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汤世军 陈志永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索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 目的 探索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术后采用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45例,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比较结石残留率。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石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元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7天的TBil、A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更能够缩短取石时间,减轻对肝损害,提高生存质量,加速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腹腔镜 胆总管 胆道镜 取石术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何宋兵 吴雨岗 +3 位作者 陈苏平 汤世军 汪良 李德春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40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40的表达,并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 目的: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CD40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40的表达,并分析其不同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分子在结肠癌细胞株的表达。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率为67.5%,显著高于结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48中CD4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和30.2%。结肠癌组织中CD40的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0在结肠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在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及监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共刺激分子CD40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汤世军 汪良 何宋兵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手术探查漏诊,后经再次手术确诊。本组治愈17例(85%),死亡3例(15%)。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30%),其中并发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经手术探查漏诊,后经再次手术确诊。本组治愈17例(85%),死亡3例(15%)。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30%),其中并发十二指肠瘘3例,胰瘘1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是掌握好早期手术探查指征和选择合适的术式。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诊和漏诊以及术式选择不当引起肠瘘、感染和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