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故事的改编研究——以第一学段为例
1
作者 马静 汤仕普 《最小说》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童话故事选入语文教科书时,受篇幅、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编者意图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改动、删减的现象。改编后的童话故事能否最大效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童话故事的育人作用,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小学第一学段学生... 童话故事选入语文教科书时,受篇幅、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编者意图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改动、删减的现象。改编后的童话故事能否最大效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童话故事的育人作用,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童话原文与改编后的课文进行对比,分析童话故事改编特点以及改编后的优缺点,从而探索在第一学段中教师教授童话故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童话改编 童话教学
下载PDF
“镜花水月”的形成及其语义演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汤仕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镜花水月"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比喻表达式凝固为"镜像""水月"两词,后来两词结合在一起形成"镜像水月"这一雏形。受中土文化的影响,佛教借用中土词汇"镜花",使"镜花"... "镜花水月"这一成语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比喻表达式凝固为"镜像""水月"两词,后来两词结合在一起形成"镜像水月"这一雏形。受中土文化的影响,佛教借用中土词汇"镜花",使"镜花"在语义上沾染了佛教文化色彩。在中土固有文化的影响下,"镜花"最终替换了"镜像",形成了"镜花水月"这一常用成语。后来,"镜花水月"还产生了两个不同于佛教文化的意义,体现了佛教词汇本土化发展趋势:佛教文化色彩淡化甚至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花水月 结构凝固 语义演变 本土化
下载PDF
提高文言文教学素养的若干途径——从几则注释说起
3
作者 汤仕普 肖永凤 《教学月刊(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0,共3页
要取得良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必不可少——这是文言素养最基本的功夫。教师作为文言教学的主导者,其文言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充实自己的文言知... 要取得良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必不可少——这是文言素养最基本的功夫。教师作为文言教学的主导者,其文言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充实自己的文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素养,才能为教好文言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素养 文言文 古代文化常识 注释 语文教师 教学效果 汉语知识 文言教学
下载PDF
“见背”另释
4
作者 汤仕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Z期69-70,共2页
《〈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李密《陈情表》中有"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一句,教材对其中"见背"一词作了注释:"弃我而死去。"而王力《古代汉语》该词如是解释:"背,违背,指抛弃人。见背,等于说相弃。这是... 《〈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李密《陈情表》中有"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一句,教材对其中"见背"一词作了注释:"弃我而死去。"而王力《古代汉语》该词如是解释:"背,违背,指抛弃人。见背,等于说相弃。这是委婉的说法,指死。注意:这里的‘见’字句虽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经不再表示被动。类似的结构有‘见访’、‘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起指 王力 双音词 衬音 现代汉语
下载PDF
虚字用弃:主情向铺陈的转变
5
作者 汤仕普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共4页
文学体裁不同,其于字词之用亦有差异。虚字之功用,要在顿宕语气、衔接转承,故其与情感顿宕起伏、心绪幽怨愤激关联甚密。赋重铺陈,情感以豪迈奔放为重,着墨以名物堆砌为务,以形色虚夸为要,又为四字范式所拘、韵律音步所限,其对虚字之排... 文学体裁不同,其于字词之用亦有差异。虚字之功用,要在顿宕语气、衔接转承,故其与情感顿宕起伏、心绪幽怨愤激关联甚密。赋重铺陈,情感以豪迈奔放为重,着墨以名物堆砌为务,以形色虚夸为要,又为四字范式所拘、韵律音步所限,其对虚字之排斥,乃必然耳。要而言之:于传情达意而论,虚字含蓄抒情功能,赋体少用虚字,与文体自身承载功能及句式特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虚字 主情 铺陈
下载PDF
成语源流补正四则
6
作者 汤仕普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20-23,共4页
结合佛教和中土两种文献来研究汉语成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汉语成语尤其是那些佛教文化色彩浓厚的成语的源流、语义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为汉语成语的演变研究和辞书编撰及修订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成语 源流 补正
下载PDF
佛教成语源流考辨六则
7
作者 汤仕普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录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土、佛教文献,对"半路出家"等六条成语进行源流演变、释义及... 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录情况为基础,结合中土、佛教文献,对"半路出家"等六条成语进行源流演变、释义及义项设立等方面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成语 源流 考辨
