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泽国 王曙初 +3 位作者 李林 李继勇 敖斌 汤恩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的11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收集结节病灶标本145个,依据结节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6例,53个结节)和恶性组(76例,92个结节)...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的11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收集结节病灶标本145个,依据结节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6例,53个结节)和恶性组(76例,92个结节)。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节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T纹理分析参数结果显示,恶性组结节平均熵值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4,P<0.05),但峰态值、偏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组结节内原癌基因[特异性结合域转录因子/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融合基因1(PAX8-PPARγ1)、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基因(TRK)和原癌基因RET(RET)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而抑癌基因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抑癌基因DPC4(DPC4)和Tat结合蛋白30(TIP30)]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中熵值与RET、TRK和PAX8-PPARγ1等原癌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2,r=0.352,r=0.412;P<0.05),与DMBT1、DPC4和TIP30等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12,r=-0.472,r=-0.522;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中熵值能够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且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高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CT纹理分析参数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癌基因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影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泽国 李林敖斌 汤恩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影像质量。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7年8月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固定管电流的CT扫描,实验组予以固定噪声指数为12.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影像质量。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7年8月5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对照组予以固定管电流的CT扫描,实验组予以固定噪声指数为12.5、自动调节管电流的CT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评分(IQS)与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不同层面及全肺影像质量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够有效的提升外伤性肋骨骨折的检查影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肋骨骨折 低剂量 CT扫描 影像质量
下载PDF
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检测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徐泽国 王曙初 +2 位作者 李林 汤恩华 敖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S01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施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鉴别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间)均实施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表达分析,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结节中熵值与良性结节对比更高(P<0.05)。C...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施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鉴别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间)均实施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表达分析,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结节中熵值与良性结节对比更高(P<0.05)。CT纹理分析及目标基因联合诊断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最高,分别为90.0%、94.4%、92.9%。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施CT纹理技术及目标基因联合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CT纹理技术 目标基因 鉴别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诊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林 徐泽国 +1 位作者 敖斌 汤恩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核磁组各45例,分别应用CT与核磁进行诊断,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CT组检出率为75.6%,核磁组检出率为91.1%,核...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CT组与核磁组各45例,分别应用CT与核磁进行诊断,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CT组检出率为75.6%,核磁组检出率为91.1%,核磁组高于CT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检出Ⅰ期8例,Ⅱ期16例,Ⅲ期7例,Ⅳ期3例;核磁组检出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8例,IV期3例;核磁组Ⅰ期、Ⅱ期的检出率高于CT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诊断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核磁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