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疣体蒂部切除法治疗巨大尖锐湿疣52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汤依晨 陈晓罡 赵琼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8-258,共1页
尖锐湿疣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会进展成巨大尖锐湿疣,皮损大多发生于肛周和外生殖器。我科于2004年11月-2008年6月采用疣体蒂部切除法治疗巨大尖锐湿疣52例,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巨大 手术
下载PDF
2968例早期梅毒治疗后随访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汤依晨 陈霞凤 谈怡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早期梅毒 治疗 随访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复发率比较 被引量:51
3
作者 汤依晨 徐晓云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腋臭 外科手术 治疗 复发率
下载PDF
银屑病并发二期梅毒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海空 汤依晨 乐嘉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梅毒 二期
下载PDF
良性血管周皮细胞瘤
5
作者 王宏伟 王秀丽 +3 位作者 陆海空 汤依晨 章楚光 乐嘉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0-791,共2页
报告1例良性血管周皮细胞瘤。患者女,39岁。左上肢出现暗红色增生性斑块伴疼痛半年。皮损为椭圆形暗红色斑块,表面无破溃,质地较硬,有明显触痛,周围有卫星状分布的针帽大暗红色丘疹。组织病理学检查:血管周皮细胞增生,细胞无异形性。网... 报告1例良性血管周皮细胞瘤。患者女,39岁。左上肢出现暗红色增生性斑块伴疼痛半年。皮损为椭圆形暗红色斑块,表面无破溃,质地较硬,有明显触痛,周围有卫星状分布的针帽大暗红色丘疹。组织病理学检查:血管周皮细胞增生,细胞无异形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局限于网状纤维环的外围。诊断:良性血管周皮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皮细胞瘤 良性
下载PDF
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玲 严建娜 +3 位作者 陈雪雯 江龙 陈裕充 汤依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
报告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1例。患者男,76岁。背部皮肤红斑20年余伴中央肿物5年,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背部可见一靶样皮损,中央紫红色斑块约4.0 cm×2.0 cm大,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韧,未见破溃出血,围绕斑块周边见红色斑... 报告背部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1例。患者男,76岁。背部皮肤红斑20年余伴中央肿物5年,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背部可见一靶样皮损,中央紫红色斑块约4.0 cm×2.0 cm大,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韧,未见破溃出血,围绕斑块周边见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较清晰。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浅中层可见多个血管小团块,血管内皮细胞呈鞋钉样向管腔凸起,间质内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结果:WT1(-)、细胞增殖标记(Ki)-67阳性率约8%、CD31(+)、人疱疹病毒(HHV)-8(-)、ERG(+)、D2-4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诊断为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治疗上予以手术切除中央肿物,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靶样 皮肤镜 皮肤超声
下载PDF
侧柏叶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雪雯 温海 +4 位作者 李颖芳 汤依晨 朱全刚 汪青良 陈裕充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62-565,共4页
雄激素性秃发(AGA)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外用治疗AGA的药物主要仍以米诺地尔为主,尚缺乏其他有效的外用制剂。AGA的治疗长期且持续,在临床亟需安全有效且能长期使用的药物。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的重要宝库,复方侧柏... 雄激素性秃发(AGA)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外用治疗AGA的药物主要仍以米诺地尔为主,尚缺乏其他有效的外用制剂。AGA的治疗长期且持续,在临床亟需安全有效且能长期使用的药物。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的重要宝库,复方侧柏酊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在临床上,以侧柏叶乙醇浸泡取滤液外用治疗秃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复方侧柏酊治疗AG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酊 雄激素性秃发 双氢睾酮 5Α-还原酶
下载PDF
下唇部血管平滑肌瘤
8
作者 戚腾飞 吴飞 +2 位作者 汤依晨 史玉玲 刘业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83-784,共2页
报告1例下唇部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男,30岁。左下唇结节3年,渐增大,偶伴有疼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细胞增生,肿瘤团块内伴有大量不规则血管腔。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细胞CD31及CD34阳性,平滑肌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 报告1例下唇部血管平滑肌瘤。患者男,30岁。左下唇结节3年,渐增大,偶伴有疼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细胞增生,肿瘤团块内伴有大量不规则血管腔。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细胞CD31及CD34阳性,平滑肌细胞的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血管平滑肌瘤。予手术治疗后至今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下唇部
