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班体育活动:投投乐
1
作者 池菊芳 张菊凤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2024年第2期44-44,共1页
设计意图。我园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百变纸球和呼啦圈,可以用来开展投掷活动,考虑到枯燥乏味的投掷练习难以激发幼儿兴趣,我们通过变化投掷的距离(远近)、投掷的方向(向上和向前)、投掷的人数、投掷的目标(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从多个维... 设计意图。我园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百变纸球和呼啦圈,可以用来开展投掷活动,考虑到枯燥乏味的投掷练习难以激发幼儿兴趣,我们通过变化投掷的距离(远近)、投掷的方向(向上和向前)、投掷的人数、投掷的目标(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从多个维度设计户外活动“投投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掷 废旧材料 移动目标 呼啦圈 户外活动 固定目标 纸球 体育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金锦 周杰栋 +2 位作者 郭航远 吴卓楠 池菊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66-672,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下降,晚期则会发展为全心功能不全,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类健康和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舒张功能下降,晚期则会发展为全心功能不全,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类健康和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及微生物相关代谢产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本文对DCM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DCM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肠道菌群 代谢产物 脂多糖 肠道屏障功能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 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挺 池菊芳 郭航远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不能用冠心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解释的特异性心肌疾病,与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和死亡率升高等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能够通过清除异常的线粒体、影响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减少活性氧簇恶性循环等参与...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不能用冠心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病解释的特异性心肌疾病,与心力衰竭、预后不良和死亡率升高等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能够通过清除异常的线粒体、影响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减少活性氧簇恶性循环等参与DCM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在DCM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自噬 线粒体质量控制 糖尿病心肌病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洁婷 郭航远 池菊芳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1777-1780,共4页
糖尿病极易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心力衰竭最为严重。与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相比,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不理想。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称为糖尿病心肌病,其病理特征是心肌纤维化、功能性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继而... 糖尿病极易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心力衰竭最为严重。与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相比,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均不理想。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称为糖尿病心肌病,其病理特征是心肌纤维化、功能性重构和舒张功能障碍,继而出现收缩功能障碍,最后导致心力衰竭。其中,心肌纤维化是由于心肌细胞自噬而出现的一种代偿性细胞外基质增多造成的,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腺苷5'-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NF-κB、蛋白激酶C(PKC)、环单磷酸反应元件调节剂(CREM)和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等信号传导蛋白和信号通路,进而引发高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增加、游离脂肪酸升高、氧化应激和促炎介质等连锁反应。本文就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信号通路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处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池菊芳 王勇 +4 位作者 刘晓飞 李宪伦 王志军 郑金刚 曾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27例(...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27例(62.8%),前降支13例(30.2%),回旋支3例(7.0%);无复流患者的平均再灌注时间为(5.7±2.8)h。无复流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艹卓、腺苷、溶栓剂等药物治疗和主动脉内反搏泵(IABP)治疗。43例患者中,术中及住院期间共死亡6例,病死率为14.0%。结论无复流现象是STEMI患者PCI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有较高的病死率;药物和IABP的综合治疗对无复流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心脏康复的管理与服务 被引量:11
6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林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32-2438,共7页
心脏康复是一项全面长期的计划,其目的在于限制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风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重回社会。尽管心脏康复的获益已被证实,但目前参与心脏康复的人数仍然较... 心脏康复是一项全面长期的计划,其目的在于限制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风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重回社会。尽管心脏康复的获益已被证实,但目前参与心脏康复的人数仍然较少。本文回顾了心脏康复的发展历史,总结国内现有心脏康复创新模式,分析心脏康复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期推动心脏康复的有效管理和全面服务,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心脏病 管理 服务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1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 目的评价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9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7例,分析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出血、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17例PCI术后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男81例,女43例;平均年龄(54.2±12.5)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3、6、1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持续保持这种较低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了严重血小板减少;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5例(4.46%);有1例(0.89%)患者出现皮疹;12例(10.4%)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结论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总体来讲是安全的。但仍有血小板减少、皮疹、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服药过程中需加强随访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高糖和IL-1β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唐伟良 吕海涛 周妍 Hiroyasu UZUI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71-1576,共6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干预对高糖和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葡萄糖浓度(正常对照组)、高浓度葡萄糖(高糖组)和等渗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的培养液中,...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干预对高糖和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葡萄糖浓度(正常对照组)、高浓度葡萄糖(高糖组)和等渗甘露醇(高渗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IL-1β和(或)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进行干预。明胶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的活性,RT-PCR测定成纤维细胞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MP-2活性和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高渗对照组MMP-2活性和mRNA表达也增高但低于高糖组(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IL-1β组MMP-2活性和mRNA的表达呈现叠加现象,高糖+依普利酮组和正常对照+IL-1β+依普利酮组MMP-2活性和mRNA的表达分别显著低于高糖组和正常对照+IL-1β组(P<0.05)。结论高糖可通过高渗外的作用诱导人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活性增强和mRNA表达增加,IL-1β对该诱导作用具有促进作用,而依普利酮则呈现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白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邢杨波 曲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1期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心导管术 封堵器
下载PDF
区域协同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转运——绍兴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池菊芳 徐步云 郭航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4期318-319,共2页
资料显示,我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高达350万,平均每10秒就夺去1人生命[1]。在各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多发生在发病第一周内,尤其是发病后的1h内。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 资料显示,我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高达350万,平均每10秒就夺去1人生命[1]。在各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多发生在发病第一周内,尤其是发病后的1h内。因此,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少院前延误对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和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院前救治 规范
下载PDF
