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孔子中庸思想的诠释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金林
江萍菊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9-22,共4页
“中庸”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称“中”为“无过无不及”,这并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适中。“无过无不及”是在长期教化过程中,主体逐渐泯息个性之中的偏颇,摆脱物欲的蒙弊,提升生命的本质,使个性情感上升为普遍...
“中庸”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称“中”为“无过无不及”,这并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适中。“无过无不及”是在长期教化过程中,主体逐渐泯息个性之中的偏颇,摆脱物欲的蒙弊,提升生命的本质,使个性情感上升为普遍的道德情感之后而获得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合适感。“中庸”不是方法上的折中,而是生命的品质、智慧的圆通。“中庸”思想昭示了德行与德性的一致,对现代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庸思想
智慧
圆通
全文增补中
题名
孔子中庸思想的诠释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金林
江萍菊
机构
南昌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摘
“中庸”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称“中”为“无过无不及”,这并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适中。“无过无不及”是在长期教化过程中,主体逐渐泯息个性之中的偏颇,摆脱物欲的蒙弊,提升生命的本质,使个性情感上升为普遍的道德情感之后而获得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合适感。“中庸”不是方法上的折中,而是生命的品质、智慧的圆通。“中庸”思想昭示了德行与德性的一致,对现代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
孔子
中庸思想
智慧
圆通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孔子中庸思想的诠释及其现代意义
谢金林
江萍菊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
1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