下载PDF
疱疹样天疱疮1例
9
作者 陈晓罡 汤依晨 王秀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躯干四肢起红斑和水疱1个月,伴瘙痒,加重1周,于2007年2月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部发疹,自觉瘙痒,此后前胸、腰腹部、四肢亦开始发疹。以红斑、水疱为主,痒剧。
关键词 疱疹样天疱疮 临床资料 腰腹部 患者 水疱 红斑 四肢 瘙痒
下载PDF
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志丽 顾军 +8 位作者 温海 袁定芬 施伟民 陈仁贵 徐慧珍 陈美娟 汤依晨 吴瑞勤 周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1,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神经性 湿疹 丙酸氟替卡松
下载PDF
复方白蒺藜片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依晨 谢韶琼 +2 位作者 徐晓云 张敏 王秀丽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6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白蒺藜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给予复方白蒺藜片和白蚀丸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65.33%,对照组为63.01%,P>0.05;且复方... 目的观察复方白蒺藜片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分别给予复方白蒺藜片和白蚀丸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65.33%,对照组为63.01%,P>0.05;且复方白蒺藜片对稳定期白癜风疗效优于进展期。结论复方白蒺藜片治疗白癜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中医药疗法 复方白蒺藜片
下载PDF
综合评分法用于腋臭治疗的疗效判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依晨 徐晓云 +1 位作者 赖永贤 陈晓罡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1期863-864,共2页
查阅近5年国内外治疗腋臭的文献有几百篇之多,疗效各异。但是在腋臭治疗的疗效判定的设立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致无法对两种治疗方法或两个不同单位的同一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做横向比较,我们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 疗效判定 治疗方法 综合评分法 腋臭 手术方法 国内外
下载PDF
男子尿道口尖锐湿疣治疗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敬泽 陈文涛 +2 位作者 章伟 庄鸣华 汤依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53例男子尿道口CA,用4种方法治疗,首次治疗后皮损全部清除。2周后复查激光组最佳,无复发;60%三氯醋酸组未愈占38.0%、冷冻组40.0%、高频电刀组11.1~12.5%。再次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随访2月以上无... 53例男子尿道口CA,用4种方法治疗,首次治疗后皮损全部清除。2周后复查激光组最佳,无复发;60%三氯醋酸组未愈占38.0%、冷冻组40.0%、高频电刀组11.1~12.5%。再次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随访2月以上无复发。作者认为,男子尿道口CA虽然发病部位特殊,仍为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范围,宜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治疗 尿道口 男性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合并接合菌病74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静宇 方伟 +3 位作者 杨雅骊 潘炜华 廖万清 汤依晨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0余年间糖尿病合并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病合并接合菌病的临床... 目的总结与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近20余年间糖尿病合并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情况。方法检索分析重庆维普、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师协会全文期刊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病合并接合菌病的临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检索文献57篇,病例7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8岁,男女比例为1.55∶1,总死亡率为35.1%。其临床表现缺乏相对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手术治疗较之单独抗真菌药物疗效更好。结论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糖尿病合并接合菌病发病率较高。对糖尿病并高度怀疑接合菌病的患者,宜尽早启动抗真菌治疗,及时联合病灶切除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合菌病 毛霉 糖尿病 中国
下载PDF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玲 汤依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9-541,共3页
