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 被引量:9
1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梁艺 甘清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结果 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1)脊椎炎3例;L4、5病变2例,L4、5及L5、S1病变1例。CT表现为椎体边缘见多发不规则形骨质破坏、病灶周边增生...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结果 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1)脊椎炎3例;L4、5病变2例,L4、5及L5、S1病变1例。CT表现为椎体边缘见多发不规则形骨质破坏、病灶周边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块、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形成。(2)脊椎外骨关节炎3例;骶髂关节炎1例,CT表现为髂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面毛糙,关节间隙变窄;髋关节炎1例,CT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踝关节炎1例,CT表现为内踝、外踝和距骨骨质密度减低,周边软组织肿胀。结论骨关节炎是布鲁氏菌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像检查对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骨关节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CT灌注成像 被引量:3
2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凌洲焜 梁艺 丁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HIV感染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CT灌注扫描,其中早期肝硬化组14例、非肝硬化组19例;对两组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对比,门静脉灌注量(HPP)、门静脉灌注指数(PPI)、肝脏总灌量(TLP)明显降低[HPP:(86.34±20.73)ml·min-1·100ml-1与(111.87±20.59)ml·min-1·100ml-1,P=0.0014;PPI:(72.18±2.94)%与(78.69±2.29)%,P=0.0001;TLP:(119.44±27.17)ml·min-1·100ml-1与(142.02±24.70)ml·min-1·100ml-1,P=0.000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明显升高[(27.82±2.94)%与(21.31±2.29)%,P=0.0001];以上4项灌注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能反应HIV合并HCV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SARS治愈病例与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比较
3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尹炽标 张复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249例治愈病例做对比分析。结果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0例(90.90%),大片状影8例(72.73%),大范围肺实变8例(72.73%),间质改... 目的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249例治愈病例做对比分析。结果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0例(90.90%),大片状影8例(72.73%),大范围肺实变8例(72.73%),间质改变10例(90.90%),磨玻璃样改变9例(81.82%),弥漫性病变11例(100%),双肺受累9例(81.82%)。对比分析显示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这4种X线表现在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尤其是大范围肺实变和弥漫性病变是SARS死亡病例的主要X线表现。绝大多数SARS死亡病例死亡前最后一次胸片显示双侧肺野广泛的内有支气管气像的磨玻璃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治愈病例 死亡病例 胸部X线表现 比较 诊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下载PDF
SARS的临床与胸部影像学表现
4
作者 江松峰 刘晋新 +3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谢敏 尹志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SARS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按普通型、重症和死亡3组做对比分析。结果 斑片状影、大片状影、间质改变、磨玻璃样改变、大范围实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是SARS的主要影...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SARS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按普通型、重症和死亡3组做对比分析。结果 斑片状影、大片状影、间质改变、磨玻璃样改变、大范围实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是SARS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显示:大片状影和磨玻璃样改变这两种影像学表现在重症、死亡组与普通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范围肺实变和弥漫性病变这两种影像学表现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片可明确显示SAR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影像学表现 胸片 临床特点 冠状病毒 发热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碧华 刘晋新 +3 位作者 甘清鑫 江松峰 张烈光 黄德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30-31,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22例、双肺索条状及网状影8例、碎石路征11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双肺散布...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22例、双肺索条状及网状影8例、碎石路征11例。少见的合并表现有双肺散布斑片状影、肺段实变、肺气囊、结节灶、肺大泡、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艾滋病人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子菌肺炎 螺旋CT
下载PDF
