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轻不是护身符:揭露脑卒中的真相
1
作者 汤定中 罗国君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10期24-25,共2页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每年有数百万人遭受其害,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然而,在脑卒中的防治过程中,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存在认知误区,这些错误观念不仅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每年有数百万人遭受其害,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然而,在脑卒中的防治过程中,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存在认知误区,这些错误观念不仅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还会增加患者的康复难度。所以,有必要为大家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时机 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 认知误区 错误观念 护身符 防治过程 致残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及前列腺素E在帕金森病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磊 赵玉武 +4 位作者 唐春雷 汤定中 胡灿芳 刘振 罗国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及前列腺素E在帕金森病(PD)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前瞻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PD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及前列腺素E在帕金森病(PD)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患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前瞻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PD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73),观察两组IL-1β、前列腺素E和其他临床特征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PD老年患者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1β、前列腺素E显著增高(均P=0.000)。IL-1β、前列腺素E与RBD筛查量表评分均显著正相关(r=0.317,0.298,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L-1β、前列腺素E增高是PD老年患者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D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IL-1β、前列腺素E增高,是PD老年患者伴发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前列腺素E 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
下载PDF
ABCD3评分结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后短期卒中风险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磊 罗国君 +3 位作者 唐春雷 刘振 汤定中 胡灿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ABCD3结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评估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短期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85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ABCD3结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评估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短期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85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评分方法,即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及ABCD3联合Hcy评分进行评分及危险分层。记录TIA后2 d内和7 d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绘制研究对象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即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ABCD2、ABCD3及ABCD3联合Hcy评分三种评分方法的价值。结果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及ABCD3联合Hcy三种评分方法TIA后2 d内的发生卒中的风险AUC及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02(0.579~0.818)、0.783(0.671~0.895)、0.846(0.751~0.935),而ABCD3联合Hcy的AUC为最大,三种评分方法AUC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及ABCD3联合Hcy三种评分方法TIA后7 d内的发生卒中的风险AUC及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57(0.662~0.849)、0.833(0.746~0.913)、0.873(0.805~0.951),而ABCD3联合Hcy的AUC面积为最大,三种评分方法AUC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例TIA患者7 d内发展成卒中患者的比例为28.8%,其中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5.8%、21.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及ABCD3联合Hcy三种评分方法对于评估TIA后短期卒中风险的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TIA后短期卒中风险的评估,ABCD3联合Hcy预测卒中风险的准确性优于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3评分法 同型半胱氨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下载PDF
前庭康复联合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汤定中 胡灿芳 +2 位作者 余春丽 张磊 罗国君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联合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老年原发性BPPV患者76例,经复位后有残余症状,随机分为2组,对照...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联合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老年原发性BPPV患者76例,经复位后有残余症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前庭康复联合银杏叶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眩晕障碍程度评估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结果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8.95%低于观察组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情绪、功能和躯体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情绪、功能和躯体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联合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作用显著,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 银杏叶 老年 BPPV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GLP-1蛋白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磊 唐春雷 +4 位作者 刘振 汤定中 胡灿芳 梁雪林 罗国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62-163,139,共2页
目的探究GLP-1蛋白对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盐水处理;处理组:MPTP处理;治疗组:MPTP处理后立即用GLP-1治疗。观察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通过滚轴实验和握力实验检测小鼠... 目的探究GLP-1蛋白对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盐水处理;处理组:MPTP处理;治疗组:MPTP处理后立即用GLP-1治疗。观察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通过滚轴实验和握力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性和肌肉握力;通过H2O2试剂盒测量神经细胞H2O2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多巴胺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分析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记分析α-syn以及G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处理组相比,治疗组运动受损明显恢复(P<0.05),神经细胞H2O2浓度显著降低(P<0.05),多巴胺释放增加(P<0.05),TH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α-syn和GDNF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能够造成小鼠氧化应激损伤,GLP-1治疗能够增加TH的表达,增加多巴胺的含量,并且还能增加α-syn和GDNF水平,从而对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MPTP 多巴胺
