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汤其强 杨任民 +7 位作者 韩咏竹 任明山 洪铭范 王小平 蔡永亮 胡纪原 李俊 丁莉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 2 3例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观察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后细胞内Cu2 + 、Zn2 + 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与加入 2 4h...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 2 3例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观察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后细胞内Cu2 + 、Zn2 + 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与加入 2 4h后相比较 ,细胞内铜含量从 (80 94± 34 76 )ng/mg ,减少到(4 6 90± 2 2 14)ng/mg(P <0 0 1) ,细胞内锌含量从 (140 4 3± 33 81)ng/mg ,增加到 (151 4 3± 37 83)ng/mg(P <0 0 1)。结论 :肝豆汤具有显著的细胞内排铜作用和使细胞内锌含量增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汤 成纤维细胞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其强 梁秀龄 +3 位作者 陈曦 徐评议 王莹 徐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人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随机选取TX小鼠20只构建TX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模... 【目的】研究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人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随机选取TX小鼠20只构建TX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模型,平行分成3组,一组未加质粒,另两组分别加入等量pcDNA3.1(+)和pcDNA3.1(+)/ATP7B,观察对细胞模型铜代谢的影响。并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观察表达是否增强。【结果】实验前未加质粒组,加入pcDNA3.1(+)组与加入pcDNA3.1(+)/ATP7B组细胞内铜含量分别为(78±20),(77±17),(75±13)ng/mg;实验后分别为(76±20),(74±13),(40±10)ng/mg。与未加质粒组和加入pcDNA3.1(+)相比,加入pcDNA3.1(+)/ATP7B组的细胞内铜含量显著下降(P皆<0.01),其细胞内ATP7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Wilson病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在TX小鼠成纤维细胞水平上确有排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1(+) 鼠成纤维细胞 铜代谢 Wilson病 真核表达载体 ATP7B蛋白 野生型基因 细胞模型 细胞内 免疫组化 细胞水平 铜含量 小鼠 质粒 观察表 实验前 mgc B组
下载PDF
1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其强 任明山 +4 位作者 李淮玉 王国平 杨毅 王文静 吴涛 《安徽医学》 2010年第9期1021-1023,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疗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鞘内注射治疗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Fu+鞘内注射治疗2例。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治愈3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余7例自动出院。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治疗学
下载PDF
pcDNA3.0/ATP7B对TX小鼠肝铜代谢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其强 梁秀龄 +1 位作者 陈曦 徐评议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5-177,225,共4页
目的探索以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进行TX小鼠基因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以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TX小鼠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ng/mg,即每mg干重的肝组织中铜的含... 目的探索以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进行TX小鼠基因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以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TX小鼠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ng/mg,即每mg干重的肝组织中铜的含量),确定合适的治疗剂量。然后随机选取36只TX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射pcDNA3.0组、注射pcDNA3.0/ATP7B组。进行肝脏组织RT-PCR、W estern b lot检测和肝铜含量测定。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取pcDNA3.0/APT7B 100μg/只为治疗剂量。RT-PCR和W estern b lot结果显示,加入pcDNA3.0/ATP7B组于加入后第3、7、14天均可见阳性条带。但以加入第3天时最明显。加入生理盐水组和加入pcDNA3.0质粒组均未见阳性条带。加入pcDNA3.0/APT7B组与生理盐水组及pcDNA3.0组比较,于加入第3、7天肝铜含量显著下降(P<0.05),以第3天下降最明显。加入第14天肝铜含量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ATP7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对TX小鼠的铜代谢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质粒 转染 基因疗法 小鼠
下载PDF
ATP7B基因治疗对Wilson病小鼠模型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汤其强 梁秀龄 +1 位作者 陈曦 徐评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基因治疗对TX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TX小鼠18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分别给予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治疗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确... 目的:探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基因治疗对TX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TX小鼠18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质粒和脂质体混合后进行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分别给予pcDNA3.0/APT7B 0、10、20、50、100、150μg,治疗3 d后测定其肝铜含量,确定最佳治疗剂量。然后选择36只TX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cDNA3.0组和pcDNA3.0/ATP7B组,分别以NS、PCDNA3.0、pcDNA3.0/ATP7B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0、3、7、14天抽血检测ALT。结果:取100μg为治疗剂量;pcDNA3.0/APT7B组与NS组及pcDNA3.0组比较,于治疗后第3、7、14天ALT显著下降(P<0.05),以第3天下降最明显。