260例SARS病人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晋新 江松峰 +6 位作者 陈碧华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尹炽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 :斑片状影 183例 (70 .3 8% ) ;大片状影 10 2例 (3 9.2 3 % ) ;间质改变 2 0 8例 (80 % ) ;磨玻璃样改变 113例 (4 3 .46% ) ;大范围肺实变 3 1例 (11.92 % ) ;索条状影 10 8例 (4 1.5 4% ) ;弥漫性病变 42例(16.15 % ) ;单肺受累 96例 (3 6.92 % ) ;双肺受累 176例 (67.69% )。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 ,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2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胸部CT示肺内结节27例(96.43%,27/28),其中19例(67.86%,19/28)结节内可见空洞;肺内磨玻璃样改变14例(50%,14/28);肺内片状实变2例(7.14%,2/28);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1例(40.74%,11/28);胸腔积液6例(21.43%,6/28);心包积液4例(14.29%,4/28)。11例行腹部CT检查,肝脾肿大8例(72.73%,8/11);肝脾实质病变共2例(18.18%,2/11),其中肝内肿块1例(9.09%,1/11),肝内多发低密度粟粒结节1例(9.09%,1/11),脾内低密度结节1例(9.09%,1/11);腹腔淋巴结肿大4例(36.36%,4/11),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27.27%,3/11);肾上腺结节1例(9.09%,1/11);腹水1例(9.09%,1/11)。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胸部最常见CT表现是肺内结节,结节内空洞是特征性CT表现;腹部CT可表现为多脏器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6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张志平 甘清鑫 凌洲焜 黄务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 目的研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原学证实的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腹部CT表现。结果 11例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示腹部淋巴结肿大6例(54.5%,6/11);肝脾肿大6例(54.5%,6/11);肝内胆管扩张1例(9.1%,1/11);腹水2例(18.2%,2/11);2例(18.2%,2/11)腹部CT影像未见异常。结论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部CT常见表现为腹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肿大淋巴结中央坏死及环形强化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分支杆菌感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4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甘清鑫 黄务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6例,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网织结节影1例;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儿均可见小叶... 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及胸腹部CT表现。结果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6例,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网织结节影1例;行胸部CT检查的3例患儿均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粟粒样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小叶间隔增厚伴局部小叶中央型肺气肿;行腹部CT检查的2例患儿均显示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肠壁增厚。结论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儿童艾滋病常见的机遇性感染,胸部及腹部多器官受累,常见影像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肺实质及间质病变、肝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儿童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影像诊断
下载PDF
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碧华 刘晋新 +7 位作者 江松峰 张烈光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张复春 尹炽标 唐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44-745,共2页
目的 :探讨普通型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4例普通型SARS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 ,并与 3 6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 2 4例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显示 :斑片状影 15 6例 (69 64 % )、大片状影 80例 (3 5 71% )、间... 目的 :探讨普通型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4例普通型SARS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 ,并与 3 6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2 2 4例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显示 :斑片状影 15 6例 (69 64 % )、大片状影 80例 (3 5 71% )、间质改变 182例 (81 2 5 % )、磨砂玻璃样改变 85例 (3 7 95 % )、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 178例 (79 46% )、大范围肺实变 2 1例 (9 3 8% )、单肺受累 80例 (3 5 71% )、双肺受累 14 4例 (64 2 9% )。结论 :普通型SARS的X线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间质性改变、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及双肺受累 ,且病变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胸部X线检查 斑片状影 间质改变
下载PDF
广州地区境内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影像及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洲焜 余成成 +5 位作者 张烈光 黄德扬 丁岩 江松峰 陈碧华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8期1841-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境内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384例COVID-19确诊患者首次胸部HRC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境内组270例(广州地区以外的境内输入性病例及... 目的探讨境内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384例COVID-19确诊患者首次胸部HRC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境内组270例(广州地区以外的境内输入性病例及其直接关联病例),境外组114例(发病前14 d内有明确国外旅居史的境外输入性病例及其直接关联病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境内组患者年龄5~90岁,平均(48.62±16.25)岁,男124例,女146例;境外组患者年龄16~63岁,平均(33.45±12.33)岁,男68例,女46例。