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会昌(小密)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
1
作者 池明明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92,共8页
本文描写江西会昌(小密)客家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小密方言没有独立的阳平和上声调,古浊平和古清上、部分次浊上合流为今阳平(上)调。不同来源的阳平(上)字在作两字组的前字或后字时变调表现相同,但在作双音节“子”尾词的前字时变调... 本文描写江西会昌(小密)客家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小密方言没有独立的阳平和上声调,古浊平和古清上、部分次浊上合流为今阳平(上)调。不同来源的阳平(上)字在作两字组的前字或后字时变调表现相同,但在作双音节“子”尾词的前字时变调表现不同,表明小密方言曾经有过独立的阳平和上声调,但很早就已经合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会昌(小密)方言 客家话 两字组 连读变调
原文传递
論“比”字差比句式的産生時代及其來源
2
作者 池明明 楊榮祥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42-56,共15页
以往對"比"字差比句式的研究主要關注"X比YA"這一種形式。學界一般認爲此句式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唐代,其中的比較結果A受副詞修飾或者後面帶數量補語更是之後的發展。本文從表達差比意義這一點出發,通過調查大量漢... 以往對"比"字差比句式的研究主要關注"X比YA"這一種形式。學界一般認爲此句式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唐代,其中的比較結果A受副詞修飾或者後面帶數量補語更是之後的發展。本文從表達差比意義這一點出發,通過調查大量漢代至初唐的注疏、史書等文獻,認爲此一時期的"比"字差比句式有"X比於YA""X比於Y爲A""X比YA"和"X比Y爲A"四種。隨着介詞"於"的衰落,漢至初唐的差比句主要是"X比YA"和"X比Y爲A"。"X比YA"在東漢時期已經有不少用例,至晚在南北朝時期(6世紀早期)就已經很成熟。"X比Y爲A"是東漢以來常用的差比句式,它與"X比YA"句式意義相同,語法功能相似,在經濟原則的驅動下脱落準繫詞"爲",與前一句式合流。與"比"字差比句式平行的還有"X方YA""X方Y爲A"和"X對Y爲A"等句式,但這些句式的使用不如"比"字差比句式廣泛,最終在競争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 “比”字差比句式 語法化
原文传递
利用校园文化,做好德育工作
3
作者 崔会敏 池明明 《才智》 2016年第17期85-85,共1页
校园文化中的每个方面,都蕴含着德育因子。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德育工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德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德育的芳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德育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德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