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TIMI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江甲子 刘志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运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的影响作用。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92例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46例...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运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的影响作用。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92例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药组患者行PCI前1~3 h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比较两组患者PCI中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预后情况。结果PCI术前,研究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33%)、Ⅱ级(43%)高于对照组的Ⅲ级和Ⅱ级构成比,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91%)、Ⅱ级(9%)与对照组的Ⅲ级(85%)、Ⅱ级(15%)分布比较接近,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CI术前与术后,试药组的TIMI心肌再灌注(TMP)血流分级分布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值,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急诊PCI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对改善术前梗死血管血流、心肌灌注、术后心肌灌注均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急性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下载PDF
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155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江甲子 刘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7期172-173,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5例碘造影剂过敏病例,分析造影剂种类,所致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碘...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常用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5例碘造影剂过敏病例,分析造影剂种类,所致过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中碘普罗胺占28.27%(44例),碘海醇占22.75%(35例),死亡人数碘普罗胺为3例,碘海醇为2例;离子型造影剂所致过敏性休克均为泛影葡胺,比例为32.25%(50例),死亡人数比例占4.76%(5例)。另外伴有重大疾病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死亡10例,其他患者经抢救24 h内均可恢复。结论离子造影剂至过敏性休克比例最大,与离子解离造成一系列神经、心血管系统副反应有关,非离子造影剂无离子解离,副反应较低。高危人群及特殊人群在两种造影剂使用中都有较高致过敏性休克和(或)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 离子型碘造影剂 过敏性休克
下载PDF
上下消化道出血临床预后比较
3
作者 江甲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50-453,共4页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2种,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1],而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2种,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1],而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虽然发病率逐渐上升[2],但明确的危险因素依然极少。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预后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流行病学调查 危险因素 消化系统 出血部位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江甲子 刘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9例于2013-12-2015-12进行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9例,对照组40例,选取实验组患者均进行亚低...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9例于2013-12-2015-12进行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9例,对照组40例,选取实验组患者均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脑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病历中本研究所需数据,分析使用亚低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共有40例患者发生了癫痫,实验组发生癫痫的患者有14例,对照组发生癫痫的患者有26例,对照组的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χ~2=6.6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和治疗中的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进行治疗的患者58例死亡,其中并发癫痫患者40例全部死亡;院内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有42例,其中有并发癫痫患者27例;出院后在心跳骤停28d内死亡的患者有16例,其中有并发癫痫患者13例。未发癫痫患者在心跳骤停28d内死亡的有18例,病死率为46%,并发癫痫患者病死率为100%,显著高于未发癫痫患者(χ~2=29.34,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但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心跳骤停 癫痫 心肺复苏 预后
原文传递
百草枯中毒患者预测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江甲子 陈昕明 刘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8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早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时间≥72h组(64例)和存活时间〈72h组(40例)。结果存活时间≥72h组年龄、白细胞、血肌酐、血...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早期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时间≥72h组(64例)和存活时间〈72h组(40例)。结果存活时间≥72h组年龄、白细胞、血肌酐、血百草枯、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存活时间〈72h组[(42.5±15.8)岁比(57.8±14.3)岁、(11.8±4.8)×10^9/L比(14.1±7.2)×10^9/L、(14±12)mg/L比(21±11)mg/L、1.7(0.9~5.1)mg/L比43.9(9.8~142.5)mg/L、(82.6±17.8)次/min比(98.2±24.5)次/min、(20.4±4.2)次/min比(25.1±11.7)次/min、(100.8±15.2)mmHg(1mmHg=0.133kPa)比(109.8±19.8)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钾、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时间〈72h组[(33.5±5.2)mmHg比(29.7±8.8)mmHg、(3.4±0.6)mmol/L比(3.0±0.8)mmol/L、(14.1±2.4)分比(1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性别构成、合并其他用药、中毒至就医时间、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钠、体温、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现高龄(OR=0.89,95%CI0.75—0.98)、高血肌酐(OR=6.40,95%CI4.10~9.70)、低血钾(OR=10.53,95%CI2.21~41.24)及高心率(OR=6.52,95%CI2.12~31.47)是预测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而高血百草枯与早期死亡无关(OR=1.52,95%CI0.19~56.42,P〉0.05)。结论高龄、低血钾、心肾功能下降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