下载PDF
“出污泥而不染”源流考
8
作者 汤仕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出污泥而不染"是一条源于佛教文化的成语,具有明显的佛教文化色彩,其语源可上溯至东汉译经。其形成是梵汉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从词汇层面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中土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出污泥而不染” 佛教渊源 意义 本土化
下载PDF
“侧目而视”的意义衍生问题
9
作者 汤仕普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9-82,共4页
语言实践是语义演变的直接原因。从语用角度看,"侧目而视"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相应地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意义。通过频率统计和问卷调查,发现这些意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用情况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义逐渐取代旧义的... 语言实践是语义演变的直接原因。从语用角度看,"侧目而视"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相应地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意义。通过频率统计和问卷调查,发现这些意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用情况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义逐渐取代旧义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目而视 语境 本义 新义
下载PDF
交际意义的形成过程分析
10
作者 汤仕普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42-45,共4页
关于语言交际意义的生成,决不能把它看成是词汇意义的直接再现,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直接再现。由于语言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的思维(或者说认知)相关的,加之语言交际过程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语言的交际意义总是与词汇意义... 关于语言交际意义的生成,决不能把它看成是词汇意义的直接再现,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直接再现。由于语言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的思维(或者说认知)相关的,加之语言交际过程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语言的交际意义总是与词汇意义格格不入,如果用词汇意义来理解说话者的意义,无疑会使交际陷入僵局。结合相关性、激活、文化模型和认知模型,试图对语言交际意义的形成进行整体的认知分析,并主张把交际意义的形成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意义 相关性 文化模型 认知模型
下载PDF
常用佛教成语源流考辨五则
11
作者 汤仕普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98-102,共5页
从文化互动融合的角度梳理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能够反映佛教词汇生成与演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其重要价值体现在:既能为大型辞书编纂修订提供参考和语料选择,纠正辞书释义和溯源失误,客观反映汉语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也能为... 从文化互动融合的角度梳理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能够反映佛教词汇生成与演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其重要价值体现在:既能为大型辞书编纂修订提供参考和语料选择,纠正辞书释义和溯源失误,客观反映汉语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也能为佛教词汇的生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成语 佛词汉化 文化色彩
下载PDF
“改邪归正”的源流与变体
12
作者 汤仕普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改邪归正'源于汉译佛经,早见于东汉,在佛教文献中产生了五十八个变体,中土文献产生了十一个变体,这些变体是梵汉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辞书对这些变体的收录,应根据辞书性质、功能和对象而有所取舍。
关键词 改邪归正 源流 变体
下载PDF
论黔东苗语助词“yangx”
13
作者 汤仕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0-64,共5页
黔东苗语"yangx"是一个表示"实现"义的事态助词,表达"事态进程"而非"动态过程",其语义可标示为[+现实][+完整];而在表时功能上,"yangx"标示带有过去性的现在时间和带有现在性的过去... 黔东苗语"yangx"是一个表示"实现"义的事态助词,表达"事态进程"而非"动态过程",其语义可标示为[+现实][+完整];而在表时功能上,"yangx"标示带有过去性的现在时间和带有现在性的过去时间,也就是标示非将来时制。"yangx"的事态表达渗透到情态上的表达,表示对事件的肯定,有向语气助词转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x 事态助词 表时功能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明清浙江、贵州契约文书字词比较举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权贵 汤仕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明清以来,浙江、贵州两地的契约文书,在文字、词汇方面,既有近代民间文书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各自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对清代浙江石仓契约、贵州清水江文书中“边-面”“托(讬)-请”“任-恁”等八组字词展开初步比较,发现两地契约文书... 明清以来,浙江、贵州两地的契约文书,在文字、词汇方面,既有近代民间文书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各自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对清代浙江石仓契约、贵州清水江文书中“边-面”“托(讬)-请”“任-恁”等八组字词展开初步比较,发现两地契约文书的用字用词有各自的特色,这些差异的形成有些是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则是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仓契约 清水江文书 字词比较
