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世说新语》“女才男貌”意识 被引量:3
1
作者 汤力伟 毛百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义庆 世说新语 魏晋 女才 男貌
下载PDF
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力伟 黄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3,共5页
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可观;男作家塑造的美女形象说明了女性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历史上的许多女性既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女性 古代文学 影响
下载PDF
《诗经》的比与楚辞象征手法无承继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力伟 《武陵学刊》 201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 比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象征是楚辞创作的一大特色。比和象征都要求喻体或象征物与被喻事物或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一般以现实主义为根基,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象征较比的思维机制更古老,更接近原始宗教狂热阶段,也更具浪漫色彩。《诗经》有礼乐文化的影子,楚辞受巫风影响更明显。楚辞中的象征与《诗经》中的比的关系不是承继关系,而是源各有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象征
下载PDF
多媒体在古文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力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古文教学的特殊性,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在阅读、朗读和背诵等方面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 古文教学 教学质量 高校
下载PDF
论冯梦龙“三言”中鸨母形象的心理描写
5
作者 汤力伟 张溢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6-21,共6页
鸨母是开设妓院的女人。这一特定的人群在冯梦龙的“三言”中虽然作为配角而存在,但却有着重要作用。“三言”中对鸨母形象的描写不仅能衬托其他人物性格,促进情节发展,而且是对明清禁欲主义的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还能反映明清社会人们对... 鸨母是开设妓院的女人。这一特定的人群在冯梦龙的“三言”中虽然作为配角而存在,但却有着重要作用。“三言”中对鸨母形象的描写不仅能衬托其他人物性格,促进情节发展,而且是对明清禁欲主义的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还能反映明清社会人们对金钱以及女性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心理描写作为人物塑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使人物变得更鲜活饱满。用内心独白、心理剖析、行动表现等方式去探究鸨母的心理描写,使人们更深入了解这一类人物形象及其生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三言” 鸨母形象 心理描写
下载PDF
略论《诗经》中的子嗣意识
6
作者 汤力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不同时期,两性结合的目的各不相同。《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子嗣问题的重视,从求偶互赠礼物到采摘祭祀再到祈福赞颂无不包含子嗣意识,生儿育女是当时两性结合的主要目的,子嗣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女性,它几乎贯... 不同时期,两性结合的目的各不相同。《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子嗣问题的重视,从求偶互赠礼物到采摘祭祀再到祈福赞颂无不包含子嗣意识,生儿育女是当时两性结合的主要目的,子嗣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女性,它几乎贯穿女性的一生,从中折射出她们的辛酸苦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子嗣 女性 婚姻
下载PDF
孔子变通略论
7
作者 汤力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影响巨大。他的思想既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又具有前瞻和灵活的一面。孔子本人不是死板僵化的腐儒,而是与时俱进懂得变通的识时务者。孔子的变通表现在见机行事的政治态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一分为二的评价标准、...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影响巨大。他的思想既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又具有前瞻和灵活的一面。孔子本人不是死板僵化的腐儒,而是与时俱进懂得变通的识时务者。孔子的变通表现在见机行事的政治态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一分为二的评价标准、随机应变的处世原则等方面。孔子为人处事的灵活态度以及先进的教育方法值得今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变通 灵活
下载PDF
“男悦女”与“女惑男”─—《国风》爱情诗浅论
8
作者 汤力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64-67,共4页
《诗经·国风》的爱情诗异彩纷呈,最显著的特色是女子比男子更主动和大胆,此现象的产生主要与西周的国情和男女个性的差异有关.
关键词 国风 爱情诗 主动 被动
下载PDF
我国古代“名”、“字”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汤力伟 《船山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字” 我国古代 神灵崇拜 名字 《左传》 图腾崇拜 语言 人名研究 文化心理内涵 避讳制度
下载PDF
《诗经》“兴”论─—对“全不取义”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力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46-49,共4页
《诗经》“兴”论─—对“全不取义”的一点看法汤力伟“兴”乃《诗经》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甚大。“兴”的本义是“起”,《说文》:“兴,起也,从并从同,同,同力也。”又另“界,共举也。”那么,*兴”即“... 《诗经》“兴”论─—对“全不取义”的一点看法汤力伟“兴”乃《诗经》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甚大。“兴”的本义是“起”,《说文》:“兴,起也,从并从同,同,同力也。”又另“界,共举也。”那么,*兴”即“同力共举”的结果。先秦言“兴”(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诗经》 意象 生长过程 之为言 《诗序》 弃妇诗 语言艺术 诗义 《诗经原始》
下载PDF
“自名”释为“本名”质疑
11
作者 汤力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2,共1页
“自名”释为“本名”质疑汤力伟汉乐府《陌上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焦仲卿妻》亦有:“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此处的“自名”究竟何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首无解释,而把后一首的释为“名... “自名”释为“本名”质疑汤力伟汉乐府《陌上桑》有:“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焦仲卿妻》亦有:“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此处的“自名”究竟何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首无解释,而把后一首的释为“名字叫做”,这样解释“自名”,后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上桑》 罗敷 《乐府诗集》 焦仲卿妻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 当事人 《孔雀东南飞》 《玉台新咏》 “命”
下载PDF
试论屈原之死
12
作者 汤力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 自我价值 美政理想 司马迁 理想人格 楚国 国主义 完美人格 浪漫主义诗人
下载PDF
曹植女性题材作品前后期之比较
13
作者 汤力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14,共3页
曹植女性题材的作品因生活境遇不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内容单纯直观,表达风格明朗直率。后期从主观上刻意塑造女性形象,内容丰富多采,风格深沉含蓄,创作更臻成熟。
关键词 曹植 女性 客观 主观 寄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