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计划剂量均匀性研究
1
作者 汤旭群 潘力 +1 位作者 颜美蓉 吴瀚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的影响因素,以及HI更简便的替代计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前庭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计划,298例病人采用经典单次治疗,3例采用连续低分割治疗。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83标准,计算计划的HI,并评估可能影响HI的因素。计算靶区的剂量变异系数(d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Dcv),评估其作为HI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治疗计划的平均HI为0.60±0.08。单因素分析发现除周边剂量外,所有计划参数与HI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线、覆盖率、选择性、梯度指数和靶区体积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均P<0.05)。Dcv可很好拟合HI。结论HI与治疗计划多个参数关系密切。Dcv可试用作为更简便计算HI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伽玛刀 剂量均匀性指数
下载PDF
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5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8
2
作者 汤旭群 江华 +4 位作者 魏立晨 张南 戴嘉中 吴瀚峰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共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病人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第2天给予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 mg/kg,每2~3... 目的探讨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治疗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共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病人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第2天给予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 mg/kg,每2~3周重复1次),贝伐珠单抗中位治疗周期数为4。伽玛刀和贝伐珠单抗同步治疗后随访7~18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结果近期随访显示:MRI T1WI增强序列上病灶较治疗前缩小29.51%~100%(中位数42.85%),T2WI序列上病灶水肿区域缩小69.03%~97.51%(中位数86.60%)。病人临床症状均改善,KPS评分提高20~40分(中位数30分)。随访截止时,死亡2例,疾病进展1例,肿瘤控制良好2例,且未出现放射相关并发症和严重药物副作用。结论伽玛刀同步贝伐珠单抗方案作为伴广泛脑水肿的结直肠癌脑转移瘤的挽救性治疗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结直肠癌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贝伐珠单抗 脑水肿
下载PDF
脑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汤旭群 毛颖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70-572,共3页
脑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在表型和形态功能上呈现多样性,部分肿瘤细胞表面同时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标记,表明脑肿瘤可能起源于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作为脑肿瘤的可能起源细胞,脑肿瘤干细胞(BTSC)的产生与神经干细胞(NSC)关系密切。本文对BTS... 脑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在表型和形态功能上呈现多样性,部分肿瘤细胞表面同时表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标记,表明脑肿瘤可能起源于一种多潜能干细胞。作为脑肿瘤的可能起源细胞,脑肿瘤干细胞(BTSC)的产生与神经干细胞(NSC)关系密切。本文对BTSC的体内外实验结果、可能产生机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着重讨论BTSC的进一步纯化、分离及其形成肿瘤的分子机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脑肿瘤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放射外科治疗的新模式: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策略探索及疗效分析
4
作者 丁建波 王恩敏 +8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滨江 张南 吴瀚峰 汤旭群 于同刚 涂兰芳 陈晶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评估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体积较大或靠近高危神经结构且存在手术禁忌的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伽玛医院接受分2阶段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39例患者的53处大型或靠近危... 目的评估2阶段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体积较大或靠近高危神经结构且存在手术禁忌的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1日—2020年6月30日在上海伽玛医院接受分2阶段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39例患者的53处大型或靠近危急神经结构的脑转移瘤。肿瘤治疗前的初始体积为(15.4±11.5)cm 3。为患者设计间隔较长[平均(13.1±9.3)d]的2个阶段的伽玛刀治疗方案。重点监测治疗后病灶体积缩小比例以分析本治疗方案对于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除此之外观察患者治疗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改善情况、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放射反应发生的情况等。结果100%患者顺利耐受2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到第2阶段治疗时,所有肿瘤体积缩小了平均24.8%±21.1%,第2阶段治疗完成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肿瘤体积分别平均缩小了68.3%±20.4%、74.6%±22.2%、70.4±23.7%和66.9±34.4%。12个月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1.3%的病灶出现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1.5(9~24)个月。15.1%的患者出现放射反应,中位时间为9个月(6~10个月)。结论分阶段放射外科治疗可作为大型或者靠近高危结构脑转移瘤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放射外科 脑转移瘤 伽玛刀 2阶段
下载PDF
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建波 吴瀚峰 +6 位作者 许云 潘力 王滨江 张南 汤旭群 陈晶晶 董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 目的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剂量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随访研究
