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乌及邻区遗漏地震检测及目录完整性分析
1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4 位作者 许志山 陈江贻 万祺薇 罗丽 段莉莉 《华南地震》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寻乌及邻区2009年1月—2020年12月的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遗漏地震306个,约为台网目录的40%,ML1.5以下地震的目录完整性有较明显的改善。增加遗漏地震后b值从0.885变为0.917。区域内的寻乌、平远和安远震群... 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对寻乌及邻区2009年1月—2020年12月的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遗漏地震306个,约为台网目录的40%,ML1.5以下地震的目录完整性有较明显的改善。增加遗漏地震后b值从0.885变为0.917。区域内的寻乌、平远和安远震群分别检测到遗漏地震36个、15个、8个,约为原震群目录的1/2、1/3和1/5,遗漏地震比例与模板地震数量关系密切。补充遗漏地震后寻乌震群ρ值判定结果由非前兆变为前兆,表明遗漏地震检测对前兆震群识别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及邻区 遗漏地震检测 模板匹配 B值 前兆震群识别
下载PDF
寻乌M_(L) 3.8震群遗漏地震检测与发震构造分析
2
作者 汤兰荣 叶媛媛 +4 位作者 曾新福 查小惠 陈江贻 曾先进 罗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利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寻乌M_(L)3.8震群的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再利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P、S波到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结合震群分布、震源机制解、地质构造分析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 利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寻乌M_(L)3.8震群的遗漏地震事件进行检测,再利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技术标定P、S波到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进行重定位,结合震群分布、震源机制解、地质构造分析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对于寻乌M_(L)3.8震群共检测到遗漏地震36个,约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的47%,M_(L)<1.2地震的完整性有较明显改善。重定位后震群分布更加集中,沿NE向优势展布。垂直于震群优势展布方向的深度剖面显示,震源深度总体上由NW至SE逐渐变浅,推测可能的发震断层倾向NW。综合地质构造、精定位、震源机制解推测,此次震群的发震构造为吉潭—留车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M_(L)3.8震群 遗漏地震检测 模板匹配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下载PDF
重庆区域地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3
作者 汪建 朱新运 +4 位作者 魏红梅 汤兰荣 杨亚运 向涯 朱祥 《四川地震》 2024年第3期8-15,23,共9页
选取2010—2021年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56次M_(L)2.5~5.5地震的波形资料,在频率域对台站记录的波形进行介质衰减、场地响应、仪器响应及几何扩散校正,得到速度谱,采用Brune模型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提取零频极限(Ω_(0))及... 选取2010—2021年重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56次M_(L)2.5~5.5地震的波形资料,在频率域对台站记录的波形进行介质衰减、场地响应、仪器响应及几何扩散校正,得到速度谱,采用Brune模型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提取零频极限(Ω_(0))及拐角频率(f_(C)),进而计算标量地震矩(M_(0))、震源破裂半径(r)、应力降(Δσ)等震源参数,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各参数间的定标关系。结果显示,矩震级(M_(W))范围为2.5~4.6,f_(C)范围为1.2~4.9 Hz,M_(0)范围为6.52×10_(12)~9.19×10^(15)N·m,r范围为272~1107 m,Δσ范围为0.02~10.90 MPa,视应力σapp范围为0.007~4.42 MPa,f_(C)、M_(0)、M_(W)、Δσ等震源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线性或半对数线性或双对数线性关系,其中,Δσ与M_(0)的双对数线性关系(lgΔσ=0.6473lgM_(0)-3.6936)符合Nuttli的板内地震增加应力降(ISD)模型;f_(C)在空间上表现为研究区中部低值、东部和西部高值,f_(C)与r在空间上呈负相关的关系,Δσ空间上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现象,M_(0)与Δσ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e模型 遗传算法 震源参数 定标关系 视应力 重庆
下载PDF
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寻乌及邻区的地壳介质变化
4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3 位作者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67-73,共7页
基于波形互相关方法,挑选寻乌及邻区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重复地震事件发生期间的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多数重复地震对的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线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其中寻乌台南部的2个重复地震对... 基于波形互相关方法,挑选寻乌及邻区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重复地震事件发生期间的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多数重复地震对的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线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其中寻乌台南部的2个重复地震对波速变化最为显著,而距离台站相对较远的地震对,波速变化较小;波速变化明显的地区与低b值区一致,也与地震活跃区域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及邻区 重复地震 尾波干涉 B值 地壳介质变化
下载PDF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监测的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电离层效应
5
作者 郭雨帆 杜晓辉 +3 位作者 董磊 汤兰荣 赵爱平 王甘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102,共18页
