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不同碳源对零换水养殖系统中团头鲂鱼种生长、肠道生化指标和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江晓浚 孙盛明 +5 位作者 戈贤平 朱健 李冰 张成锋 缪凌鸿 董玉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3-1122,共10页
为探究添加不同碳源物质所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生长、消化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5个不同碳源物质的添加组[淀粉组、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淀粉=1∶1)],其中淀粉组为对照组,每个碳源添加组设置... 为探究添加不同碳源物质所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生长、消化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5个不同碳源物质的添加组[淀粉组、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淀粉=1∶1)],其中淀粉组为对照组,每个碳源添加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投放团头鲂鱼种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74±0.82)g,实验期为8周。结果发现:(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组团头鲂鱼种的鱼体末质量显著提高23.1%,增重率显著提高39.4%,特定生长率也显著提高23.6%,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8.1%,但存活率并没有显著差异;(3)肠道组织光镜观察表明,团头鲂鱼种肠道单层柱状上皮附近存在未消化的生物絮团;(4)添加不同碳源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体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5)复合碳源组的肠道总蛋白酶的活性(3.64±0.5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275.3%,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淀粉组)289.2%、葡萄糖组166.7%和蔗糖组860%;(6)葡萄糖组的团头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238.67±13.6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SOD活性72.5%,葡萄糖组团头鲂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为(192.31±17.06)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AT活性40.4%,与对照组的丙二醛(MDA)水平相比,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分别显著降低了69.0%、59.7%、38%.0和48.8%。研究表明,水体中添加葡萄糖为碳源能显著提高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水平,并有效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碳源 生长 消化酶 抗氧化 生物絮团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盛明 谢骏 +2 位作者 朱健 戈贤平 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71-3379,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1.05±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0、200和400 mg/kg...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1.05±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结果分析表明,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组团头鲂幼鱼肠道菌群Shannon-W iener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优势菌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硬壁菌门(Firmicutes)。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00-400 mg/kg甘露寡糖能提高团头鲂幼鱼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甘露寡糖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盛明 朱健 +1 位作者 戈贤平 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8-955,共8页
本试验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同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其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分别为8(CN8... 本试验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同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其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分别为8(CN8组,设为对照组)、12(CN12组)、16(CN16组)、20(CN20组)、24(CN24组),每组设置3个水泥池(重复),每个水泥池投放团头鲂幼鱼20尾。养殖期为8周,每隔1周采集水样1次,检测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及生物絮团含量。养殖8周后,每个水泥池分别随机挑选3尾鱼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碳氮比零换水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碳氮比≥16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随着碳氮比由8升高到16和20,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teri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P〈0.05),梭杆菌门(Fusoba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显著减少(P〈0.05)。对厚壁菌门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CN16、CN20和CN24组团头鲂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芽孢杆菌纲(Baccilli)含量显著增加(P〉0.05)。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养殖水体中碳氮比能够影响团头鲂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CN8组和其他组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仅为0.43,而CN20和CN24组的相似性系数最高,达到0.96。由此可见,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的碳氮比影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量,改变了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以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为评价指标,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养殖水体中适宜碳氮比为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肠道菌群 454焦磷酸测序 碳氮比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盛明 戈贤平 +2 位作者 朱健 江晓浚 张武肖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1)的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的处理组,其中将处理组的C/N分别调整为12∶1(C/N12)、16∶1(C/N16)和20∶1(C/N20)。结果显示,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实验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团头鲂养殖适宜的C/N应不低于16,该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絮团能有效提高团头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团头鲂 碳氮比(C/N) 消化酶 免疫酶
下载PDF
鳙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缪凌鸿 高启平 +5 位作者 帅柯 赵永锋 孙阿君 戈贤平 盘文静 江晓浚 《科学养鱼》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据统计2013年全国鳙的养殖产量达到301万吨,仅次于鲤的产量,成为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主导品种。鳙鱼在池塘养殖生产中蕴藏巨大的潜力,改变施肥养殖鳙鱼的养殖方式为人工投喂配合饲料进行精养,是未来鳙鱼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试验采用室... 据统计2013年全国鳙的养殖产量达到301万吨,仅次于鲤的产量,成为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主导品种。鳙鱼在池塘养殖生产中蕴藏巨大的潜力,改变施肥养殖鳙鱼的养殖方式为人工投喂配合饲料进行精养,是未来鳙鱼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试验采用室内循环水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和室外自然养殖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养殖方式下鳙鱼的生长、鱼体肌肉成分,探索鳙鱼配合饲料研制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配合饲料 养殖方式 鳙鱼 淡水养殖鱼类 室内循环水 养殖生产 养殖发展 饲料养殖
下载PDF
急性氨氮胁迫及毒后恢复对团头鲂幼鱼鳃、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6
6
作者 张武肖 孙盛明 +6 位作者 戈贤平 朱健 李冰 缪凌鸿 夏斯蕾 章琼 江晓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得出96 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0.472 mg/L)和实验(...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得出96 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0.472 mg/L)和实验(25 mg/L)2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0、6、12、24和48 h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团头鲂幼鱼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96 h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96 h LC50为56.492 mg/L。3种组织观察表明,氨氮胁迫6 h,鳃丝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组织增生;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肿大,肝细胞空泡化;肾小球萎缩,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管腔缩小。胁迫12 h,泌氯细胞增生,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水样变性、浊肿。胁迫24 h,鳃小片融合、变短,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严重,形成局部病灶;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充血,肾小球坏死,肾小管坏死。胁迫48 h,鳃小片卷曲,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肝细胞部分溶解、血窦扩张,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坏死。96 h恢复后,泌氯细胞和上皮组织增生严重;肝组织大面积细胞核肿大,血窦扩张;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坏死。实验表明,不同的器官之间病症的损伤程度不同,肝组织的损伤最严重,然后依次是鳃和肾。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鳃、肝和肾组织受到的损害增加,同时鱼体也产生防御反应,但96 h的恢复期不足以让团头鲂幼鱼在胁迫中完全恢复,而恢复能力最差的是肾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急性氨氮胁迫 半致死浓度 毒后恢复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