6
作者 陈晶晶 丁建 +5 位作者 魏立晨 张南 戴嘉中 汤旭群 吴瀚峰 潘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C型Leksell伽玛刀治疗。结果14例病人在伽玛刀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仅1例治疗后出现间歇性复视症状。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63~128个月),血管瘤控制率100%;首次伽玛刀治疗后血管瘤体积较前缩小55.7%~94.5%,残留血管瘤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后体积进一步缩小。无辐射诱导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伽玛刀治疗能长期控制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立体定位技术 放射外科手术 伽玛刀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汤旭群 宋剑平 +3 位作者 陈亮 宋冬雷 毛颖 周良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17例颅内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术前采用CT、CTA、MR、MRA、DSA及三维DSA检查,以了解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以及侧支代...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17例颅内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术前采用CT、CTA、MR、MRA、DSA及三维DSA检查,以了解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以及侧支代偿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手术入路上多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行动脉瘤瘤颈直接或塑形夹闭者4例,动脉瘤孤立或孤立后切除4例,动脉瘤切除或孤立后血管重建7例,动脉瘤包裹2例。结果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DSA及三维DSA能显示瘤颈以及与附近血管和骨质的关系。根据格拉斯骨预后评分表评分,出院时恢复优良者12例,中度病残4例,重度病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者规划手术方法,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不同术式取得良好预后。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切开血栓清除均有助于瘤颈夹闭。血管重建技术为大脑中动脉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明显改善了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巨大型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穿刺加Ommaya囊置入术在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松 汤旭群 +4 位作者 吴瀚峰 朱巍 金许洪 王知秋 潘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术和Ommaya囊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伽马分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不同颅内囊性病变患者,对该3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囊性患者(分别为右颞转移瘤、左侧CPA...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术和Ommaya囊置入术在治疗颅内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伽马分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不同颅内囊性病变患者,对该3例诊断明确的颅内囊性患者(分别为右颞转移瘤、左侧CPA神经鞘瘤、颅内多发病变)在立体定向穿刺后置入Ommaya囊,再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囊腔逐渐抽吸,使囊液逐渐减少至最少,给予伽玛刀的治疗方法。结果 3例病例均在多次抽取囊液后行伽玛刀治疗,无不适反应,均未出现皮肤感染、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等因手术操作导致的并发症。结论治疗颅内囊性病变,尤其是高龄病人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时,立体定向加Ommaya囊置入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微创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囊性病变 立体定向穿刺术 OMMAYA囊 微侵袭
原文传递
产吲哚黄杆菌脑脓肿一例
9
作者 吴瀚峰 王知秋 +4 位作者 潘力 陈衔城 于同刚 谢立乾 汤旭群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10-312,共3页
患者男,66岁。2012年1月初开始出现头痛、恶心。起病后约3d出现左侧肢体乏力,起病后6d左侧肌力减退到1度,意识模糊。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顶枕部病灶(图1),疑为“脑梗死”进行治疗,在使用“皮质激素”和“脱水治疗”1周后,左侧肌... 患者男,66岁。2012年1月初开始出现头痛、恶心。起病后约3d出现左侧肢体乏力,起病后6d左侧肌力减退到1度,意识模糊。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顶枕部病灶(图1),疑为“脑梗死”进行治疗,在使用“皮质激素”和“脱水治疗”1周后,左侧肌力恢复到4~5度、意识状态好转后出院。出院后2d,肌力再次减退到1~2度并出现明显的定向能力障碍,复查MHI发现右侧顶枕部多发囊性病灶(图2),拟“脑脓肿”,使用甲硝唑、头孢他啶和磷霉素三联药物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住院2周后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吲哚黄杆菌 脑脓肿 立体定向 抗药性
原文传递
垂体无功能腺瘤Perfexion系统放射外科治疗后疗效半定量评定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吴瀚峰 潘力 +4 位作者 戴嘉中 汤旭群 丁建波 王滨江 董亚非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是常见垂体肿瘤,放射外科已经成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缺乏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法。方法:对2013~2018年间符合入组条件的138例患者回顾性进行影像学的疗效评估,使用半定量的肿瘤控制分类标准,同时引入肿瘤覆盖完整性... 目的:垂体无功能腺瘤是常见垂体肿瘤,放射外科已经成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但缺乏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法。方法:对2013~2018年间符合入组条件的138例患者回顾性进行影像学的疗效评估,使用半定量的肿瘤控制分类标准,同时引入肿瘤覆盖完整性分类标准,确定肿瘤放射外科治疗疗效后,寻找可能影响肿瘤控制疗效的因素。结果:无功能腺瘤治疗后的随访终点控制率为92. 8%,36个月的控制率为90. 1%。与肿瘤控制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处方剂量、平均剂量和肿瘤覆盖完整性。结论:半定量评定符合临床实际,结论与现有研究接近,肿瘤覆盖完整和17 Gy以上的处方剂量更有利于肿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外科 垂体无功能腺瘤 伽玛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