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同一产地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郭雪
池泽平
兰蔚
王娟
张鹏远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西南林业大学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089)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生物资源数字化开发应用”(202002AA100007)
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项(2018-212)。
-
文摘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油用滇牡丹选育结果。
-
关键词
滇牡丹
地理种源
人工栽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粗脂肪
脂肪酸
-
Keywords
Paeonia delavayi
geographic provenanc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soluble sugar
soluble protein
crude fat
fatty acid
-
分类号
TS2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TQ646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