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1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江晓平 魏雪芬 +1 位作者 赵先颖 苏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 探讨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近 3年(1998~ 2 0 0 0年 ) 180例CNS医院感染者临床及耐药情况 ,并与前 3年 (1995~ 1997年 )感染状况比较。结果 近3年医院感染中葡萄球菌分离... 目的 探讨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近 3年(1998~ 2 0 0 0年 ) 180例CNS医院感染者临床及耐药情况 ,并与前 3年 (1995~ 1997年 )感染状况比较。结果 近3年医院感染中葡萄球菌分离率占医院感染总分离菌株的 30 8% ,较明显增高 (P <0 0 5 % ) ,其中CNS占17 92 % ,显著高于前 3年的 6 2 2 % (P <0 0 1) ;感染者多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细菌分离数较多的依次为尿、烧伤创面和痰 ;CNS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利福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 (除溶血葡萄球菌外 )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 近年医院感染中CNS分离率显著增高 ,感染部位广泛 ,CN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江晓平 魏雪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5-165,167,共2页
目的 :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 ,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1998~ 2 0 0 0年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 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平均年龄 5 4 4 9岁 ,≥ 6 0岁占 4 2 4 7% ,平均住院日5 4 76d ;见于多种基础疾病 ,与恶... 目的 :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 ,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 1998~ 2 0 0 0年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 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平均年龄 5 4 4 9岁 ,≥ 6 0岁占 4 2 4 7% ,平均住院日5 4 76d ;见于多种基础疾病 ,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 ;发生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 10 0 % ,78 0 8%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 (35± 14 )d ;感染前应用激素者 2 7,4 0 % ,化疗16 4 4 % ,导尿等泌尿操作 4 7 95 % ;临床表现不典型 ,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 ,病死率 2 4 6 6 %。结论 :年龄大、住院时长、长期卧床及需长期应用抗生素者 ,无论是否导尿 ,均易发生真菌尿路感染 ,应随时监测 ,以便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临床特点 医院感染 泌尿系统 真菌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4
3
作者 江晓平 魏雪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0-702,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 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平均年龄 5 4 4 9岁 ,≥ 6 0岁占 4 2 4 7% ,平均住院日 5 4 76d ;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 ;发生真菌感染前抗... 目的 了解我院真菌尿路感染现状。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医院感染调查中 73例真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平均年龄 5 4 4 9岁 ,≥ 6 0岁占 4 2 4 7% ,平均住院日 5 4 76d ;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危重疾病有关 ;发生真菌感染前抗生素使用率 10 0 % ,78 0 8%联用≥ 2种抗生素 ,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 ( 35± 14 )d ;有导尿等泌尿系操作 4 7 95 % ;临床表现不典型 ,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 ,病死率 2 4 6 6 %。结论 年龄大、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及长期用抗生素者易发生真菌尿路感染 ,症状不典型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泌尿系统 真菌
下载PDF
肝病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江晓平 王文杰 +1 位作者 吴琳 杨九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为探索肝病时蛋白代谢障碍较敏感的指标,本文对各型肝病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凝血酶原活动度、Alb、ALT的关系作了对比观察,旨在确定PA含量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病 前白蛋白 血清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7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晓平 赵先颖 +1 位作者 张宗耀 苏英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大都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现就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观察和手术病理证实的PHC 70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HBV感染者PHC的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病理
下载PDF
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株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晓平 孙秋林 +2 位作者 叶珺 叶英 尹华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 了解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株感染的疗效。方法  6 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干扰素α 2b 3 0× 10 6U ,肌注 ,每日 1次 ,14d后改隔日 1次至 6个月 ,胸腺肽 40~ 5 0mg ,静滴 ,每日 1次 ,1~ 2月... 目的 了解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株感染的疗效。方法  6 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干扰素α 2b 3 0× 10 6U ,肌注 ,每日 1次 ,14d后改隔日 1次至 6个月 ,胸腺肽 40~ 5 0mg ,静滴 ,每日 1次 ,1~ 2月后改肌注或口服至 3个月。B组单用干扰素α 2b ,方法同A组。