本次研究围绕张衡一号(ZH-1)卫星监测到的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的电离层效应,采用上下四分位距法和小波变换法处理ZH-1卫星朗缪尔探针(LAP)探测到的电子密度N。和等离子体分析仪(PAP)探测到的离子密度N:(He+和O+)数据,经分析发现Ne... 本次研究围绕张衡一号(ZH-1)卫星监测到的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的电离层效应,采用上下四分位距法和小波变换法处理ZH-1卫星朗缪尔探针(LAP)探测到的电子密度N。和等离子体分析仪(PAP)探测到的离子密度N:(He+和O+)数据,经分析发现Ne、He+密度和0+密度在震前7天(2021年5月14日)和5天(2021年5月16日)出现同步异常。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球物理异常多项证据,分析认为2021年玛多Ms7.4地震孕育过程包括应力扩张早期、应力扩张晚期和临震加速期,该地震可能通过岩石圈一大气圈一电离层耦合模型的声重波、电磁波通道影响了电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一号(ZH-1)卫星 地震电离层效应 电子密度 离子密度 圈层耦合机理
下载PDF
2018年江西浮梁M_(L)4.1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
6
作者 曾新福 汤兰荣 +7 位作者 曾先进 戴文浩 曾文敬 江春亮 范卫星 赵璇 陈建龙 王雨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9-923,共5页
采用Snoke方法对2018-07-02江西浮梁M_(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结果显示,浮梁M_(L)4.1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140°、倾角87°、滑动角4°,节面Ⅱ走向50°、倾角86°、滑动角177°,P轴方位为... 采用Snoke方法对2018-07-02江西浮梁M_(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结果显示,浮梁M_(L)4.1地震的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140°、倾角87°、滑动角4°,节面Ⅱ走向50°、倾角86°、滑动角177°,P轴方位为275°,为走滑型破裂方式。节面Ⅱ结果与CAP方法计算结果比较一致,并且P轴方位均与区域应力场相一致。露头地质剖面特征显示,NE向宜丰-景德镇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断裂,具备中强地震发震能力,断裂产状与节面Ⅱ走向和倾角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宜丰-景德镇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梁地震 Snoke方法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江西南昌新建-樵舍断裂土壤气Rn、CO_(2)地球化学特征
7
作者 陈江贻 刘龙 +4 位作者 邓辉 汤兰荣 许志山 严宁欣 万祺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
为研究南昌新建-樵舍断裂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背景,采用野外断层土壤气测量方法,于2021年4月和9月开展2期土壤气Rn、CO_(2)的重复观测,结果发现:(1)土壤气浓度范围:第1期Rn、CO_(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 280-81 408 Bq/m^(3... 为研究南昌新建-樵舍断裂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背景,采用野外断层土壤气测量方法,于2021年4月和9月开展2期土壤气Rn、CO_(2)的重复观测,结果发现:(1)土壤气浓度范围:第1期Rn、CO_(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 280-81 408 Bq/m^(3)和0.09%-1.49%,背景值分别为21984Bq/m^(3)和0.53%;第2期Rn、CO_(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5 560-97 000 Bq/m^(3)和0.33%-7.05%,背景值分别为30 500 Bq/m~3和1.44%。(2)断裂带位置判定:测线上测点2附近土壤气浓度出现高值异常,由于气体在断裂带附近较为富集,判断此处可能为新建-樵舍断裂浅层位置所在。基于2期实测土壤气Rn浓度的断裂活动性评价结果,认为新建-樵舍断裂带现今活动较弱或活动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气的进一步研究和地质构造活动分析提供地球化学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樵舍断裂带 土壤气Rn 土壤气CO_(2) 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衬度
下载PDF
江西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坚 朱新运 +3 位作者 高建华 沈小七 汤兰荣 肖建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叩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叩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丁家山、狮子洞和武皎台η值为0.94~0.97,这种差别可能与台站方位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此次地震的破裂尺度不会太大,可采用后3个台的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九江-瑞昌震区尾波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77.5±15.6)f^0.96±0.09。九江-瑞昌震区的Q0值为77.5,η值为0.96,与云南武定、施甸地区接近,这种类似现象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还是反映了中强地震破裂区局部介质性质的一种共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参与计算的5个台站最大尾波流逝时间为40-44S,得到的平均采样体深度约为53km,相对江西地区地壳平均厚度33km而言,结果反映的是九江-瑞昌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介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C值 九江-瑞昌震区 介质性质
下载PDF
2013年河北赞皇小震群活动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锐 王晓山 +6 位作者 王想 汤兰荣 刘丽 边庆凯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4期17-22,28,共7页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量ML1~2级小震。与较为平静的地震活动背景相比,赞皇震群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震级—频度关系,震群呈现低b值特征;利用振幅比法反演震群ML2级以上11个基本一致的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结果与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结果显示,震群呈北北东方向分布,震源机制也有相应的节面对应,大多数倾向北西西,表明震群为右旋走向滑动。同时,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属于震兆现象,应注意加强赞皇附近区域的震情跟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皇震群 地震参数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余震的S波分裂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兰荣 石玉涛 +3 位作者 曾新福 郑斌 赵博 吕坚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7,共9页