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咳嗽;肺内未见病灶(轻型)境内组比例显著低于境外组;多发病灶比例境内组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比例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各叶病灶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境外组;境内组出现磨玻璃密度影、病灶内血管增粗、小叶内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比例显著高于境外组。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均以发热、咳嗽多见,境外输入性病例轻型率显著高于境内输入性病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肺内病变较境内输入性病例轻,我国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境外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1例的HR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岩 江松峰 +3 位作者 陈碧华 黄德扬 凌洲焜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6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变化特点,进一步明确胸部CT在COVID-19重型病例的临床诊疗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分析其临床重症期HRCT特点.结果41例重...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变化特点,进一步明确胸部CT在COVID-19重型病例的临床诊疗中的预警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分析其临床重症期HRCT特点.结果41例重型COVID-19患者入院表现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发热33例,咳嗽26例,畏寒17例,咳痰14例,乏力13例等.重型患者HRCT双肺损伤范围中度、重度,病变形态密度混杂,呈磨玻璃、条索、实变等不同形态混杂,磨玻璃及斑片影累及肺门;纤维条索累及肺门,网格影;胸膜下平行粗大纤维条索;垂直胸膜纤维条索;沿着支气管分布垂直胸膜小段状实变;远端支气管扭曲扩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少见.结论虽然影像学分期与临床分型不完全一致,但胸部HRCT双肺受损达到中度,磨玻璃影累及肺门,出现胸腔积液,平行/垂直胸膜粗大纤维条索并局部实变伴/不伴远端支气管扩张扭曲,都高度预警临床重型COVID-19的发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重症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SARS胸部CT随访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烈光 刘晋新 +1 位作者 陈碧华 江松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研究SARS恢复期胸部CT表现。方法36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发病后152~225d(平均187d)进行,分为重型组(19例)及普通型组(17例),并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影像高峰期胸部X线表现。结果58.33%(21/36例)无... 目的研究SARS恢复期胸部CT表现。方法36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发病后152~225d(平均187d)进行,分为重型组(19例)及普通型组(17例),并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影像高峰期胸部X线表现。结果58.33%(21/36例)无阳性CT胸部表现,其中重型组42.11%(8/19例),普通型组76.47%(13/17例);重型组31.58%(6/19例)可见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21.05%(4/19例)双肺散在磨玻璃样改变,5.26%(1/19例)单肺叶局段性磨玻璃样改变,31.58%(6/19例)见小叶内间隔和/或小叶间隔增厚,5.26%(1/19例)见胸膜下弧线影,5.26%(1/19例)见蜂窝影,5.26%(1/19例)见小支气管牵拉扩张,5.26%(1/19例)可见机化性肺炎,5.26%(1/19例)见肺大泡形成;普通型组11.76%(2/17例)见局段性磨玻璃样改变,11.76%(2/17例)见纤维索条影和/或小叶间隔增厚,5.88%(1/17例)可见机化性肺炎;重型组影像高峰期73.68%(14/19例)可见大面积肺实变及弥漫磨玻璃样改变,其中64.29%(9/14例)CT复查均可见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或双肺散在磨玻璃样改变。结论SARS恢复期大部分病例胸部CT表现恢复正常,小部分可遗留轻度磨玻璃样改变、小叶内间隔和/或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弧线影、蜂窝影、机化性肺炎及肺大泡,发生率与SARS轻重分型及影像高峰期病灶轻重程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 重型 机化性肺炎 SARS 胸部CT 胸膜 肺大泡 影像
下载PDF
2004年首发SARS的胸部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14
作者 刘晋新 唐小平 +7 位作者 张烈光 陈碧华 江松峰 黄德扬 黄务枝 史红玲 唐勇 陈金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14-715,共2页
目的 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4年首批确诊的 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 ,双肺多叶多段受累 ,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 0 0 4... 目的 探讨SARS胸部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4年首批确诊的 3例散发SARS病例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SARS病例影像学表现均为磨玻璃状密度病变与肺实变影像并存 ,双肺多叶多段受累 ,病灶出现早进展迅速。结论  2 0 0 4年首批SARS确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变化 ,符合 2 0 0 3年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鼻咽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附12例报告)
15
作者 张志平 刘晋新 +2 位作者 官宛华 张烈光 江松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并鼻咽癌中9例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3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灶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共11例,双侧壁同时受累共5例,咽隐窝处共4例,其中累及双侧者为2例。鼻咽部周围及邻近结构受侵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所有患者中CD_4^+细胞计数低于200cell/μL 7例,低于100cell/μL 3例。结论 AIDS合并鼻咽癌原发灶主要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及时、准确判别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对该疾病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D4+细胞计数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行CT增强扫描的个人防护(附35例报告)
16