结论:ATP7B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ATP7B对TX小鼠肝功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0/ATP7B TX小鼠 ALT 肝铜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汤其强 李淮玉 +4 位作者 任明山 王国平 杨毅 王文静 吴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本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10/10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改变;脊髓MRI检查发现1/10患者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异常改变;10/19患者伴有贫血;1/6患者...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本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10/10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改变;脊髓MRI检查发现1/10患者脊髓后索存在特异性异常改变;10/19患者伴有贫血;1/6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应用维生素B12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本组病例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试验性维生素B12治疗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叶酸
下载PDF
病例导入法在神经病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汤其强 《安徽医学》 2016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讨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两届学生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试验组予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在学业成绩测验中,问答题、病例分析题以及总成绩得分... 目的讨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大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两届学生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试验组予以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期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在学业成绩测验中,问答题、病例分析题以及总成绩得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教学满意度调查中,除有助于进一步学习以及提高动手能力两项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班级对于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神经病学大课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神经病学 大课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下载PDF
1~6月龄TX小鼠铜代谢和肝损害情况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曦 梁秀龄 +4 位作者 汤其强 丰岩清 石铸 陈松林 黎锦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TX小鼠的铜代谢情况、肝脏功能和病理学损害特点,为以TX鼠为模型的研究在选择不同月龄动物方面提供适合的时间点。【方法】选取1~6月的每月龄TX小鼠和同系DL小鼠雌雄各3只,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肝、脑、肾...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TX小鼠的铜代谢情况、肝脏功能和病理学损害特点,为以TX鼠为模型的研究在选择不同月龄动物方面提供适合的时间点。【方法】选取1~6月的每月龄TX小鼠和同系DL小鼠雌雄各3只,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测定肝、脑、肾、血清中的金属铜含量,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及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TX小鼠自第2月起肝、脑的干体质量铜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肝脏增高幅度更甚,至4月龄时两组差异尤为显著,同期肾铜增高及血清铜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铜蓝蛋白明显降低;转氨酶的升高以第5月时为著;病理改变光镜下主要为变性坏死,胞核空泡样变,电镜下见线粒体、溶酶体中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以第4月时最重。【结论】理想的Wilson病模型和肝损害动物模型,症状前治疗的探索可选用1月龄的TX鼠,出现临床症状后治疗的探索应选用2月龄小鼠,病情高峰时期的实验可考虑选用4、5月龄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豆状核变性 疾病模型 动物 时间因素
下载PDF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齐鸣 李强 +4 位作者 钱伟东 汤其强 刘晓林 屈洪党 JeanYDelattr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9-466,共8页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 tis( PL 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Methods The indirect im- munoperoxidase method and Western blotanalys...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 tis( PL 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SCLC) .Methods The indirect im- munoperoxidase method and Western blotanalysis were used for detecting anti- Hu antibodies in1 6 PLE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SCL C.Autopsy and pathological study were performed on two cases.Results Eight patients( 5 0 % ) had anti- Hu antibodies( anti- Hu+) whereas eight patients ( 5 0 % ) no detectable antineuronal antibodies ( anti- Hu- )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PLE and time to diagnosis of SCLC were similar in the anti- Hu+and anti- Hu- groups.Involvement of other areas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seven( 87.5 % ) patients of the anti- Hu+group but in only one ( 1 2 .5 ) % of the anti- Hu- group ( P=0 .0 1 2 ) . Conclusions The presence of this characteristic neurological disorder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with an ac- companying SCLC,existence of anti- Hu autoantibody was in favour of an autoimmune mech- anism participating in 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边缘叶脑炎 PLE 神经系统副肿瘤 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及在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10