利用在九江-瑞昌MS5.7地震震中附近架设的丁家山台(DJS)、狮子洞台(SZD)和武蛟台(WUJ)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余震进行了S波分裂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较小、台站附近断层分布复杂的丁家山台(DJS)的慢波时间延迟相... 利用在九江-瑞昌MS5.7地震震中附近架设的丁家山台(DJS)、狮子洞台(SZD)和武蛟台(WUJ)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余震进行了S波分裂分析。结果表明,震中距较小、台站附近断层分布复杂的丁家山台(DJS)的慢波时间延迟相对较大,快波偏振方向不太集中。台站附近断裂分布单一的武蛟台(WUJ)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断裂走向角度相差约35°,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也不一致。台站附近无断层通过的狮子洞台(SZD)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接近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慢波时间延迟大小与震源深度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地震 S波分裂 主压应力方向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九江-瑞昌地震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兰荣 吕坚 +3 位作者 曾新福 杨雅琼 曾文敬 段莉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1-795,827,共6页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带有逆断性质的左旋走滑断层,余震也以走滑型运动为主,NW向洋鸡山-武山-通江岭隐伏断裂为主震的发震构造。地震节面走向主要集中在NEE和NWW两个方向,与余震分布优势方向、震区构造大体一致。两个时段的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均为近EW向,与主震P轴方向接近,也与江西北部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相一致。应力场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整体一致,表现为近EW向挤压和近NS向拉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地震 Snoke方法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兰荣 杨锐 +2 位作者 杨雅琼 曾新福 周红艳 《华南地震》 2007年第4期19-27,共9页
利用江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计算了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级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并对视应力与震级和深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视应力随着序列活动水平降低逐渐趋于平稳,ML 4.0以下的地震视应力与震级相关性较小,ML... 利用江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计算了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级地震序列的视应力,并对视应力与震级和深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视应力随着序列活动水平降低逐渐趋于平稳,ML 4.0以下的地震视应力与震级相关性较小,ML 4.0以上地震的视应力值随震级增加呈非线形快速增大;视应力大小与深度关系不明显,深度在9~12km时视应力相对要高,该范围也是整个序列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视应力高值的深度范围靠近主震的震源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 震级 视应力 九江-瑞昌地震
下载PDF
华东地区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兰荣 高建华 曾新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700年以来华东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震活跃幕,地震较完整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内陆5级以上地震空间成组特征明显;郯庐带以西(包括郯庐带)和郯庐带以东地区4级以上地震时序上具... 本文对华东地区的地震成组和迁移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700年以来华东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震活跃幕,地震较完整的第二幕和第三幕内陆5级以上地震空间成组特征明显;郯庐带以西(包括郯庐带)和郯庐带以东地区4级以上地震时序上具有成组发生的特点;1900年以来郯庐带中南段5级以上地震具有自南向北定向迁移特征;1993年以来华东内陆郯庐带及周边200km范围内的ML4以上地震分三组活动且自西向东迁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华东地区今后的地震趋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迁移 郯庐带 地震活跃幕 成组活动 华东地区
下载PDF
赣南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汤兰荣 吕坚 曾新福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2期82-88,共7页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 对赣南及邻区1970年以来5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近期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赣南及邻区在中强地震前2~3年,大多会出现M_L≥3.5地震的增强与丛集活动,震前1年内,M_L≥2.5地震有超过半年的异常平静期;该区在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出现空区或地震条带;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间隔具有周期性特征,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及邻区 中强地震 空区 条带 丛集活动
下载PDF
华东地区地震条带预报效能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兰荣 吕坚 曾新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条带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表明:M_L≥3.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33,虚报率为0.67,漏报率为0.71,R值为0.20;M_L≥3.5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40,虚报率为0.60,漏报率为0.81,R值为0.12;M_L≥4.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条带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表明:M_L≥3.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33,虚报率为0.67,漏报率为0.71,R值为0.20;M_L≥3.5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40,虚报率为0.60,漏报率为0.81,R值为0.12;M_L≥4.0地震条带的报准率为0.71,虚报率为0.29,漏报率为0.76,R值为0.18;各震级档条带的R值等于或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主震一般发生在条带结束后1年时间内,多数发生在条带内部和边缘,条带以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居多;对于条带的平均持续时间,震级下限越大的条带平均持续时间越长;多数条带分布在江苏及附近海域和赣北及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地震条带 预报效能评估 华东地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 被引量:40