下载PDF
汉赋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仕普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14,共9页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观察汉语词汇的变化,可以了解文学实践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基于两汉赋词汇的全面考察,对比先秦及两汉其他文献词汇状况,系统分析汉赋词汇面貌,并从文字、双音词、成语三个层面讨论文学创作对汉语词汇发展产生的影响...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观察汉语词汇的变化,可以了解文学实践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基于两汉赋词汇的全面考察,对比先秦及两汉其他文献词汇状况,系统分析汉赋词汇面貌,并从文字、双音词、成语三个层面讨论文学创作对汉语词汇发展产生的影响。求新求变是推动中国文学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于词汇层面而言,这一动力促使汉语词汇系统不断更新,增加新成员,从而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文学创作 词汇发展
下载PDF
论分化成语
16
作者 汤仕普 刘婧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8-104,共7页
分化成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分化源的基础上衍生的,语义和形式与分化源存在紧密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新成语。分化成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临时活用、新创的固化、俗化。成语分化可分为语用分化和同源分化两种类型,是通过语法... 分化成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分化源的基础上衍生的,语义和形式与分化源存在紧密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新成语。分化成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临时活用、新创的固化、俗化。成语分化可分为语用分化和同源分化两种类型,是通过语法结构调整、语素替换、增加动词语素、创造新形式等方式形成的新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成语 语用分化 同源分化
下载PDF
东汉佛典中的原始佛教音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汤仕普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6,共5页
东汉佛典所载音乐材料,显示了古代印度宫廷乐舞、仪仗音乐与佛法音声的某些特征,体现了原始佛教对佛法音声与俗世乐舞的基本态度,表明原始佛教音乐与世俗乐舞仍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佛教音乐与中土音乐相互融合的... 东汉佛典所载音乐材料,显示了古代印度宫廷乐舞、仪仗音乐与佛法音声的某些特征,体现了原始佛教对佛法音声与俗世乐舞的基本态度,表明原始佛教音乐与世俗乐舞仍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佛教音乐与中土音乐相互融合的迹象,拉开了佛教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在碰撞中相互融合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佛典 佛教音乐 俗世乐舞
原文传递
扬雄赋重“文辞”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仕普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7,共7页
"文辞"是汉赋的本质特征。扬雄的赋作实践在语词创新、名物与动作铺陈、叠字运用、"联边"修辞和部首对仗等方面显示出重"文辞"的倾向,体现出文学创作由重客观写实向作家主观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使"... "文辞"是汉赋的本质特征。扬雄的赋作实践在语词创新、名物与动作铺陈、叠字运用、"联边"修辞和部首对仗等方面显示出重"文辞"的倾向,体现出文学创作由重客观写实向作家主观意识增强的发展趋势,使"赋"成为真正的"文学"样式,对中国韵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辞” 语词新创 铺陈 叠字 “联边” 部首对仗
原文传递
魔幻电影《小王子》中现实折射与爱的回归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薄路萍 汤仕普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126,共4页
《小王子》作为一部给成人看的童话魔幻电影,主要借小女孩和小王子的双视角展开叙述,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文拟从人物形象、环境、魔幻故事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升华、对爱的本性的回归方面对《小王子》进行分析,以期反映当下世俗化... 《小王子》作为一部给成人看的童话魔幻电影,主要借小女孩和小王子的双视角展开叙述,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本文拟从人物形象、环境、魔幻故事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升华、对爱的本性的回归方面对《小王子》进行分析,以期反映当下世俗化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王子》 魔幻电影 现实生活 爱的本性
原文传递
“刀山剑树”的语义演变
20
作者 汤仕普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3期31-35,共5页
"刀山剑树"源于佛教比喻说理,其语义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进一步俗化的发展过程。语义演变过程,伴随着佛教文化色彩的脱落,这是佛源成语语义演变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刀山剑树 语义 俗化 变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