如何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与Brugada综合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往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无明显临床意义旧。而Brugada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东南亚地区年轻人猝死的首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但在心率变化、... 早期复极综合征以往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变异,无明显临床意义旧。而Brugada综合征常表现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东南亚地区年轻人猝死的首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虽然两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但在心率变化、药物影响及神经体液调节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近来研究发现早期复极综合征并不都为“良性”,它可能与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 鉴别 室性心动过速 神经体液调节 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变异 东南亚地区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伴反复晕厥1例
12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2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陈君柱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反复晕厥 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反复胸闷 冠状动脉造影 抗血小板治疗 心房纤颤 心电图示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池菊芳 王勇 +4 位作者 刘晓飞 李宪伦 曾玉杰 彭文华 柯元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间57例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 目的初步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间57例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术后均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100mg终身,氯吡格雷75mg12个月。A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18h;B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5μg·kg^-1·min^-1维持18h。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3组均无卒中、消化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3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与低冲击剂量(10μg/kg静注)相比,高冲击剂量(25μg/kg静注)应用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犬规模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伴反复晕厥1例
14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1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84-185,F0003,共3页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性收缩,使冠脉血流量下降,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多发生于休息或日常活动时,尤以午夜至清晨多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在原有冠状动脉固定性狭...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性收缩,使冠脉血流量下降,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多发生于休息或日常活动时,尤以午夜至清晨多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在原有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70%-80%时。痉挛的发生率最高,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失调有关。本文报道的是1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反复晕厥发作 内皮功能失调 冠脉血流量 心肌缺血 心肌坏死 日常活动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中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15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刘龙斌 邢杨波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中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29例中危NSTE—ACS患者,根据BNP水平和症状发作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4组:BNP值≥80ng...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中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29例中危NSTE—ACS患者,根据BNP水平和症状发作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分为4组: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1。共31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2。共33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3,共32例;BNP值〈80ng/dl、症状发作至行PCI的时间〈48h为组4,共33例。检查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SI)和Tei指数。结果组1、组2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LVDS、LVEF、WMSI和Tel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组3、组4患者介入治疗1年后LVDD、LVDS、LVEF、WMSI及Tel指数较之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NP值≥80ng/dl的中危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能改善其术后1年的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优于延迟介入治疗;BNP值〈80ng/dl的中危NSTE—ACS患者其介入治疗的价值尚有待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瘤体封堵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1例
16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2 位作者 杨彪 彭放 许伟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瘤体封堵 冠脉造影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17
作者 池菊芳 王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2-245,共4页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治疗 NSTE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窄QRS波群心力衰竭1例
18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1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1期98-99,共2页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活动后气急2年,再发3天入院。体检:HR70次/min,BP100/60mmHg。气促貌,颈静脉充盈。心律齐,心尖部收缩期可闻及2/6级粗糙杂音。两肺底可及湿性哕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P—R间...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活动后气急2年,再发3天入院。体检:HR70次/min,BP100/60mmHg。气促貌,颈静脉充盈。心律齐,心尖部收缩期可闻及2/6级粗糙杂音。两肺底可及湿性哕音。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P—R间期162ms,QRS时间101ms。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图1B):左心房内径3.6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cm,左心室射血分数33.4%,每搏量38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窄QRS波群 心力衰竭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窦性心律 颈静脉充盈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19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2 位作者 杨彪 彭放 袁敏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分为ST段抬高组(n=68)和非ST段抬高组(n=3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分为ST段抬高组(n=68)和非ST段抬高组(n=3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ST段抬高组以老年人多见(71%),其中〉60岁的女性患者占41%,相关血管不完全闭塞比例较高、累及非主支血管较多,且梗死相关血管周围多有侧支循环形成。非ST段抬高组总住院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再次冠脉介入治疗和脑卒中等)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住院病死率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者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不典型,但有较好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下载PDF
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36
20
作者 蒋承建 潘孙雷 +6 位作者 池菊芳 周昌钻 林辉 孟立平 翟小亚 郭艳 郭航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39-2445,共7页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明确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对AMI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传统常规组(30例)、传统强化组(30例)和新型优化组(30例)。传统常规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急症PCI术后1周康复程序制定,以步行等简单的方式作为主要运动形式;传统强化组根据2006年颁布的中国PCI术后心脏康复程序中择期PCI术后康复程序制定,基础活动量和总活动量强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在传统常规康复模式基础上,综合荷兰Avans大学、UMC St RAdboud医学院及香港伊利沙伯医院接受的最新心脏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早期、个体化和精确定量的新型心脏康复方案。3组均为期6个月。各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后即刻(康复前)和心脏康复干预6个月后(康复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观察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前3组患者LVEF、LVESV、LVEDV、WMSI、TNF-α、NO、ET-1、s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LVEF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WMSI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LVEF较康复前升高(P<0.05)。康复后传统强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新型优化组TNF-α、ET-1、sVCAM-1水平低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NO水平高于传统常规组和传统强化组(P<0.05)。3组康复后TNF-α、ET-1、sVCAM-1水平较康复前降低,NO水平较康复前升高(P<0.05)。3组患者心脏康复干预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猝死发生。结论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AMI 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有明显改善,新型康复模式有效实现康复模式的个体化、人性化,最大限度地保护AMI患者的心功能,切实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康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