报告1例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男,65岁。双手足红斑、丘疹伴瘙痒4 d,加重并蔓延至全身2 d。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泛发性紫红色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上肢及大腿处红斑的基础上可见散在绿豆大水疱,疱... 报告1例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男,65岁。双手足红斑、丘疹伴瘙痒4 d,加重并蔓延至全身2 d。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泛发性紫红色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上肢及大腿处红斑的基础上可见散在绿豆大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澄清,唇周可见破溃结痂,未见口腔眼及生殖器黏膜破溃,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局部疱底有残留表皮,疱顶表皮坏死,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IgM(-)、IgA(-)、C3(-)。间接免疫荧光IgG 1∶10(-)。桥粒芯蛋白1抗体、桥粒芯蛋白3抗体、BP180抗体、BP230抗体均在正常范围(<20 kU/L)。诊断: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引起的多形红斑型药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多形红斑型药疹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建娜 汤依晨 陈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664-665,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自幼头顶部黄色斑块,破溃伴痛2个月。患者自幼头顶部出现一长梭形黄色斑块,皮损缓慢增大,无毛发生长,无破溃、渗出。2个月前皮损中央破溃,伴少量黄色渗液,局部红肿.伴痛,在外院考虑“皮脂腺痣伴感染”,...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自幼头顶部黄色斑块,破溃伴痛2个月。患者自幼头顶部出现一长梭形黄色斑块,皮损缓慢增大,无毛发生长,无破溃、渗出。2个月前皮损中央破溃,伴少量黄色渗液,局部红肿.伴痛,在外院考虑“皮脂腺痣伴感染”,予以“百多邦”外用、“头孢拉定”口服等治疗,疼痛缓解,红肿基本消退。但近1个月来皮损中央反复破溃、糜烂,未予治疗,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药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皮脂腺痣 基底细胞癌 家族遗传病史 并发 黄色斑块 局部红肿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单发性外毛根鞘瘤合并巨大脂溢性角化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闻轶旸 吴琼 +4 位作者 陈佳 汤依晨 刘业强 杨连娟 蔡晴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1-462,共2页
患者男,54岁。左侧头皮斑块3年,其上结节1年。左前额发际线至头皮内见地图状扁平黑色斑块,大小约5 cm×12 cm,边界清楚,表面粗糙疣状,斑块中央见一直径约1 cm的半球形黑红色结节,表面角化粗糙,触之质硬,无压痛。诊断为单发性外毛根... 患者男,54岁。左侧头皮斑块3年,其上结节1年。左前额发际线至头皮内见地图状扁平黑色斑块,大小约5 cm×12 cm,边界清楚,表面粗糙疣状,斑块中央见一直径约1 cm的半球形黑红色结节,表面角化粗糙,触之质硬,无压痛。诊断为单发性外毛根鞘瘤,脂溢性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根鞘瘤 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镜检查
下载PDF
色素性汗孔瘤
18
作者 严建娜 汤依晨 +1 位作者 吴飞 陈裕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7-349,共3页
报告1例色素性汗孔瘤。患者女,56岁。左侧头皮黑色结节6余年。皮肤科检查:左侧头皮一直径约0.6 cm黑色结节,无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宽幅条索状向下不规则增生,形成团块,增生细胞为小立方形细胞,与表皮相连,但与周围鳞状上皮细... 报告1例色素性汗孔瘤。患者女,56岁。左侧头皮黑色结节6余年。皮肤科检查:左侧头皮一直径约0.6 cm黑色结节,无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呈宽幅条索状向下不规则增生,形成团块,增生细胞为小立方形细胞,与表皮相连,但与周围鳞状上皮细胞分界清晰,可见导管分化,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含有较多色素颗粒。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及p63均阳性。诊断:色素性汗孔瘤。治疗:予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色素性
下载PDF
Pinkus纤维上皮瘤一例
19
作者 吴玲 徐明圆 +1 位作者 严建娜 汤依晨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0-62,共3页
65岁男性患者,右大腿内侧结节10年余,逐渐增大。患者右大腿内侧可见一1.0cm×0.5 cm大小暗紫红色结节,表面光滑有正常皮肤纹理,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皮损组织病理见真皮内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条索,与表皮相连,相互交织成网状,肿瘤... 65岁男性患者,右大腿内侧结节10年余,逐渐增大。患者右大腿内侧可见一1.0cm×0.5 cm大小暗紫红色结节,表面光滑有正常皮肤纹理,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皮损组织病理见真皮内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条索,与表皮相连,相互交织成网状,肿瘤细胞为核大深染的基底样细胞,下端细胞条索较为平齐,肿瘤周围结缔组织基质明显增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示:Ber-Ep4、Calponin、p63均阳性。阿新蓝染色阳性。诊断:Pinkus纤维上皮瘤。治疗:手术扩大切除瘤体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上皮瘤 Pinkus 基底细胞 毛母细胞瘤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及其在性病治疗的应用
20
作者 苏敬泽 汤依晨 薛文昌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16,共6页
喹诺酮类(quinolone)是一类新合成的、作用强、抗菌谱广、吸收快、半衰期长而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美国的Lesher等首先于1962年发现其中第一个成员—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从而在广大的抗生素队伍中,提出了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学合成药物,... 喹诺酮类(quinolone)是一类新合成的、作用强、抗菌谱广、吸收快、半衰期长而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美国的Lesher等首先于1962年发现其中第一个成员—萘啶酸(nalidixic acid)从而在广大的抗生素队伍中,提出了一类结构新颖的化学合成药物,开辟了抗感染化疗药物的新领域。至今,30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新研制出其氟化取代物——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抗菌剂 性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