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涛 江章华 +6 位作者 何锟宇 杨洋 Jade d’Alpoim GUEDES 蒋洪恩 胡耀武 王昌燧 吴妍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宝墩文化层中,存在大量具有驯化特征的产于水稻叶秆的扇型和横排双裂片型(哑铃型)植硅体以及产于水稻稃壳的双峰型植硅体,同时还存在少量黍稃壳植硅体碎片。水稻扇型植硅体多呈典型的驯化形态,总体尺寸较大,其测量数据符合粳稻植硅体特征。这表明宝墩先民的经济结构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有粟作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宝墩遗址 植硅体 稻作农业 粟作农业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成都平原4ka以来地层磁化率特征及气候变化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罗丽萍 朱利东 +6 位作者 杨文光 张擎 王成善 阚瑷珂 罗虹 江章华 朱章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对成都金沙遗址IT6814探坑约4 m厚地层的5 cm间距磁化率分析,建立了成都平原4 ka以来的质量磁化率曲线和频率磁化率曲线。根据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特征结合粒度中值曲线对比,探讨了金沙遗址4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划分出成都平原... 对成都金沙遗址IT6814探坑约4 m厚地层的5 cm间距磁化率分析,建立了成都平原4 ka以来的质量磁化率曲线和频率磁化率曲线。根据质量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特征结合粒度中值曲线对比,探讨了金沙遗址4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划分出成都平原的三个气候阶段:4 000~3 380 aBP,气候偏湿;3 380~1 700 aBP,气候条件相对湿热;1 700 aBP^20世纪90年代初,气候逐渐偏干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金沙遗址 质量磁化率 频率磁化率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成都平原4kaBP以来黏土矿物记录的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罗虹 朱利东 +6 位作者 张擎 杨文光 阚瑷珂 向芳 罗丽萍 江章华 朱章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成都金沙遗址IT6814探坑约4 m厚(约4 kaBP以来沉积)地层剖面的黏土矿物进行了分析,发现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和少量高岭石组成。根据黏土矿物含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划分出成都... 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成都金沙遗址IT6814探坑约4 m厚(约4 kaBP以来沉积)地层剖面的黏土矿物进行了分析,发现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和少量高岭石组成。根据黏土矿物含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划分出成都平原黏土矿物变化的5个阶段,得出成都平原的气候变化经历了由温凉偏干与温暖潮湿的交替,在2 500 aBP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快速降温过程。通过对比探讨了古人类活动对黏土矿物的影响尺度,认为古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低,黏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古气候变化 成都平原
下载PDF
成都平原马街遗址古洪水事件遗存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诚 徐佳佳 +5 位作者 黄明 杨占风 张娜 江章华 白铁勇 陆福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201,共21页
2014年5月,对四川成都郫县马街遗址古洪水事件做了调查,该遗址经度为103°55′39″E,纬度为30°53′37.1″N,遗址海拔为黄海高程499.758 m,遗址的2014CPMT1-T2探方中有古代生长在地下的树根1处、冲刷带来的独木舟1处、古树干9... 2014年5月,对四川成都郫县马街遗址古洪水事件做了调查,该遗址经度为103°55′39″E,纬度为30°53′37.1″N,遗址海拔为黄海高程499.758 m,遗址的2014CPMT1-T2探方中有古代生长在地下的树根1处、冲刷带来的独木舟1处、古树干9处。经光学方法鉴定,其中的古树根和古树木主要是秋枫树(Bischafia javanica)。这些木质沉积物平面倾向大都沿NW-NE-SW平面沉积,反映出这些沉积物被水流冲来的方向主要是郫县西北都江堰地区。测得T1-T2探方树干2、3、5和木椽9这4个AMS 14 C年代数据年龄为(2420±70)~(2566±78)a BP,由于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太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率众修建,从马街遗址T1-T2探方出土的古洪水木质沉积物年代分析看,其应是公元前405年-公元前551年都江堰工程尚未开始前的周代(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56年)由古岷江洪水从北向南冲刷到此沉积所致。整个剖面锆石形态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不同,其形态组成有所差异,尤其在约2.6~2.4 ka BP时段的锆石微形态组合中,浑圆柱状比例较大,而四方双锥所占比例略小,表明这段时期可能经历了洪水事件,其大量浑圆状锆石是经过长距离搬运到此的沉积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马街遗址 古洪水事件 考古遗存 宝墩文化
下载PDF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邱科 周兴兰 +4 位作者 孙睿睿 曾芳 谢涛 江章华 梁繁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2-1373,1390,共3页
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为重点,梳理、探寻手厥... 手厥阴心包经是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系统中惟一缺少的一条,其循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演变过程。故拟以绵阳双包山汉墓"人体经脉漆雕"与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中刻画的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为重点,梳理、探寻手厥阴经脉循行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心包经 西汉 髹漆人像 循行 发展演变
