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与SSc-ILD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周彦 江竞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利用Beta-Poisson模型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捕捉核糖核酸测序(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数据的双峰特征.通过引入Beta-Poisson模型,即用Beta分布替换Gamma-Poisson分布的Gamma分布,构建新的混合分布刻画RNA-Seq数据中双峰特征.分析肺上皮细胞数据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SSc-ILD疾病的转录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和SSc-ILD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的SSc-ILD疾病找到共同的途径和药物靶点.结果表明,COVID-19和SSc-ILD有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应答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并且富集在细胞对病毒防御反应和干扰素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基于PPI网络检测出hub基因,预测STAT1、ISG15、IRF7、MX1、EIF2AK2、DDX58、OAS1、OAS2、IFIT1和IFIT3是涉及两种疾病的病理表型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又鉴别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与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COVID-19和SSc-ILD两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治疗两种疾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元统计 差异表达基因 新冠病毒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Beta-Poisson模型 富集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高密度高分辨标测下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杰 严凤娇 +5 位作者 唐娜 苏晨 江竞舟 刘梦辉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观察在高密度、高分辨率视觉下的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外科术后房速,应用Orion微电极网蓝与Rhythmia标测系统进行标测消... 【目的】观察在高密度、高分辨率视觉下的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外科术后房速,应用Orion微电极网蓝与Rhythmia标测系统进行标测消融治疗的全部患者。【结果】共入选21名患者,总共记录到26种房速,平均每种房速的标测时间为(19.1±7.1)min,所采取的电图(19495±12798)个。26种房速中,按部位分:20(76.9%)个位于右房,5(19.2%)个位于左房,1(3.8%)个为左右双房大折返;按心动过速机制分:24(92.3%)个为大折返房速,1(3.8%)个为微折返,1(3.8%)个为局灶房速。在大折返房速中,7个为双环“8”字折返,消融一环过程中有4个转为单环折返。另有一例为跨房间隔传导的双房大折返。21例患者2例复发,其中1例当时仅对游离壁疤痕至下腔静脉的连线进行消融,后再次手术时标测为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速。【结论】心外科术后房速形式多样,以大折返房速为主,极少数为微折返或局灶起源。大折返房速可表现为双环折返或双房大折返。消融时除针对本次心动过速外,还需根据心房的基质情况进行预防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高密度标测 微电极 消融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患者中QRS宽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邢福威 江竞舟 +5 位作者 胡晓亮 冯冲 何建桂 董吁钢 马跃东 唐安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8-625,共8页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起搏QRS波宽度(QRSd)与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收集了180例因完全性/进展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的患者都是右室间隔部起搏。心电图在术前和术后都有记录。QRSd在部分胸前导联(V1,V4和V6)、I导联和AVF导联都有测量,QRS波差值由术后起搏QRSd减去术前QRSd获得。【结果】AF发生在64(35.56%)例患者中。AF发生组和没有AF发生组间,术前的QRSd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QRSd差值在V4导联(P=0.022)和V6导联(P=0.001)有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P=0.005,HR 1.822,95%CI 1.174-2.718,QRSd的间隔区值定为40 ms)和左心房直径(P=0.045,HR 1.042,95%CI 1.001-1.086)是预测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V6导联的QRSd差值可以预测AF的发生,尤其是术前QRSd较长的患者(≥120 ms,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685-0.967)。【结论】V6导联的QRSd差值与术后AF的发生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RS波宽度 心房颤动 起搏器
下载PDF
P波时限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晓亮 江竞舟 +1 位作者 马跃东 唐安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时限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方法】171例行环肺静脉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Ⅱ、Ⅲ、a VF、V1导联P波时限,计算P波时限变化值。【结果】Ⅱ、Ⅲ、Ⅵ导联术后P波时限均...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时限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方法】171例行环肺静脉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描记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测量Ⅱ、Ⅲ、a VF、V1导联P波时限,计算P波时限变化值。【结果】Ⅱ、Ⅲ、Ⅵ导联术后P波时限均小于术前(P<0.001)。依据随访情况,患者分为复发组32例及未复发组139例。复发组较未复发组在Ⅱ、Ⅲ、Ⅵ导联具有更小的P波时限变化值(P<0.01),两组术前、术后P波时限及其他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更小的Ⅱ导联P波时限变化值(P<0.001,OR=0.73,95%CI 0.648-0.824)及Ⅲ导联P波时限变化值(P=0.006,OR=0.904,95%CI 0.840-0.972)均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Ⅱ导联P波时限变化值预测房颤复发优于Ⅲ导联(P=0.01)。以Ⅱ导联P波时限变化-2.21 ms为阈值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此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29%和83.94%。以Ⅱ导联P波时限变化0 m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5.62%和91.37%,【结论】Ⅱ导联P波时限变化值可更好的预测房颤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电图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在心房颤动中表达特点的研究
5
作者 刘梦辉 严凤娇 +9 位作者 苏晨 张小宇 江竞舟 马跃东 冯冲 柳俊 唐安丽 董吁钢 何建桂 王礼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并了解其在不同房颤类型与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方法纳入2018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和非房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其IL-17A+的淋巴细胞比例.结果研究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22例(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10例),非房颤患者24例.结果显示,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3.1%,2.2%~3.9%)显著高于非房颤患者(2.1%,1.0%~3.4%;H=2.6,P=0.009);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外周血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P=0.150);房颤患者的外周血(3.3%,2.6%~4.0%)、右心房(3.4%,2.4%~4.4%)和左心房(3.3%,2.6%~4.1%)中IL-17A+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386).结论房颤与炎性因子IL-17A的表达升高相关,但是这一现象可能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无关;此外,房颤的炎症反应状态可能与全身系统炎症反应相关,而非局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心房颤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