下载PDF
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汤定中 余春丽 罗国君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11-1014,1019,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53只。造模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53只。造模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假手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当归多糖低、高剂量组,各12只。模型组、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10 mL/kg,每日1次;西药组灌胃给予1.5 mg/mL尼莫地平悬液10 mL/kg,每日1次;当归多糖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3 mg/mL、6 mg/mL当归多糖溶液10 mL/kg,每日1次。各组大鼠均给药7 d。检测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海马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及磷酸化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Raf1)、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p-MEK2)、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较低,海马组织Bax水平及海马组织p-Raf1、p-MEK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且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当归多糖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水平较高,且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当归多糖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多糖能剂量依赖性的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水平,抑制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中的p-Raf1、p-MEK2、p-ERK1/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振 季业 +2 位作者 张磊 罗国君 汤定中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4期3983-3985,共3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典型特征为持续高血糖状态,这一情况若不能及时的处理,容易增加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典型特征为持续高血糖状态,这一情况若不能及时的处理,容易增加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会进一步加重病情[2]。糖尿病合并ACI的患者,血糖水平的异常波动可引起机体脑组织的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的损伤,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本研究纳入92例糖尿病合并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血糖水平同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代谢性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 治疗预后 血糖水平 氧化应激反应 CEREBRAL 数据显示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蛋白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灿芳 唐春雷 +4 位作者 刘振 汤定中 张磊 梁雪林 罗国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2436-2438,共3页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发病率逐年上升[1,2]。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直接原因之一[3],相关研究表明[4-6],Klotho基因发生突变时,小鼠会出现寿命缩短、皮肤弹...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发病率逐年上升[1,2]。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直接原因之一[3],相关研究表明[4-6],Klotho基因发生突变时,小鼠会出现寿命缩短、皮肤弹性降低等衰老现象,同时伴随动脉粥样硬化;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能够在Klotho蛋白的介导下,诱导血管内膜增厚,从而加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故我们推测FGF23和Klotho蛋白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关。本次研究对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的FGF23和Klotho蛋白进行分析,探究血清FGF23、Klotho蛋白与PSCI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KLOTHO蛋白 KLOTHO基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 卒中后认知障碍 对照血清 动脉粥样硬化 皮肤弹性
下载PDF
天麻素通过调节miR-155介导的Notch通路对脑卒中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振 张磊 +2 位作者 胡灿芳 罗国君 汤定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对脑卒中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将体质量为(250±10)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50 mg/kg)、天麻素中剂量组(100 mg/kg)、天麻素高剂量组(15... 目的探究天麻素对脑卒中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将体质量为(250±10)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50 mg/kg)、天麻素中剂量组(100 mg/kg)、天麻素高剂量组(150 mg/kg)。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Longa评分;称量计算大鼠脑含水量;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情况;取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3、Caspase-9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行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脑含水量、脑梗死率以及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上升,脑内miR-155表达显著升高,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模型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减轻,脑含水量[(81.52±2.19)%、(80.39±2.24)%、(79.33±2.05)%比(87.44±2.56)%]、脑梗死率[(24.66±2.35)%、(20.87±2.06)%、(15.65±1.54)%比(32.15±3.59)%]以及Caspase-3[(2.48±0.31)、(2.12±0.27)、(1.43±0.21)比(3.27±0.42)]、Caspase-9活性[(2.05±0.25)、(1.76±0.20)、(1.23±0.16)比(2.79±0.36)]显著下降,脑内miR-155表达[(2.15±0.18)、(1.97±0.16)、(1.63±0.15)比(2.64±0.27)]显著下降,Notch1[(0.77±0.13)、(0.84±0.16)、(0.95±0.18)比(0.42±0.09)]、Jagged1[(0.68±0.10)、(0.73±0.15)、(0.87±0.16)比(0.38±0.06)]、Hes1的表达[(0.81±0.12)、(0.93±0.15)、(1.07±0.17)比(0.43±0.07)]显著升高。结论天麻素可下调miR-155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从而对脑卒中大鼠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MIR-155 NOTCH通路 脑卒中大鼠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国君 张磊 +2 位作者 汤定中 刘振 胡灿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合并T2DM患者91例,将患者分为侧...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合并T2DM患者91例,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65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HbA1c<6%组27例,6%≤HbA1c<8%组32例,HbA1c≥8%组32例,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差异;分析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方式与HbA1c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吸烟比例、高血压史比例、高脂血症史比例、HbA1c、糖化白蛋白(GA)、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χ^(2)/t/Z=6.720、3.254、6.031、8.919、3.063、1.336、2.290、4.763,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t=4.499,P<0.05)。与HbA1c<6%组比较,6%≤HbA1c<8%组和HbA1c≥8%组收缩压、舒张压、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同型半胱氨酸、GA、空腹血糖均增加,而LVEF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6%≤HbA1c<8%组比较,HbA1c≥8%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血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均增加,而LVEF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代偿组比较,一级代偿组、二级代偿组、三级代偿组T2DM患者血清HbA1c水平和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F=46.802、18.345,均P<0.01)。