下载PDF
罗家坝遗址笔谈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光冀 高炜 +10 位作者 王仁湘 高大伦 段渝 林向 宋治民 江章华 李昭和 陈显丹 张肖马 陈祖军 马幸辛 《四川文物》 2003年第6期12-20,共9页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 ,是 2 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1 999年和 2 0 0 3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共清理墓葬 39座 ,出土铜器、陶器、骨器、玉石器等遗物 1 0 ...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 ,是 2 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1 999年和 2 0 0 3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共清理墓葬 39座 ,出土铜器、陶器、骨器、玉石器等遗物 1 0 0 0多件。 2 0 0 1年 6月 ,罗家坝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推动巴文化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坝遗址 四川 巴文化 地理位置 罗家坝大墓 青铜器
下载PDF
从成都老官山汉墓髹漆人像看足阳明经脉循行演变 被引量:5
7
作者 印帅 程施瑞 +4 位作者 曾芳 谢涛 周兴兰 江章华 梁繁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3,共3页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综合分析老官山汉墓人像经络线条循行路线及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探讨足阳明胃经循行变化...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对于了解古代经络理论的形成、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综合分析老官山汉墓人像经络线条循行路线及历代相关文献记载,探讨足阳明胃经循行变化情况,为梳理经络理论的发展源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阳明胃经 成都老官山汉墓 髹漆人像
下载PDF
成都平原的早期古城址群─—宝墩文化初论 被引量:43
8
作者 江章华 颜劲松 李明斌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4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宝墩文化 三星堆文化 成都平原 古城址 考古学文化 古城遗址 夹砂 文化内涵 三星堆遗址 文物考古工作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区古环境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傅顺 王成善 +2 位作者 江章华 刘建 李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18,共6页
通过对成都金沙遗址区孢粉分析方法复原古植被特征,同时结合遗址区广汉亚粘土层古土壤的地球化学行为分析结果得出,金沙遗址文化期内气候总体上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温暖湿润气候, 并有温暖湿润与温暖干旱气候交替现象发生。
关键词 成部市 金沙遗址 古环境 孢粉分析 文物考古
下载PDF
四川盐源县古代盐业与文化的考古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志清 江章华 《南方文物》 201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自古以来就有着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其独特的古代文化面貌也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而当地丰富的盐业资源以及其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青铜文化为古代西南边地盐业考古及人地... 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自古以来就有着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其独特的古代文化面貌也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形。而当地丰富的盐业资源以及其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青铜文化为古代西南边地盐业考古及人地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为了配合"中国古代盐业考古课题的开展"(指南针计划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调查 盐源盆地 盐业生产 青铜文化 考古学文化 盐源县 四川
下载PDF
川东长江沿岸史前文化初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章华 王毅 《四川文物》 1998年第2期3-7,共5页
关键词 史前文化 长江沿岸 白庙遗址 考古研究所 石家河文化 哨棚嘴文化 宝墩文化 文化遗存 考古学文化 陶器
下载PDF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新发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1
12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2 0 0 0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文化遗存与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的特征基本一致 ,其文化属性当为“马家窑文化” ,同时也有小的差异。宝墩文化很可能与岷江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有关系 ,之间还有时间缺环 ,哨棚嘴... 2 0 0 0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文化遗存与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的特征基本一致 ,其文化属性当为“马家窑文化” ,同时也有小的差异。宝墩文化很可能与岷江上游的马家窑文化有关系 ,之间还有时间缺环 ,哨棚嘴文化通过白龙江、嘉陵江流域与甘青地区的原始文化可能也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新石器遗存 性质 关系
下载PDF
巴蜀墓葬的分区与分期初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江章华 张擎 《四川文物》 1999年第3期23-35,共13页
关键词 战国晚期 竖穴土坑墓 墓葬 成都地区 陶器 战国中期 巴蜀 考古研究所 小田溪 文物