比较两组血清HBVDNA、HBs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结果 A、B两组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45 16 %和 43 75 % (P >0 0 5 ) ,9个月后分别为77 42 %和 5 3 13 % (P <0 0 5 ) ,远期疗效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干扰素组。两组治疗结束时均无HBsAg阴转者。ALT复常率A组为 48 39% ,B组为 5 0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干扰素α 2b联合胸腺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株感染远期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但疗效仍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胸腺肽 联合治疗 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株感染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江晓平 余鑫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14岁以下重型肝炎患儿用多种归类方法比较各相关因素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年龄≤3岁病死率(77.47%)高于4岁以上组(62.16%,P<0.01);急性重型肝炎和慢...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14岁以下重型肝炎患儿用多种归类方法比较各相关因素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年龄≤3岁病死率(77.47%)高于4岁以上组(62.16%,P<0.01);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92.31%,高于亚急性重型肝炎46.86%(P<0.01);两个以上器官衰竭者和外周血白细胞≥1.4×1010·L-1者病死率分别为77.42%和84.62%,高于相应对照组;病原类型对病死率影响不明显;死亡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存活组,而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值两组相近。结论小儿重型肝炎年龄≤3岁,急性重型肝炎是和慢性重型肝炎、多脏器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预后 儿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儿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晓平 余鑫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6-286,共1页
小儿感染肝炎病毒后一般病情相对轻,重型肝炎发生率低[1]。以往对重型肝炎预后的估计及死因分析多建立在总体病例的基础上,患者中绝大多数为14岁以上者[2~5]。本文分析了15年来收治的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与死亡的影响... 小儿感染肝炎病毒后一般病情相对轻,重型肝炎发生率低[1]。以往对重型肝炎预后的估计及死因分析多建立在总体病例的基础上,患者中绝大多数为14岁以上者[2~5]。本文分析了15年来收治的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与死亡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文献与非儿童组比较,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重型肝炎 儿童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丙型肝炎病毒单纯和重叠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晓平 赵先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602-603,共2页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3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化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均<0.05)和H...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3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化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均<0.05)和HC(P<0.01和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异常率与HC相仿(P>0.05),较HB为低(P均<0.01)。HB与HC相比,HB肝硬化比例和SB异常率显著高于HC(P均<0.01)。3组重型肝炎构成比、病死率无显著差异,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比例HC显著高于HB和HBC。结论:HBV单纯感染较HCV单纯感染病情重。两者双重感染不一定加重肝细胞损害程度,但致使肝硬化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重复感染 临床分析 比较
下载PDF
乙、丙型肝炎病毒单纯和重叠感染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晓平 赵先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对HBV或HCV复制的影响。方法检测124例各型肝炎血清HBVDNA、HCVRNA、抗HCV和HBV5项标志,对比分析HBV或HCV单纯感染及两者重叠感染时血...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对HBV或HCV复制的影响。方法检测124例各型肝炎血清HBVDNA、HCVRNA、抗HCV和HBV5项标志,对比分析HBV或HCV单纯感染及两者重叠感染时血清HBV复制标志[HBVDNA及(或)HBeAg]或HCV复制标志(HCVRNA)的检出率。结果HCV单纯感染组HCVRNA检出率83.33%(25/30),高于HCV与HBV重叠感染组55.56%(P<0.05),临床类型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发生在慢性肝炎组;HBV单纯感染组复制标志检出率为41.86%(18/43),重叠感染组HBV复制标志检出率为30.56%(11/3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与HCV重叠感染时HCV复制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血清学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血清HBsAg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作者 江晓平 赵先颖 张宗耀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5-206,共2页
对40例有HBV感染证据但目前HBsAg阴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病原学及预后分析,并以HBsAg阳性肝硬化作为对照组。结果HBsAg阴性组血清胆红素(SB)升高、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者比率均低... 对40例有HBV感染证据但目前HBsAg阴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病原学及预后分析,并以HBsAg阳性肝硬化作为对照组。结果HBsAg阴性组血清胆红素(SB)升高、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者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病毒血症,并发症发生率和经治好转率均与对照组相近。提示HBsAg阴性的HBV相关性肝硬化具有与对照组类似的传染性,尽管肝功指标较好,但病情隐匿进展,预后未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流行性出血热1例
12
作者 江晓平 李家斌 赵先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64-64,共1页
