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磷胁迫对麻竹幼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江瑞熠 朱梦恬 +5 位作者 杨靖 韩永振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2PO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l·L^(-1)磷溶液,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保持相同。【结果】麻竹幼苗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磷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淀粉、纤维素、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随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相比于缺磷处理(0 mmol·L^(-1)),磷浓度为1.6 mmol·L^(-1)时麻竹幼苗叶片的各个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还原糖及纤维素含量分别上升了56.45%和67.08%,淀粉、可溶性糖、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86%、14.61%、73.89%、64.19%、89.99%和65.34%;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最小,而POD酶活性差异最大。【结论】麻竹幼苗对低磷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苗期能适应低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低磷胁迫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电场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朱梦恬 江瑞熠 +4 位作者 张莹 邓智文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电场、时间及两者交互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卷荚相思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为控制因素,电压强度为0.0、0.2... 【目的】分析不同电场、时间及两者交互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卷荚相思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为控制因素,电压强度为0.0、0.2、0.4、0.6、0.8、1.0 kV·cm^(-1),时间处理为0、15、30、45、60 min,研究不同电场强度和时间交互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电场强度增强,处理时间的延长,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处理时间15、30、60 min下发芽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但在处理时间45 min下发芽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强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在电场强度0.6~0.8 kV·cm^(-1)和处理时间45 min下处于最优状态,且与CK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电场强度与时间交互处理下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7.73+135.23X_(1)+1.24X_(2)-86.16X_(1)^(2)-0.00911X_(2)^(2)-0.75X_(1)X_(2)(R^(2)=0.81,P<0.05)。聚类分析结果电场和时间交互环境处理对发芽指数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结论】电场和时间两者交互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发芽率在0.6 kV·cm^(-1)处理45 min最高,说明适宜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可以提高卷荚相思种子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荚相思 电压强度 种子萌发 聚类分析 非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电场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3
作者 朱梦恬 江瑞熠 +4 位作者 李秉钧 邓智文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9-717,共9页
为了探明电场对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种子的生理响应,以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对象,设置相同时间(60 min)处理下不同电场强度(0.2、0.4、0.6、0.8、1.0 kV·cm^(−1))的试验组和对照组(CK,0 kV·cm^(−1)),研究电场处理对种... 为了探明电场对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种子的生理响应,以卷荚相思种子为试验对象,设置相同时间(60 min)处理下不同电场强度(0.2、0.4、0.6、0.8、1.0 kV·cm^(−1))的试验组和对照组(CK,0 kV·cm^(−1)),研究电场处理对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在适宜的电场处理下与CK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对电导率在电场强度0.8和0.6 kV·cm^(−1)下与CK相比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含量在电场强度0.6 kV·cm^(−1)下与CK相比显著降低(P<0.05);酶活性在电场处理下呈不同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电场增强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电场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表明,电场处理对过氧化物酶和相对电导率有极显著(P<0.001)的影响,酶活性互相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丙二醛、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对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P<0.01)。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电场处理对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效果。综上,适宜的电场处理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且电场强度0.6 kV·cm^(−1)处理下卷荚相思种子萌发可以达到萌发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处理 卷荚相思 种子萌发 结构方程 模型拟合 丙二醛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