下载PDF
川东长江沿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章华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40-47,共8页
本文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及早晚文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文化衰落不久,哨棚嘴文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 本文对川东长江沿岸先秦时期各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分期,为此揭示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及早晚文化的变迁轨迹,在石家河文化衰落不久,哨棚嘴文化也很快随之衰落,与此基本同时,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也相继衰落,于是川东峡江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古文化都发生了突变,伴随而来的是中原二里头文化的渗透,这一路线由鄂西地区沿长江西进,成都平原正是在这一外力的作用下诞生了三星堆文明,川东峡江地区亦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分布范围,初期阶段东边甚至到达了鄂西地区,自此以后川东峡江地区与成都平原的文化基本同步发展,并不断整合,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战国青铜文化承续发展的文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长江沿岸 先秦考古学文化 分期 特征 演变
下载PDF
巴蜀地区的移民墓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2,共10页
巴蜀地区的移民墓研究江章华在四川发掘的战国秦汉墓中,有一类墓葬其文化内涵与同时期的巴蜀墓葬迥异,其族属当是秦通过强制手段向巴蜀地区的移民。因此对这些墓葬在文化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分析,对弄清移民的成份及一些相关历史间题无... 巴蜀地区的移民墓研究江章华在四川发掘的战国秦汉墓中,有一类墓葬其文化内涵与同时期的巴蜀墓葬迥异,其族属当是秦通过强制手段向巴蜀地区的移民。因此对这些墓葬在文化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分析,对弄清移民的成份及一些相关历史间题无疑上有所帮助的。本文讨论所依据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战国晚期 巴蜀地区 发掘简报 漆器 秦墓 二层台 文物资料 中晚期 战国中期
下载PDF
巴蜀柳叶形剑渊源试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81-84,共4页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形 巴蜀地区 青铜剑 渊源 文物 遗址 西周早期 宝鸡地区 中脊 扁茎
下载PDF
战国时期古蜀社会的变迁——从墓葬分析入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2008年第2期53-59,共7页
通过对成都地区考古发掘墓葬的分析,反映了战国时期古蜀社会有着明显的变化。从随葬器物看,社会阶层比较复杂,而应对战争是当时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 古蜀 战国时期 墓葬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江章华 黄剑华 《四川文物》 2002年第5期17-22,共6页
川东长江沿岸历年来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存,积累了较多的考古发掘资料,本文即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对这一地域的史前文化作了探讨,并着重论述了在这一区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性特征较强的考古学文化——哨棚嘴文化。
关键词 长江沿岸 史前遗存 考古发现 哨棚嘴文化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试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江章华 《四川文物》 2007年第5期3-11,共9页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可为三期:一期为"横栏山文化";二期为过渡期,包括有"礼州中段遗存"、"礼州晚段遗存"、"大洋堆下层遗存"、"咪咪啷遗存";三期为"大石墓遗存"。首先是... 安宁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可为三期:一期为"横栏山文化";二期为过渡期,包括有"礼州中段遗存"、"礼州晚段遗存"、"大洋堆下层遗存"、"咪咪啷遗存";三期为"大石墓遗存"。首先是土著的横栏山文化,横栏山文化后来演变为礼州中段遗存,与此同时,外来文化进入安宁河流域,如与齐家文化较为密切的大洋堆下层遗存,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外来族群的迁入。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经过一段时期的并存而后逐渐融合,如礼州晚段遗存和咪咪啷遗存。最后融合发展的结果形成了1类大石墓文化遗存,在大石墓遗存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了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第2类大石墓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流域 分期 外来文化
下载PDF
成都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章华 颜劲松 《四川文物》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与楚漆器相比有相似之处 ,但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的纹饰完全是模仿同时期中原式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和红铜镶嵌的龙纹 ,题材单一 ,缺少变化 ,从漆器的这些特征推测 ,战国早期前后的蜀国青铜器中应有较... 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与楚漆器相比有相似之处 ,但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商业街船棺出土漆器的纹饰完全是模仿同时期中原式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和红铜镶嵌的龙纹 ,题材单一 ,缺少变化 ,从漆器的这些特征推测 ,战国早期前后的蜀国青铜器中应有较多中原风格的青铜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船棺 漆器 风格 中原青铜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