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流行性出血热1例江晓平,李家斌,赵先颖患者,男,23岁。乏力、纳差、尿黄半月于1993年9月28日住入某医院治疗。半月后血清胆红素(SB)由220μmol·L-1降至51.1μmol·L-1... 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流行性出血热1例江晓平,李家斌,赵先颖患者,男,23岁。乏力、纳差、尿黄半月于1993年9月28日住入某医院治疗。半月后血清胆红素(SB)由220μmol·L-1降至51.1μmol·L-1,ALT由220U以上降至110U,症状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黄疸 流行性出血热 并发症
下载PDF
散发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及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13
作者 江晓平 周仲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21-323,共3页
对259例急性期肝炎进行A、B、C、D、E肝炎病毒及EBV、CMV感染标志分析。结果表明HAV、HBV和HCV感染标志分别为4942%、4903%和927%,尚有极少数由EBV、CMV和HEV引起。另外存在少数... 对259例急性期肝炎进行A、B、C、D、E肝炎病毒及EBV、CMV感染标志分析。结果表明HAV、HBV和HCV感染标志分别为4942%、4903%和927%,尚有极少数由EBV、CMV和HEV引起。另外存在少数NAE肝炎病毒,亦非EBV和CMV感染的散发性肝炎。临床急性黄疸型肝炎比例A型显著高于B或C型,而无黄疸型在HCV感染者比例最高(P<001)。重型肝炎比例B型最高(3750%),其与A或C型双重感染时重型肝炎发比例反较低。HBV是散发性肝炎急性期致死的最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散发性
下载PDF
乙、丙型肝炎病毒单纯和重叠感染——附503例临床对比分析
14
作者 江晓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三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变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0.05)和HC(P<0.001和P<0.05);重型肝炎... 503例病毒性肝炎分为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乙丙型肝炎(HBC)三组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双重病毒感染对病情的影响。结果:HBC组肝硬变比率和血清透明质酸(HA)异常率显著高于HB(P<0.05)和HC(P<0.001和P<0.05);重型肝炎比率和病死率与HB和HC相似;无症状病毒携带比率与HB相似而显著低于HC;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胞红素(SB)异常率与HC相近,较HB为低(P均<0.01)。HB与HC相比,HB肝硬变比率和SB异常率显著高于HC(P均<0.001);无症状病毒携带比率显著低于HC。HBV单纯感染较HCV单纯感染病情重;HBV与HCV双重感染者肝硬变比率增高,但并不一定加重肝损害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重叠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影响老年及老年前期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
15
作者 江晓平 李贵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影响老年及老年前期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江晓平,李贵忠流行性出血(EHF)的三大主症为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尤其肾脏功能出现生理性减退。本文就老年及老年前期EHF与育壮年EHF的主要表现及预后... 影响老年及老年前期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江晓平,李贵忠流行性出血(EHF)的三大主症为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且随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尤其肾脏功能出现生理性减退。本文就老年及老年前期EHF与育壮年EHF的主要表现及预后相关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影响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预后 老年期
下载PDF
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家骅 江晓平 +5 位作者 汤健 查日俊 李元海 陈士寿 张健 郑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4-75,共2页
目的为提高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成功率,设计出 靶位注射法。方法用特制靶针自定位点穿刺,将靶针准确地送到靶位即椎间盘突出部位,判 断无误后缓慢注射胶原酶。结果应用靶位穿刺250例次,仅1次失败。... 目的为提高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成功率,设计出 靶位注射法。方法用特制靶针自定位点穿刺,将靶针准确地送到靶位即椎间盘突出部位,判 断无误后缓慢注射胶原酶。结果应用靶位穿刺250例次,仅1次失败。应用靶位注射胶原酶溶 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例,优良率达85.1%,有效率达94.2%,无效9例,占5.8%。 结论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应用安全、方法简便、疗效显 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椎间盘突出症 靶位注射法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P2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少峰 郜玉峰 +4 位作者 李旭 桂淑玉 汪渊 江晓平 李家斌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 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 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P2 1在69例肝...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 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它们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OPN和P2 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P2 1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5 % (5 0 / 69)和62 .3 % (4 3 / 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和P2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 % (3 2 / 3 8)和76.3 % (2 9/ 3 8) ,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5 8.1% ,18/ 3 1)和P2 1(4 5 .2 % ,14 / 3 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③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 5例肝癌中有2 4例(74.3 % )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11例肝癌中仅有1例(9.1% )发生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提示OPN和P2 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④OPN和P2 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P <0 .0 5。⑤OPN和P2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 .2 5 7,P <0 .0 5 )。结论 OPN和P2 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 骨桥蛋白 表达及 原发性肝癌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S-P法 阳性表达率 肝癌组织 肿瘤侵袭转移 肝癌侵袭转移 0.05 OPN HBV感染 肝癌转移 表达情况 阴性表达 肿瘤转移 肿瘤分化 密切关系 指导意义 显著性 细胞浆 癌细胞