作者 荣玉婷 汤其强 任明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健康对照者及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7 d及14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CRP的水平,并分别将这...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0例健康对照者及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7 d及14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CRP的水平,并分别将这些指标与出血量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临床预测意义。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内血清TNF-α、IL-1β、IL-6、IL-8、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CRP水平与患者脑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炎症因子和CRP的水平对急性脑出血病情的恶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炎症因子和CRP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且这些指标对于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清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动态监测 预后
下载PDF
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玲 李淮玉 +2 位作者 余锋 汤其强 王国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例患者继发于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头痛(8例)或复视(2例)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脑神经麻痹7例...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8例患者继发于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头痛(8例)或复视(2例)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9例;脑神经麻痹7例;癫痫、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伴针刺觉减退各1例。MRI示硬膜异常肥厚,呈长或等T1、短T2信号;MRI增强示增厚的硬脑膜明显强化,呈条带状或结节状,不深入脑沟脑回。9例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均缓解,遗留周围性面瘫4例,视物及听力障碍各1例。结论 HP多为继发性,以头痛及脑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MRI平扫及强化可见条带状或斑块状硬膜肥厚,可累及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硬膜炎 临床 影像学
下载PDF
以CM-DiI作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曦 王楚怀 +3 位作者 丰岩清 汤其强 李洵桦 梁秀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611-3615,共5页
背景:供体细胞的示踪始终是干细胞移植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用于干细胞移植的示踪技术主要有核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绿色荧光蛋白、Hoechst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目的:探讨CM-DiI作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的可行性和示踪效果... 背景:供体细胞的示踪始终是干细胞移植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用于干细胞移植的示踪技术主要有核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绿色荧光蛋白、Hoechst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目的:探讨CM-DiI作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的可行性和示踪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4-10/200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四五周龄雄性DL小鼠80只为供体,2月龄遗传性肝功能障碍模型TX小鼠40只为受体,均由澳大利亚Dean教授馈赠。CM-DiI为Molecular Probes公司产品。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供体鼠骨髓干细胞,加入CM-DiI行荧光标记,无菌条件下经尾静脉注入已放疗的受体鼠体内,注射悬液量为0.2mL/只,细胞数1.2×107个/只,于移植后不同时间取肝脏标本制备切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M-DiI标记细胞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标记率。供体细胞移植后在受体鼠肝脏的示踪。PCR半定量分析供体细胞在受体鼠肝脏中的比例。结果:荧光显微镜下CM-DiI标记的骨髓干细胞呈红色荧光,CM-DiI标记率为99.9%。在受体鼠肝脏组织内,CM-DiI的荧光在移植后第1天即可看到,渐增多,第4周达高峰,后渐下降。移植后第7天可检测到Sry基因,随后其变化趋势同CM-DiI荧光。结论:CM-DiI是良好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示踪剂,第4周时示踪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荧光染料 示踪
下载PDF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强 陈齐鸣 +2 位作者 汤其强 刘晓林 韦道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CT和MRI)特征。方法:分析3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均为青年人,均有明确吸毒史,于毒品戒断半个月内发病。呈亚急性起病,表现为进行性构音困难、...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CT和MRI)特征。方法:分析3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均为青年人,均有明确吸毒史,于毒品戒断半个月内发病。呈亚急性起病,表现为进行性构音困难、行走不稳、反应迟钝等。头颅CT和MRI显示双侧广泛性对称性小脑半球、基底节区、大脑半球白质、脑干脱髓鞘改变。经甲泼尼松冲击治疗有效。结论:依靠明确吸毒史及具有特点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使患者得到尽早诊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瘾 中毒性脑病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令培 马新安 +2 位作者 张超 江四清 汤其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淮北市人民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5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n=35)和非HT组(n=520)。查阅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房颤动、体质量指数(BMI)、服用抗凝药物情况、是否吸烟、是否有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可能影响H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中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ms包绘制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高血尿酸、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及BMI无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HT的发生与年龄、心房颤动、服用抗凝药物、吸烟、APTT及NIHSS评分有关(P<0.05)。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显示,心房颤动得分为63.0分,服用抗凝药物得分为37.6分,APTT得分71.5分,NIHSS评分得分为60.0分,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95%置信区间为0.785~0.931,校准图线图上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列线图校准度良好。