16
作者 吕坚 苏金蓉 +5 位作者 靳玉科 龙锋 杨雅琼 张致伟 汤兰荣 李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7-925,共9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及其2,216次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2,061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定位结果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估算误差大致为1~2km和2~3km。8.0级主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为北纬31.00°,东经103.38°,震源深度13km左右...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及其2,216次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2,061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定位结果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估算误差大致为1~2km和2~3km。8.0级主震的震中位置大致为北纬31.00°,东经103.38°,震源深度13km左右,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中央断裂。余震震中沿走向分布的总长度为330km左右,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3~20km,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南段以龙门山中央断裂活动为主,后山断裂和前山断裂也有地震发生,这3条断裂自西向东倾角似乎逐渐变缓,形成叠瓦状的破裂分布。北段龙门山中央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等多条断裂参与了发震过程,地震破裂既有逆冲推覆,也有右旋走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盖格定位方法 双差定位方法 发震构造
下载PDF
赣南及邻区视应力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3 位作者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5-679,共5页
利用赣南及邻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49次M_(L)1.8~4.0地震的视应力,同时利用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b值。结果表明,视应力值在0.002~2.070 MPa之间,平均值为0.152 MPa;M_(L)2.0~2.9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2009年... 利用赣南及邻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49次M_(L)1.8~4.0地震的视应力,同时利用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b值。结果表明,视应力值在0.002~2.070 MPa之间,平均值为0.152 MPa;M_(L)2.0~2.9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2009年以来5次M_(L)≥3.5地震(去余震)中有3次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M_(L)≥3.0地震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区及高低值分界线附近;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2.0,b值为0.78,2009年以来M_(L)≥3.0地震多发生在低b值区或其边缘附近;低b值区与视应力高值区分布较为接近,反映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及邻区 视应力 B值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华东地区地震空区预报效能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4 位作者 董非非 罗丽 查小惠 郭雨帆 曾文敬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空区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表明:ML≥3.0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45,虚报率为0.55,漏报率为0.57,R值为0.26;ML≥3.5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31,虚报率为0.69,漏报率为0.75,R值为0.08;ML≥4.0地震空区无对应的MS...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空区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结果表明:ML≥3.0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45,虚报率为0.55,漏报率为0.57,R值为0.26;ML≥3.5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31,虚报率为0.69,漏报率为0.75,R值为0.08;ML≥4.0地震空区无对应的MS5.5以上地震。ML≥3.0地震空区的R值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ML≥3.5和ML≥4.0地震空区不具有预报能力。主震一般发生在空区内部边缘,震前空区一般不会被打破;空区的持续时间、空区尺度、震级下限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线性关系;空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及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地震空区 预报效能评估 华东地区
下载PDF
A(b)值在东南沿海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兰荣 吕坚 +1 位作者 李涛 高建华 《华南地震》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75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ML2.3到ML4.9级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4.6级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4.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预报 东南沿海地区 A(b)值 应力窗口
下载PDF
会昌台洞体形变观测资料干扰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会昌台数字化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昌台大多数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稳定可靠,年变动态清晰,受气象因素影响不大,形变与洞温相关性较好,年变受控于洞温变化。雷电击坏仪器导致断记是影响连续率的主要因素... 对会昌台数字化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昌台大多数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稳定可靠,年变动态清晰,受气象因素影响不大,形变与洞温相关性较好,年变受控于洞温变化。雷电击坏仪器导致断记是影响连续率的主要因素,更换仪器可能对形变的趋势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昌台 数字化观测 垂直摆 水管仪 洞体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