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及F波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颖 李应龙 +4 位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李玉琢 叶茵 江隐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9-283,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双上肢尺神经F波检测结果,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记录入院时颈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以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组进行SLSEP、F波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下肢P40潜伏期、P40波幅、上肢N20潜伏期、N20波幅、正中神经F波、尺神经F波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P40潜伏期延长、P40波幅下降、N20潜伏期延长、N20波幅下降及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CSCI患者SEP、F波异常与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MRI、临床运动功能评估,是对感觉、运动系统神经功能检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F波
下载PDF
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琢 邵西仓 +2 位作者 何颖 江隐奇 叶茵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马尾损害的180例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所有患者双侧脊旁肌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马尾损害的180例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所有患者双侧脊旁肌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并记录腓总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出波率及潜伏期、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及阴部诱发电位。结果: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为83.3%(300/360条),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7.8%(122/180条),脊旁肌、肛门括约肌出现失神经电位异常率为57.4%(620/1080块),F波异常率为33.3%(120/360条),LSEP异常率为27.2%(98/360条),感觉传导正常。各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尾损害中运动神经传导和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马尾损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受压综合征 神经传导 电生理学 肛门括约肌
下载PDF
基于瞬目反射检测的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核团兴奋性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颖 李玉琢 +4 位作者 陈静 叶茵 江隐奇 张勇 李应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基于面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面肌痉挛患者(面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 目的基于面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面肌痉挛患者(面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痛组)、8例面瘫后遗联带运动患者(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上述受试者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包括R1潜伏期、R1波幅、R2起始潜伏期、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患侧记录R2’’起始潜伏期、患侧记录R2’’波幅、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的差异;进一步依据痉挛严重程度(三星医疗中心评分系统评估)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4级,依据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探查所见的与面神经接触的责任血管数量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分析各组患者间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增大/延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或差异性。结果 4组受试者间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面肌痉挛组患者的R1波幅明显高于三叉神经痛组、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R2波幅、患侧记录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及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痉挛严重程度面肌痉挛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随着痉挛严重程度升高而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患侧记录R2’’波幅增大发生率、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的瞬目反射特征为R1波幅增高及R2末端潜伏期延长,该特征佐证了面肌痉挛发病的面神经核团兴奋性增高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瞬目反射 面神经核团兴奋性
原文传递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李玉琢 何颖 +2 位作者 江隐奇 陈静 叶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0054-0055,共2页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应用肌电图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和临床诊断,即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应用肌电图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和临床诊断,即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肌电图检测结果,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出率。结果:经分析,纳入患者肌电图检测诊出疾病124例(62.00%),其中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20例(60.00%)、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10例(55.00%)、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96例(48.00%)、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76例(38.00%);而临床诊断诊出疾病80例(40.00%);两种诊断方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肌电图检测诊断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患者异常神经,提高病症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检测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