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n1对内质网应激下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江铭婷 黄晶 郑淑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下HepG2细胞中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衣霉素(TM)分别作用于正常肝细胞THLE3和肝癌细胞HepG2(THLE3细胞TM组和HepG2细胞TM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独作用于HepG2细胞(ATRA组)、TM和A...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下HepG2细胞中P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衣霉素(TM)分别作用于正常肝细胞THLE3和肝癌细胞HepG2(THLE3细胞TM组和HepG2细胞TM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独作用于HepG2细胞(ATRA组)、TM和ATRA共同作用于HepG2细胞(TM+ATRA组)及DMSO处理的对照组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Bip和Pin1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试剂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TM处理的THLE3和HepG2细胞中Bip蛋白表达增加,说明TM有效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与DMSO组相比,THLE3细胞TM组中Pin1的蛋白水平随着TM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01)。HepG2细胞TM+ATRA组中Pin1蛋白水平随着TM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HepG2细胞TM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仅(29.33±4.73)%,明显低于THLE3细胞TM组((60.33±2.08)%)(P<0.001),但HepG2细胞TM+ATR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提高至(60.33±6.03)%。与DMSO组相比,THLE3细胞TM组凋亡率显著升高((22.25±0.78)% vs.(3.57±0.31)%,P<0.01)。与DMSO组(5.10±1.00)%相比,HepG2细胞ATRA组凋亡率只有(10.03±0.49)%(P<0.05),但TM+ATRA组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3.70±0.75)%(P<0.01)。结论 HepG2细胞通过维持Pin1蛋白水平抵制ERS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Pin1蛋白水平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1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谷胱甘肽胞质降解酶ChaC1的生物学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炳辉 江铭婷 郑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89,共6页
谷胱甘肽是一种神奇的小分子活性肽,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抗氧化与解毒排毒功能。目前,对谷胱甘肽代谢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合成代谢,对于其分解代谢的了解知之甚少。谷胱甘肽的分解代谢长期以来被认为不会发生在细胞质内。随着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是一种神奇的小分子活性肽,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抗氧化与解毒排毒功能。目前,对谷胱甘肽代谢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合成代谢,对于其分解代谢的了解知之甚少。谷胱甘肽的分解代谢长期以来被认为不会发生在细胞质内。随着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环转移酶ChaC1的发现和研究,谷胱甘肽在细胞质中分解代谢逐步揭开神秘面纱。ChaC1是γ-谷氨酰环转移酶家族的一员,可特异性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解成半胱氨酰甘氨酸和5-氧脯氨酸,而不作用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人源和鼠源ChaC1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人源ChaC1的第115位谷氨酸或鼠源ChaC1第116位谷氨酸突变会导致ChaC1丧失降解谷胱甘肽的活性。ChaC 1基因的敲除会导致小鼠和斑马鱼死亡,提示ChaC1在个体发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均发现ChaC 1基因高表达,并且与预后差成正相关。这提示ChaC1同样有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本文从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及表达调控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ChaC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概述了ChaC1在个体发育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为解析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分解代谢 γ-谷氨酰环转移酶 ChaC1
下载PDF
Pin1基因-842G/C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江铭婷 刘智任 黄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Pin1基因-842G/C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联。方法以中文检索词多态性、癌及英文检索词Pin1、polymorphism、tumor、variant、cancer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平台、Embase和PubMed等...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Pin1基因-842G/C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联。方法以中文检索词多态性、癌及英文检索词Pin1、polymorphism、tumor、variant、cancer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平台、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截至期为2019年4月2日发表的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风险值并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共检索到144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篇文献(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9篇)。累计病例组5667例,对照组61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杂合遗传模型中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相关,合并OR(95%CI)值为0.78(0.61~0.99)。肿瘤类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杂合遗传模型(GC比GG)、显性遗传模型(GC+CC比GG)和等位基因模型(C比G)中Pin1基因-842位C等位基因可能降低乳腺癌、肺癌的发生风险,乳腺癌中OR(95%CI)值分别为0.73(0.58,0.92)、0.71(0.57,0.89)和0.73(0.60,0.89);肺癌中OR(95%CI)值分别为0.64(0.52,0.78)、0.64(0.53,0.78)、0.67(0.55,0.80)。纯合遗传模型(CC比GG)和隐形遗传模型(CC比GG+GC)中Pin1基因-842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其OR(95%CI)值分别为2.22(1.03~4.75)和2.47(1.16~5.26),但未发现其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结论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肿瘤 META分析 PIN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