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
- 1
-
-
作者
池舟人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7年第4期27-33,41,共8页
-
文摘
价值论中有两个“标准”,一是衡量价值之有无或大小的标准(也称价值标准),二是判定价值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也称价值认识的标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无论是讨论价值标准,还是讨论价值认识的标准,都必须坚持社会历史尺度;否则,许多道理不容易讲清楚,价值论研究也很难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近年来不少作者在讨论上述问题时,恰恰忽视了这个“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从而造成了一些不该有的混乱。这是需要加以分析和澄清的。本文主要围绕价值标准问题来阐述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许多地方也涉及到价值认识的标准问题,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
关键词
价值标准
价值判断
社会历史
价值追求
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
资产阶级
人类社会
客观标准
群体主体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认识活动新分类论纲
- 2
-
-
作者
池舟人
-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年第4期7-13,共7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先提出认识论中两个问题,作为本文的引子. 第一,传统的“认识”定义忽视了主体性原则按传统的“认识”概念的定义,是指“人们的头脑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或“主体对于客体的反映”。这一定义有两大特点:认识对象仅仅是主体之外的客体;认识活动仅仅是一种反映活动,它忽视了主体性原则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个特点也就变成了两个缺点:因为,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人有自我意识。
-
关键词
评价性认识
认识活动
主体性原则
比较性
客体
关系属性
认识论
价值关系
客观事物
对应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认识活动新分类
- 3
-
-
作者
池舟人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2期36-37,共2页
-
文摘
传统的“认识”定义忽视了主体性原则。我们应把主体性原则纳入认识论,建立一种反映性认识与评价性认识相结合的广义的认识论体系。按传统的认识分类法,人的认识根据其发展水平的不同,被划分为感性认识阶段的感觉、知觉。
-
关键词
评价性认识
主体性原则
认识论
认识活动
反映性
理性认识
关系属性
感性认识
比较性
物体属性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