作者 史红玲 刘晋新 +2 位作者 江松峰 陈碧华 张烈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对AIDS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存在的高危因素,避免发生HIV医源性感染和降低感染的机会。方法对35例CT增强扫描的AIDS患者采取防护措施和消毒规范管理。结果医护人员无一例受到HIV感染,有效地避免了HIV医源性感的发生。
关键词 AIDS CT 个人防护 艾滋病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天丽 刘晋新 +3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官宛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DS相关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临床活检病理确诊为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分析AID... 目的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DS相关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临床活检病理确诊为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分析AIDS合并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 39例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影像学表现中淋巴结结内病变共39例,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其中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淋巴结结外病变34例,以占位性病变为主,累及部位广泛,包括软组织肿块20例,发生于肝12例,骨骼/软骨10例,消化道8例,肺6例,肾上腺4例,肾及脾各3例,胰腺及肌肉各2例,腮腺、胆囊、前列腺及精囊腺、膀胱各1例。结论艾滋病相关淋巴瘤主要以NHL为主,广泛累及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器官,淋巴结外病变发生率高、且常多脏器受累是其影像学特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符合度高,但确诊仍需结合其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139例胸部CT出院后随访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琳 骆伟杰 +7 位作者 张烈光 杨彦鸿 张志平 余成成 黄德扬 江松峰 陈碧华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的胸部CT表现,探讨其肺内残余病灶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出院后半年内进行随访的139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发病至病灶完全吸收时间等)及影像学资料(肺内... 目的通过分析普通型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半年内的胸部CT表现,探讨其肺内残余病灶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出院后半年内进行随访的139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发病至病灶完全吸收时间等)及影像学资料(肺内病灶累及的范围、分布、CT表现等)。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普通型组(n=121)及重型组(n=18),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估肺受损程度,并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型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普通型组患者;重型组患者双肺病灶累及范围较普通型组患者广泛,且吸收速度较慢,出院后半年内,仅3例(17%)患者肺部病灶完全吸收,而在普通型组患者中该比例高达76%,普通型组患者发病至肺内病灶完全吸收平均(124±58)d,重型组为(159±45)d。肺内残余病灶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条索影,而实变影、蜂窝影、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未见显示。结论大部分普通型及重型COVID-19患者的肺内残余病灶是可逆的。重型肺炎患者肺内病灶吸收缓慢,随访时间需长达1~2年,而大部分普通型肺炎患者肺内病灶吸收较快,随访时间仅需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CT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和HRCT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成成 杨彦鸿 +11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黄德扬 甘清鑫 胡天丽 官宛华 林琳 凌洲焜 瞿静 江芮 刘晋新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患儿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1(5,15)岁,分析其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1)CT/X线检查有无肺炎与...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的患儿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11(5,15)岁,分析其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1)CT/X线检查有无肺炎与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2)HRCT阳性时肺内病灶表现为局限性磨玻璃影,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及胸腔积液。(3)肺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者影像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单肺叶、肺段受累为主,预后良好;儿童感染率及无症状感染者比率较高,且肺炎程度较轻,临床工作中可适当减少对儿童CT检查的次数以减少放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胸部空洞CT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成成 刘晋新 +6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官宛华 甘清鑫 黄德扬 胡天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胸部空洞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及病理学、细菌学证实合并PM感染的AIDS患者,分析其胸部CT的空洞表现特征。结果空洞发生于单侧肺部53例,双肺10例。发生于右...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胸部空洞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及病理学、细菌学证实合并PM感染的AIDS患者,分析其胸部CT的空洞表现特征。结果空洞发生于单侧肺部53例,双肺10例。发生于右肺上叶前段4例、尖段13例、后段5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背段13例、前基底段2例、外基底段3例;左肺上叶尖后段13例、舌段3例;左肺下叶背段12例,外基底段3例、后基底段2例。空洞壁规则40例、不规则34例;厚壁空洞66例、薄壁空洞8例;内壁光整69例、模糊5例;外壁光整6例、模糊68例,所有洞壁均未见钙化;液气平1例。空洞直径≥1cm的10例、直径≤1.0cm有5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M感染的CT空洞表现复杂多样,以单发厚壁的小空洞多见,肺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