNF-α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忠 洪小苏 +2 位作者 江建良 焦阳 余荣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60-6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和TNF 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 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Fas/sFas配体 (sFasL)和TNF α水平 ,并对患者随访 ( 32± 8)个月 ,分析sFas和TNF α与心功能间的相关性 ,探讨包括sFa...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和TNF 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 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Fas/sFas配体 (sFasL)和TNF α水平 ,并对患者随访 ( 32± 8)个月 ,分析sFas和TNF α与心功能间的相关性 ,探讨包括sFas/sFasL和TNF α等在内的多变量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Fas和TNF α水平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相一致 ,心功能越差 ,血浆sFas和TNF α水平越高 ,高血浆sFas水平是心力衰竭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浆中sFas可提供独立的预后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可溶性FAS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力衰竭 凋亡 预后
下载PDF
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QTd、JTd测定结果分析
13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吾柏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9-29,共1页
临床观察发现,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增大与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有关。我们对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的QTd、JTd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QTd、JTd与猝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8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的... 临床观察发现,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增大与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有关。我们对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的QTd、JTd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QTd、JTd与猝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8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的心源性疾病患者。其中猝死(猝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源性猝死 QTD JTD
下载PDF
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洪小苏 吾柏铭 +2 位作者 方中良 陈建昌 江建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 (VS)患者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接受倾斜试验的 42例 VS患者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 (基础阳性组 ) 14例 ,异丙肾上腺素 (ISO)激发阳性反应(ISO阳性组 ) 2 1例 ,阴性反应...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 (VS)患者倾斜试验过程中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接受倾斜试验的 42例 VS患者基础倾斜试验阳性反应 (基础阳性组 ) 14例 ,异丙肾上腺素 (ISO)激发阳性反应(ISO阳性组 ) 2 1例 ,阴性反应 (ISO阴性组 ) 7例。11例正常健康人倾斜试验呈阴性反应 (对照组 )。在倾斜试验前 ,倾斜后5、2 0、45分及试验结束或阳性反应时采集外周静脉血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ET水平。  结果 :ISO阳性组阳性反应时血压显著下降 ,ISO阴性组血压始终稳定。试验前有晕厥史者 3组的血浆 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倾斜后 5分 ,各组血浆 ET水平显著升高 (P均 <0 .0 1) ;2 0分又明显下降 (P均 <0 .0 1) ,与倾斜前相似 (P均 >0 .0 5 )。阳性反应时或试验结束时 ,各组血浆 ET水平与 45分时相似 ,但仍明显高于倾斜前。  结论 :VS患者倾斜前基础状态下血浆 ET水平升高。倾斜后血浆 ET水平的变化与倾斜试验结果无直接关系 ,只是机体对体位改变或长时间倾斜后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内皮素 晕厥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15
作者 黄婧娟 徐卫亭 +2 位作者 陈建昌 江建良 邵春来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93-395,40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在院内及院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3例AM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MI患者院内服用抗血小板剂、B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和ACEI/ARB的比例分别为97.56%、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在院内及院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23例AM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MI患者院内服用抗血小板剂、B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和ACEI/ARB的比例分别为97.56%、88.61%、97.56%、77.24%,在平均(9.55±4.41)个月后,相应服药比例分别是86.99%、66.67%、70.73%、55.28%;TC达标率(TC〈4.68mmol/L)为94.31%.其中调脂药物停药原因中.医生未处方30.56%.患者不合作22.22%。经济原因16.67%,换药及担心剐反应8.33%。达标停药8.33%,13.89%由于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AMI患者长期服用有效药物的比例降低;患者认知和医生忽视是造成停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二级预防 服药率 调查
下载PDF
胺碘酮对家兔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魏广和 吾柏铭 江建良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给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家兔正常心脏(正常组)和急性缺血心脏(缺血组)静注胺碘酮前后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给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家兔正常心脏(正常组)和急性缺血心脏(缺血组)静注胺碘酮前后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和单相动作电位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正常组用药后左室前壁、左室心尖部和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MAPDd无显著变化(P>005)。缺血组用药后缺血区(左室前壁及左室心尖部)和非缺血区(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但MAPDd明显减小(P<001)。结论胺碘酮可延长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对正常心脏复极离散度无影响,但对缺血心脏可使其复极离散度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缺血 心室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徐卫亭 陈建昌 +3 位作者 洪小苏 江建良 张强 于荣水 《苏州医学》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3.10±0.9...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住院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穿刺时间为3.10±0.97分钟,穿刺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但不影响手的功能,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血管直径等指标相比无差异。结论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以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以首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应用 并发症 术后 血管直径 术前 患者 指标 目的 途径
下载PDF
胺碘酮对家兔在体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2 位作者 陈建昌 洪小苏 吾柏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0期1011-1012,共2页
为探讨胶碘酮抗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股不同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健康家兔静注胶碘酮前后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对正常心肌可延长心室复极,但对其复极离散度则无显著影响。结... 为探讨胶碘酮抗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股不同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健康家兔静注胶碘酮前后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对正常心肌可延长心室复极,但对其复极离散度则无显著影响。结论:胺碘酮能同步均一地延长心室复极,可以提高心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单相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及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凌霞 佟光明 +6 位作者 尤涛 朱心怡 沈久成 赵良平 江建良 陈锐 陈建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551-3553,共3页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因疑有睡眠通气障碍而在我院使用多导睡眠仪(PSG)进行睡眠监测并同步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患者132例,对患者进行整夜(...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因疑有睡眠通气障碍而在我院使用多导睡眠仪(PSG)进行睡眠监测并同步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患者132例,对患者进行整夜(>7 h)PSG监测,同步检查动态心电图。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SAHS组与非SAHS组,比较两组QTd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SAHS组QTd、校正QT离散度(QTcd)、QTpeak离散度(QTpd)均高于非SAHS组(P<0.05)。SAHS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40例(40.8%),高于非SAHS组的8例(23.5%)(χ2=4.606,P<0.05)。QTd与QTcd、QTd与QTpd、QTcd与QTp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9、0.690和0.705,P<0.05)。结论 SAHS患者QTd增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QTd增大可能提示SAHS患者夜间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对心室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2 位作者 陈建昌 洪小苏 吾柏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0期1013-1014,共2页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观察家兔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室复极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后MAPDd即到增大,10-40min增大更显著(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缺血前MAPDd无显著...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观察家兔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室复极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后MAPDd即到增大,10-40min增大更显著(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缺血前MAPDd无显著差别(P>0.05),缺血后各时相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是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心室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