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椹成熟期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池旭娟 朱引根 +2 位作者 杨佩华 刘艳艳 谈建中 《中国蚕业》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大10和SG012个果桑品种的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为材料,对桑果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绿熟期、半熟期到全熟期,果实的蛋白质、粗灰分和钙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可溶性糖、糖酸比、Vc含量则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 以大10和SG012个果桑品种的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为材料,对桑果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绿熟期、半熟期到全熟期,果实的蛋白质、粗灰分和钙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可溶性糖、糖酸比、Vc含量则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2个供试果桑品种表现相似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成熟期 品质 营养成分 理化性状
下载PDF
桑椹与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方法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海玲 池旭娟 +3 位作者 阚雪芹 方向明 刘艳艳 谈建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7-850,共4页
为建立适合于桑树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以桑品种"大10"的桑椹与叶片为材料,探讨了桑树蛋白质不同提取方法对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提取法与常规的SDS提取法、尿素/硫脲提取法相比,电泳图谱清晰,分... 为建立适合于桑树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以桑品种"大10"的桑椹与叶片为材料,探讨了桑树蛋白质不同提取方法对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酚提取法与常规的SDS提取法、尿素/硫脲提取法相比,电泳图谱清晰,分离效果良好,能检测到更多的蛋白质组分,适用于桑椹与叶片蛋白质IPG-IEF/SDS-PAGE双向电泳及SDS-PAGE电泳的样品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桑叶 双向电泳 蛋白质样品
下载PDF
桑树斑叶突变体叶绿素合成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贾俊丽 刘艳艳 +1 位作者 池旭娟 谈建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7-500,共4页
以新发现的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为材料,分析叶片中3种光合色素与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δ-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含量的变化状况,探讨突变体叶色差异的生理原因及其调控机制。与正常生长的原始材料(对照桑)相比,突变体叶片黄化... 以新发现的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为材料,分析叶片中3种光合色素与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δ-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含量的变化状况,探讨突变体叶色差异的生理原因及其调控机制。与正常生长的原始材料(对照桑)相比,突变体叶片黄化部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紊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叶绿素a的减少最显著,仅为对照桑的5.43%-10.23%,这是导致突变体叶色黄化的直接原因。其次,突变体黄化部分的δ-氨基酮戊酸含量明显升高,而胆色素原含量明显降低,推测其叶绿素a的减少是由于δ-氨基酮戊酸与胆色素原之间合成代谢受阻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斑叶突变体 光合色素 Δ-氨基酮戊酸 胆色素原
下载PDF
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差异蛋白质组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向明 贾俊丽 +4 位作者 谈建中 阚雪芹 刘艳艳 池旭娟 平野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讨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以该突变体与正常桑的叶片为材料,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二者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在桑树斑叶突变体的叶片黄化部位,核酮糖1... 为探讨桑树斑状叶色突变体Cty-Sm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以该突变体与正常桑的叶片为材料,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二者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了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在桑树斑叶突变体的叶片黄化部位,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大小亚基、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质体蓝素、三磷酸腺苷(ATP)合酶等蛋白质组分的表达量显著减少,而磷酸甘油酸激酶、Rubisco活化酶、核苷二磷酸激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激蛋白、18 kD蛋白A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蛋白组分显示上调表达。依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桑树斑叶突变体Cty-Sm的突变类型与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斑叶突变体 差异蛋白质组 质谱分析 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家蚕蚁蚕蛋白质组的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艳 池旭娟 +4 位作者 谈建中 方向明 阚雪芹 郑必平 平野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683,共8页
为尝试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对家蚕蚁蚕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共检索到511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和92个多肽离子片段,鉴定获得了171个无冗余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21... 为尝试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对家蚕蚁蚕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共检索到511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和92个多肽离子片段,鉴定获得了171个无冗余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21种蛋白质或蛋白质亚基,其中有36种蛋白质或亚基尚未在家蚕及昆虫的基因与蛋白质数据库中报道;在171个被鉴定的蛋白质组分中,与细胞骨架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的组分多达64种。结果还表明,1DE-LC-MS技术也适用于从一维凝胶电泳的差异性条带及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分离和鉴定特异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蚁蚕 蛋白质组数据库 质谱分析 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家蚕蛋白激酶C受体基因(Bmrack)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艳艳 池旭娟 +5 位作者 方向明 阚雪芹 苏媚 刘文倩 王海玲 谈建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3-629,共7页
蛋白激酶C受体蛋白(RACK)除作为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受体之外,还作为细胞内重要的支架蛋白调节细胞功能。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RACK蛋白的编码基因Bmrack进行电子克隆,获得了1224 bp的重组序列,基因编码区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 蛋白激酶C受体蛋白(RACK)除作为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受体之外,还作为细胞内重要的支架蛋白调节细胞功能。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RACK蛋白的编码基因Bmrack进行电子克隆,获得了1224 bp的重组序列,基因编码区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36.04 kD,等电点为8.07。从家蚕幼虫脂肪体基因组DNA中PCR克隆了Bmrack基因,序列总长为2 122 bp,含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通过家蚕WGS比对,结果与其中5条序列的一致性为99%,且修复了其中8个缺口。聚类分析表明RACK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鳞翅目昆虫中非常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蛋白激酶C受体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桑树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艳艳 贾俊丽 +1 位作者 池旭娟 谈建中 《江苏蚕业》 2008年第3期5-9,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理保健类物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桑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影响因素,提取分离技术,活性单体及其药理作用四大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近几年桑树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桑树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理保健类物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从桑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影响因素,提取分离技术,活性单体及其药理作用四大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近几年桑树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桑树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黄酮类物质 提取技术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家蚕性别相关血液蛋白质组的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8
作者 刘艳艳 池旭娟 +4 位作者 阚雪芹 方向明 郑必平 谈建中 平野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4,共8页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 分别从家蚕5龄幼虫和蛹期不同发育阶段提取雌、雄蚕血液总蛋白质,采用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1DE-LC-MS)技术分析家蚕血液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及差异蛋白组分。在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种类方面检测到与性别及发育相关的差异性表达,数据库检索结果共获得96个相匹配的候选蛋白质,剔除冗余部分后鉴定其中的27个蛋白质组分,分别属于13种蛋白质或其亚基。雌、雄蚕之间的差异组分主要出现在分子质量70-100 kD之间,其中芳基贮存蛋白、卵黄蛋白原、抗胰凝乳蛋白酶因子为雌特异性表达组分。30K蛋白家族是家蚕血液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组分。这些差异蛋白质的鉴定与功能分析为研究家蚕性别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别 幼虫期 蛹期 血液蛋白质 差异蛋白质组 一维电泳-液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几个桑树新品种的叶质比较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理 池旭娟 +3 位作者 盛雪岐 陈丽芬 皇甫兴成 谈建中 《江苏蚕业》 2008年第4期47-49,共3页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新品种 原蚕用桑 叶质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