下载PDF
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菌种变迁与耐药性近况 被引量:40
18
作者 赵先颖 徐元宏 江晓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了解近 9年来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菌种的变迁与近 3年来葡萄球菌耐药状况。方法 :1 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我院传染病科等 1 3科室住院病人的各种标本采用血琼脂培养 ,所分离的葡萄球菌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WALKAY... 目的 :了解近 9年来医院感染葡萄球菌菌种的变迁与近 3年来葡萄球菌耐药状况。方法 :1 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我院传染病科等 1 3科室住院病人的各种标本采用血琼脂培养 ,所分离的葡萄球菌采用美国DADE公司生产的MICROSCANWALK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及其亚种。药敏试验药物有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阿莫仙 )、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伊米配能 /西司他丁 (泰能 )共 1 8种。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每株葡萄球菌对受试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质控菌ATCC2 592 3。依据新近NCCLS标准判读结果。结果 :1 993年至1 998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萄 )占 71 43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占 2 8 57% ,包括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腐生葡萄球菌、里昂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 4种。 1 999年至 2 0 0 1年分离的 42 4株葡萄球菌中 ,金葡菌仅占 2 9 0 1 % ,CNS增至 1 3种 ,占 70 99% ,以表葡菌、溶血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为主。近 3年来分离的各种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在 73 0 3 %~ 1 0 0 %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桂舟 苏菲 +4 位作者 魏少峰 费永秀 杨龙云 江晓平 孙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Na^+、Cl^-)等影响。方法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Na^+、Cl^-)等影响。方法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后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固定,建立血液通路。PE每次交换同型血浆2500—3000ml。每例治疗1—4(2.6±1.4)次。结果PE组82例,存活57例,存活率69.51%;对照组82例,存活33例,存活率40.24%;PE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E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SB)、血氨(NH3)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PT、PTA明显上升(P〈0.01)。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5、30d比较,SB、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ALB、PTA明显上升(P〈0.01)。而血清电解质(K^+、Na^+、Cl^-)、BUN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疗法可提高重症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降低SB,提高ALB及PTA,从而为重肝患者肝细胞再生和肝移植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治疗 血浆置换 肝功能试验
下载PDF
谷氨酰转肽酶/HBsAg比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旭 张振华 +5 位作者 蔡群 谢琴秀 张亚飞 江晓平 李旭 尹华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HBs Ag定量比值(Gq HBs R)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在232例进行肝穿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美国罗氏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HBs Ag定量;将≥S2作为显著纤维化组,<... 目的评价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HBs Ag定量比值(Gq HBs R)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在232例进行肝穿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美国罗氏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HBs Ag定量;将≥S2作为显著纤维化组,<S2组作为轻度或无纤维化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比值在不同截点时对于显著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Gq HBs R判断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4。当Gq HBs R>9.57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49.2%、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测值(PPV)为84.2%、阴性预测值(NPV)为57.7%;当Gq HBs R>10时,其特异性和PPV分别为88.2%和83.3%;当Gq HBs R>20时,其特异性和PPV均为100%;当Gq HBs R<2.4时,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和81.8%;当Gq HBs R<2时,其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随着Gq HBs R逐渐增大,其特异性和PPV逐渐增大,随着Gq HBs R逐渐变小,其敏感性和NPV逐渐增大。在特异性和PPV分别为88.2%和83.3%,敏感性和NPV分别为98.4%和81.8%时,可避免约40%患者进行肝穿刺。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γ-GT、HBs Ag单独判断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638、0.631、0.606、0.588,而Gq HBs R判断有无显著性肝纤维化的AUC明显优于FIB-4、APRI、γ-GT或HBs Ag。结论非创伤性诊断模型Gq HBs R能较好地区分存在显著性肝纤维化,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或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S Ag Γ-谷氨酰转肽酶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