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程国雄 姚谦明 +2 位作者 何启 汤冬旋 徐振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8-1469,共2页
目的:探讨我院神经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病原体、耐药性变化现状,以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 2000-2007年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ICU住院的78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62例,发病... 目的:探讨我院神经外科ICU院内感染的病原体、耐药性变化现状,以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ICU 2000-2007年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ICU住院的78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62例,发病率为19.4%,肺部为感染好发部位,发生率61.7%,其余部位依次为泌尿道17.9%、上呼吸道6.2%、皮肤5.6%。病原学检查发现肺部感染总体以MRSA、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要细菌,其中前期MRSA的发现率较高,加强防治后,近年明显下降。泌尿道感染中除细菌感染外,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体主要对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泰能敏感。易感染因素为手术、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昏迷时间长、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一处置一洗手的加强,还有抗生素的规范化应用,都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感染 神经外科ICU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交通事故致脊柱外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国雄 汤冬旋 +2 位作者 姚谦明 徐振球 何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造成脊髓脊柱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男性多于女性,受伤节段以颈段及胸腰段为多,伤后到院平均时间15h,完全性损伤的恢复较不完全损...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造成脊髓脊柱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脊髓脊柱伤男性多于女性,受伤节段以颈段及胸腰段为多,伤后到院平均时间15h,完全性损伤的恢复较不完全损伤差。结论:在脊髓脊柱损伤的急救体系中,健全救治组织、缩短伤后就诊时间及对二次损伤的防护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多科合作的综合治疗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伤 脊髓脊柱伤 救治
下载PDF
雌二醇对脑外伤大鼠脑电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谦明 何启 +2 位作者 汤冬旋 程国雄 徐振球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颅脑外伤的状态下雌二醇(E2)对受损皮层异常放电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按Feeney氏法制作重型颅脑外伤模型并放置左皮层—左海马记录电极,分别于腹腔注射雌二醇(E2)、地塞米松(DXM)和生理盐水(NS),连续4d记录脑电图(EEG).结... 目的研究在急性颅脑外伤的状态下雌二醇(E2)对受损皮层异常放电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按Feeney氏法制作重型颅脑外伤模型并放置左皮层—左海马记录电极,分别于腹腔注射雌二醇(E2)、地塞米松(DXM)和生理盐水(NS),连续4d记录脑电图(EEG).结果E2治疗组EEG表现为痫性放电增加,频率和动作电位峰值均明显高于传统药物DXM治疗组,类似单纯外伤组的情况.结论颅脑外伤后给予雌二醇(E2)能引起或加重受损皮层的异常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雌二醇 脑电图 大鼠
下载PDF
GDNF对Nurr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4
作者 姚谦明 徐如祥 +4 位作者 姜晓丹 蔡颖谦 何启 程国雄 汤冬旋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利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r,GDNF)对经过转染核相关因子1(nuc lea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l cells de-rived from neural s... 目的:利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 ic factor,GDNF)对经过转染核相关因子1(nuc lea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 arrow strom al cells de-rived from neural stem cells,BMSCs-D-NSCs)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其能否促进Nurr1-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方法:(1)构建AAV-pcDNA3.1-Nurr1载体;(2)诱导SD大鼠BMSCs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3)用脂质体法转染Nurr1基因到大鼠BMSCs-D-NSCs后用GDNF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结果:(1)AAV-pcDNA3.1-Nurr1载体携带预期的Nurr1遗传信息;(2)Nurr1基因成功转染到BMSCs-D-NSCs中并且持续表达;(3)Nurr1-BMSCs-D-NSCs以GDNF培养后表达TH因子。结论:GDNF能促进经过转染Nurr1基因的大鼠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核相关因子 骨髓源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昏迷病人的促醒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汤冬旋 何启 黄小惠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因重型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 将昏迷时间超过3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随机分成针刺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针刺组另加用针刺疗法。结果 针刺组...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因重型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 将昏迷时间超过3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随机分成针刺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针刺组另加用针刺疗法。结果 针刺组病人的苏醒时间及苏醒比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治疗对因重型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所致昏迷病人的神志恢复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昏迷 促醒 重型颅脑外伤昏迷 高血压脑出血昏迷 醒脑开窍针法 百会 人中 涌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