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圈时空演变特征及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城市与企业证据
1
作者 董雪兵 缪彬彬 +1 位作者 池若楠 孟顺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这将对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跨边界或不同空间特征城市是否存在差异?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以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丰富实践经验,将为越来越多加入现代化都市圈的城市提供怎样的经验参考?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中国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形成机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聚焦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长三角全域,在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更高,并且都市圈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群层面的产业数据。为了克服内生性挑战,文章采用份额移动法构造Bartik工具变量,识别了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产业层面溢出效应。考虑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文章检验了两地间产业结构相似度的作用,并发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越强。与此同时,受多个增长极与单一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获得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多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能吸引更多劳动力,因而其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文章还发现都市圈空间溢出能够突破行政边界,这有助于地方政府协调,进而增强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为了加速培育和壮大都市圈,我们应积极发挥中心城市主导的溢出效应,以都市圈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支持多中心多层级都市圈融合联动发展,深化都市圈合作与分工。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都市圈城市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都市圈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助力消除行政区之间的隐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心—外围 溢出效应 时空演变 长三角
下载PDF
基于现金流视角的金融危机冲击程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婷 池若楠 +1 位作者 李佳乐 徐哲群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8期22-26,共5页
本文从现金流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进行探索,并实证分析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不同行业,冲击不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及旅游业受冲击较大;(2)公司治理因素中,高管薪酬越高,冲击越小;(3)从经营、财务及资... 本文从现金流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进行探索,并实证分析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不同行业,冲击不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及旅游业受冲击较大;(2)公司治理因素中,高管薪酬越高,冲击越小;(3)从经营、财务及资金链风险的角度,利息保障倍数越高,速动比率越大,资金链断裂的概率越小;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越多,应收账款及存货增长率越高,资金链断裂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金链 冲击程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地本政策的有效性:逻辑、条件与经验
3
作者 董雪兵 池若楠 缪彬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174,共14页
地本政策(又译为“区位导向性政策”)一直被视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界定地本政策内涵基础上,梳理与地本政策有效性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回答以下问题:地本政策有效的定义与标准是什么?内... 地本政策(又译为“区位导向性政策”)一直被视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界定地本政策内涵基础上,梳理与地本政策有效性相关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以开发区政策为例,回答以下问题:地本政策有效的定义与标准是什么?内外部逻辑与必要条件是什么?识别地本政策有效性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是什么?虽然地本政策与人本政策的政策路径不同,但“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与目标一致;地本政策有效性取决于能否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释放本地增长潜力、实现人的福利最大化。地本政策有效性研究应逐渐聚焦于从全局角度评估政策长期有效性;研究重点应从识别政策是否有效深化到识别政策有效性的机制和条件;研究视角应从水平维度向结构维度、从数量维度向质量维度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本政策 有效性 逻辑与经验 有效性条件 开发区政策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的时空演进特征 被引量:77
4
作者 董雪兵 池若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1,共11页
文章利用1978—2017年各省人均实际GDP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全域经济经历了"收敛—发散—收敛"的过程;中国经济... 文章利用1978—2017年各省人均实际GDP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全域经济经历了"收敛—发散—收敛"的过程;中国经济区域收敛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四大板块间经历了"俱乐部收敛""俱乐部收敛"不显著到"四大板块内部分化"的过程,南北区域间经历了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俱乐部收敛"到"南方经济分化,北方经济收敛"的过程。这意味着我国四大板块间差距逐渐缩小,南北区域间差距逐渐扩大。进一步从创新要素视角讨论南北差距逐渐扩大的原因,认为可能是创新能力差距、人力资本流向、营商环境等因素影响了南北方区域创新能力,从而造成南北区域经济差距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收敛 经济分化 南北差距 四大板块差距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如何重塑中国就业结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雪兵 潘登 池若楠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66,共16页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和就业份额连年下降,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中国CFPS数据库和IFR数据库,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7年工业机器人密度的增长解释了同期中国制造业相对服务业就业份额下降原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和就业份额连年下降,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中国CFPS数据库和IFR数据库,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7年工业机器人密度的增长解释了同期中国制造业相对服务业就业份额下降原因的12.56%。工业机器人一方面提升了服务业相对制造业的劳动力新进入水平,并促进了企业层面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另一方面促进了劳动力个体层面从其他行业流向服务业。然而,工业机器人对促进制造业劳动力流向服务业影响并不显著,且对增加制造业失业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从职业选择看,工业机器人提高了劳动力选择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制造生产类职业的概率;从替代类型看,工业机器人主要是减少了与其任务内容相重合的职业就业概率,与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无关;从行业工资性收入看,工业机器人提高了服务业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对制造业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就业结构 制造业 服务业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董雪兵 李霁霞 池若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8,共13页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酝酿、萌芽和发展三个阶段。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发展动力论、人民中心论、发展增长极论、跨区域合作论、对口帮扶论、对...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历史演进过程可分为酝酿、萌芽和发展三个阶段。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发展动力论、人民中心论、发展增长极论、跨区域合作论、对口帮扶论、对外开放论等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从依靠外力推动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形成区域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实现包容性增长。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赋予其丰富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思想宝库,在指导区域、国家、世界三个层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吗? 被引量:6
7
作者 董雪兵 董文博 池若楠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69,281,共15页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对企业投资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识别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投资水平,对企业投资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新进入企业投资、发挥市场择优效应影响企业投资;第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民营企业、低资产密集度企业和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地方政府对企业施加税外负担越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越强。文章结论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制度性交易成本 市场机制 企业投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