HbA1c、高脂血症史、GA和空腹血糖是T2DM伴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1.946、1.285、1.486,P<0.05)。结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清HbA1c水平较高,HbA1c、高脂血症史、GA和空腹血糖是T2DM伴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 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血压变异性与有症状脑出血和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磊 罗国君 +4 位作者 唐春雷 刘振 汤定中 胡灿芳 梁雪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407-41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异性与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及90 d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进行静脉...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内血压变异性与有症状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及90 d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神经内科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根据溶栓后复查头颅CT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将患者分为有sICH组和无sICH组。在溶栓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与转归不良组(3~6分)。监测溶栓后24 h内血压,计算5个时间段(0~2 h、2~6 h、6~12 h、12~18 h和18~24 h)内血压变异性相关参数,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最大值(maximum,max)、最小值(minimum,min)、最大最小差值(max-min)和均值(mean)。计算相邻血压的差值,分别计算并记录SBP及DBP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SV)、血压升高的连续变异度(SVrise)、血压降低的连续变异度(SVdrop)、血压升高值平方差的最大值(SVrisemax)、血压降低值平方差的最大值(SVdropmax)。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血压变异性参数对静脉溶栓后sICH及转归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1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位年龄71岁(范围38~92岁),男性66例(58.9%);中位基线NIHSS评分10分。17例患者(15.2%)发生出血性转化,其中10例(8.9%)为sICH。90 d随访显示,73例(65.2%)转归良好,39例(34.8%)转归不良,其中7例(6.3%)死亡。sICH组高血压(P=0.029)、缺血性心脏病(P=0.012)、总胆固醇(P=0.033)、基线NIHSS评分(P=0.003)与非sICH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转归不良组年龄(P=0.025)、性别(P=0.005)、心房颤动(P=0.003)、卒中病因学分型(P=0.003)、基线NIHSS评分(P<0.001)、sICH(P=0.003)与转归良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多个血压变异性参数在上述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SVdropmax、6~12 h DBPSV、12~18 h DBPSV、6~12 h DBPSVdrop、12~18 h DBPSVdrop是静脉溶栓后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2~6 h SBPSV、2~6 h SBPSVrise、2~6 h SBPSVdrop、2~6 h DBPSV、2~6 h DBPSVrise、2~6 h DBPSVdrop是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血压及部分血压变异性参数与sICH及转归密切相关。密切监测血压及其变异性有助于静脉溶栓后的临床管理及转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血栓溶解疗法 脑出血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伴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定中 胡灿芳 +2 位作者 刘振 张磊 罗国君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2例T2DM且经头颅MRI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狭窄组(76例)和非狭窄组(56例)。检测两...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2例T2DM且经头颅MRI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狭窄组(76例)和非狭窄组(5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白细胞、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指标,分析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狭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8.34±5.09)ng·mL^(-1)]比较,狭窄组[(20.14±5.52)ng·mL^(-1)]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颅内外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8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预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77.8%。结论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可以作为预测颅内外动脉狭窄风险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D 脑梗死 颅内外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灿芳 罗国君 +4 位作者 唐春雷 刘振 张磊 梁雪林 汤定中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n=60)与无肺部感染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主要病原菌组成及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肺部感染组,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62.0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8株(22.78%)、铜绿假单胞菌16株(20.25%)、鲍氏不动杆菌8株(10.13%);革兰阳性菌28株(35.4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17.72%);真菌2株(2.53%),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是诱发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可能是诱发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汤定中 胡灿芳 +2 位作者 张磊 罗国君 刘振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再通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AIS患者124例,根据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血管开通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再通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AIS患者124例,根据治疗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血管开通治疗相关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 NIHSS指标、血清Netrin-1、陷窝蛋白1(Cav-1)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预后良好组男性患者比例(61.84%)低于预后不良组(68.75%),年龄(63.48±9.66)岁低于预后不良组(74.26±10.81)岁(P<0.05);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治疗时间(63.83±14.24)min短于预后不良组(87.73±18.65)min,有创机械通气率(8.21%)低于预后不良组(70.83%),血管再通率(73.68%)高于预后不良组(60.53%)(P<0.05);预后良好组治疗前NIHSS评分(14.24±4.64)分、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15.37±5.34)分、NIHSS变化值(1.13±0.77)分、Cav-1(16.27±4.32)μg/L分别低于预后不良组(19.16±5.22)分、(23.72±7.28)分、(5.56±2.28)分、(27.82±4.69)μg/L(P<0.05)。两组患者Netrin-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出血转化率(22.37%)、肺炎发生率(59.21%)、严重脑水肿发生率(18.42%)低于预后不良组(43.42%、83.33%、62.5%)(P<0.05);患者年龄(OR=3.522)、有创机械通气(OR=3.831)、严重脑水肿(OR=3.483)、治疗后NIHSS评分(OR=4.963)、Cav-1(OR=3.18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血管再通治疗预后受患者年龄、有创机械通气、严重脑水肿等多种影响因素影响,NIHSS、Cav-1可作为评估预后参考指标,血清Netrin-1蛋白表达水平与AIS患者再通治疗的预后无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通 预后 NETRIN-1 陷窝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