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区分度良好,能为临床预防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HT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原发性脑室出血56例后期恢复状况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涛 汤其强 +4 位作者 任明山 李淮玉 王国平 杨毅 王文静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主要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患者院外的生存和恢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6例PIV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回访12个月后患者恢复状况,对各种数据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个月后患者... 目的主要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患者院外的生存和恢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6例PIV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回访12个月后患者恢复状况,对各种数据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个月后患者恢复状况为:死亡16例,症状加重或未见改善10例,轻偏瘫10例,仅有轻微意识障碍5例,完全恢复15例。结论 GCS评分、脑血管病史、脑积水形成、年龄、性别因素均可影响患者后期的恢复状况,其中前两项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室出血 脑积水 脑室出血量评分 康复
下载PDF
伴小细胞肺癌的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节平 汤其强 +1 位作者 汪莉 丁小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5-756,共2页
自身免疫性突触脑炎(autoimmune synaptic encephali-tis,ASE)是近年来发现的由抗神经元表面或突触蛋白抗体所致的一组特殊脑炎,典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以及癫痫发作。抗GABAB受体脑炎(anti-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 自身免疫性突触脑炎(autoimmune synaptic encephali-tis,ASE)是近年来发现的由抗神经元表面或突触蛋白抗体所致的一组特殊脑炎,典型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以及癫痫发作。抗GABAB受体脑炎(anti-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encephalitis)约占ASE的5%,相对罕见,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类似,易被误诊。现报道我科近期收治的一例抗GABAB受体脑炎,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 小细胞肺癌 癫痫
下载PDF
TRPM7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17
作者 肖晗 汤其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8-1139,共2页
脑梗死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人们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缺血性脑神经元损伤的潜在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大量研究证实,在缺血缺氧情况下,神经元释放兴奋... 脑梗死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人们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缺血性脑神经元损伤的潜在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大量研究证实,在缺血缺氧情况下,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神经元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治疗方法 世界范围 缺血缺氧 缺血性 谷氨酸
下载PDF
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吴涛 汤其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ATP7B基因转染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患者的肝细胞后,ATP7B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方法 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Wilson患者肝细胞,观测绿色荧光在肝细胞内的表达,以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和ELISA...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ATP7B基因转染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患者的肝细胞后,ATP7B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方法 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Wilson患者肝细胞,观测绿色荧光在肝细胞内的表达,以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和ELISA等方法检测ATP7B蛋白在细胞内、外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转染后肝细胞能成功合成ATP7B蛋白,其表达量在转染后的3~5 d达到高峰,14 d后表达显著下降。结论携带ATP7B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经转染后能在Wilson病离体肝细胞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腺病毒科感染 杂合子 转染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韩若东 汤其强 +1 位作者 肖晗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h模型组、脑缺血2 h+丹参酮ⅡA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 h+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h模型组、脑缺血2 h+丹参酮ⅡA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 h+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30 mg/kg灌胃,1次/d,假手术组、模型组用羧基纤维素钠代替。给药7 d后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NBS),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脑梗死区Bax、Bcl-2的表达,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脑梗死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能明显降低梗死侧脑组织的细胞凋亡、脑梗死体积及Bax的表达,并能提高NBS评分、增加GSH-Px的活性及Bcl-2的表达,但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增加GSH-Px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BAX BCL-2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磊磊 汤其强 +1 位作者 肖晗 韩若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9-391,共3页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一半.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非脑血管本身原因导致.据报道,30%~60%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超过一半.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并非脑血管本身原因导致.据报道,30%~60%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的“金标准”.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由于具有侵袭性小、只需局部麻醉、阻断颈动脉血流时间短、手术禁忌症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脑保护装置 临床应用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治疗方法 “金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