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淝河旁路人工湿地不同处理单元的浮游植物变化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恩生
王辉
欧俊海
汤康成
杨珊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经费(2011ZX07103-002)
-
文摘
南淝河是入巢湖污染量最大的河流,为了控制入湖污染,建成了包括5级处理单元的"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监测了工程各个单元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和浮游植物等多项指标,探究各个处理单元的浮游植物密度和种类组成变化。结果表明:(1)在示范工程正常运转时,浮游植物密度随不同处理单元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13年10月和12月、2014年3月和8月,从南淝河进水口的2 343 978、157 345、3 729 612、359 867个/L分别降低到表面流湿地的34 240、32 271、187 756、63 950个/L;(2)各月份随处理单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波动。比较南淝河进水口与表面流湿地,在示范工程正常运转的2013年10月和12月,蓝藻占比由南淝河进水口的38.16%和39.79%分别减少至表面流湿地的0和10.87%,绿藻由50.94%和24.5%减少至0和6.38%,硅藻由3.67%和32.25%增加至84.38%和75.57%。在示范工程正常运转时,5级处理单元的去藻能力存在差异,沉砂池为(30.71±22.32)%、混凝沉淀系统为(51.40±8.03)%、氧化塘系统的厌氧塘为(17.10±7.94)%、好氧塘为(33.26±12.01)%、潜流湿地系统的垂直流湿地为(81.19±22.90)%、表面流湿地系统为(77.42±27.32)%,而氧化塘系统的兼性塘和潜流湿地系统的水平潜流湿地藻类密度反而增加。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随各处理单元波动较大,但表面流湿地在示范工程正常运转时,与南淝河进水口相比,蓝藻和绿藻的组成比例大幅度降低,硅藻比例大幅度升高。
-
关键词
南淝河
人工湿地
浮游植物
-
Keywords
Nanfei River
constructed wetland
phytoplankton
-
分类号
Q145
[生物学—生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