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类转录因子在‘砀山酥梨’黄化叶复绿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郭国凌 余桃 +3 位作者 汤小美 刘伦 叶振风 贾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4-2004,共11页
为探讨NAC转录因子在梨缺铁黄化叶复绿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筛选响应该过程的核心NAC因子,以清水处理正常梨树叶片(N)和黄化梨树叶片(C)为对照(C_(N)和C_(C)),探讨外源0.2%FeSO_(4)溶液对梨缺铁黄化叶Fe^(2+)积累的影响,研究其关键PbrNAC... 为探讨NAC转录因子在梨缺铁黄化叶复绿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筛选响应该过程的核心NAC因子,以清水处理正常梨树叶片(N)和黄化梨树叶片(C)为对照(C_(N)和C_(C)),探讨外源0.2%FeSO_(4)溶液对梨缺铁黄化叶Fe^(2+)积累的影响,研究其关键PbrNAC基因的生物学性质、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复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阐述其与叶内Fe^(2+)积累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于N和C内共鉴定到含NAM结构域的2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PbrNAC基因,涉及8个亚族,其长度不均,motif数从4~9不等,内含子数较少;(2)该基因倾向于根中表达,且均可响应缺铁黄化叶的复绿,其中Pbr032231.1、Pbr021393.1、Pbr026635.1、Pbr038615.1、Pbr019210.3、Pbr019212.1、Pbr002372.1这7个基因在C_(C)内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_(N)内表达量,且FeSO_(4)处理后,各时期表达量均较C_(C)显著上调;与之相反,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等14个PbrNAC基因均在C_(C)内显著高表达,而FeSO_(4)处理后,各时期表达量总体较C_(C)显著下降;(3)各叶样内Fe^(2+)含量与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基因的表达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该3个基因表达与Pbr016932.1、Pbr027956.1、Pbr029956.1、Pbr026635.1等基因表达显著相关;(4)多数PbrNAC在正常梨树根系和黄化梨树根系中的表达趋势与其在C_(N)和C_(C)内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其在地下部根系与地上部叶内可能存在表达协同性。以上结果表明,梨PbrNAC基因可能与梨树缺铁胁迫响应和缺铁黄化叶的复绿相关,其中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酥梨’ 缺铁黄化叶 复绿 NAC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梨树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有效防控药剂筛选 被引量:13
2
作者 汤小美 林天元 +6 位作者 周珊珊 李国凤 刘普 叶振风 吴中营 王东升 朱立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黄河故道地区造成梨树根腐病的病原菌的种类,研究18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对梨树根腐病发病根系样品病原菌的分离和单孢纯化,根据代表性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 [目的]为了明确黄河故道地区造成梨树根腐病的病原菌的种类,研究18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通过对梨树根腐病发病根系样品病原菌的分离和单孢纯化,根据代表性菌株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效抑制的化学药剂进行筛选,并对部分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从发病根系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菌株,经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致病菌;结合致病性试验结果,确定该致病菌是腐皮镰刀菌(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态Fusarium solani)。化学药剂筛选结果表明:72%霜脲·锰锌、1.8%辛菌胺醋酸盐和80%代森锰锌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虽然80%碱式硫酸铜、3%噻霉酮、75%百菌清抑制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效果较差,但对其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腐皮镰刀菌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95%吡唑醚菌酯和80%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72%霜脲·锰锌的毒力居中,1.8%辛菌胺醋酸盐的毒力最差;72%霜脲·锰锌、1.8%辛菌胺醋酸盐和80%代森锰锌田间实际防效比95%吡唑醚菌酯好。[结论]黄河故道地区梨树根腐病由腐皮镰刀菌(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态Fusarium solani)引起;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72%霜脲·锰锌、80%代森锰锌或1.8%辛菌胺醋酸盐对梨树根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根腐病 病原菌 鉴定 杀菌剂 筛选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质粒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月 董俊 +2 位作者 吴群 汤小美 刘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中的质粒,从质粒角度探索细菌的致病机制,分析其编码的主要基因、毒力因子。用试剂盒提取分离自安徽省岳西县猕猴桃溃疡病菌株JF8的质粒,对质粒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质粒基因组拼接显示菌株JF8质粒全... 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中的质粒,从质粒角度探索细菌的致病机制,分析其编码的主要基因、毒力因子。用试剂盒提取分离自安徽省岳西县猕猴桃溃疡病菌株JF8的质粒,对质粒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质粒基因组拼接显示菌株JF8质粒全长65 149bp,GC含量56.29%,包含45个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和38个有预测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质粒携带多达8个直接参与基因重组和转移的转运蛋白(mobile element protein),5个基因直接参与细菌Ⅳ型分泌系统、1个基因参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基因ParA编码的蛋白是一个ATP酶,对质粒的分配以及维持质粒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编码转录激活蛋白的基因LuxR与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相关,影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基因UmuC是细菌中SOS应答系统的组分之一,控制细胞中聚合酶Ⅴ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 猕猴桃溃疡病 质粒 功能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