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汤明娟 杨旭 +2 位作者 关海萍 陶震 万用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29-1231,共3页
以多元醇、马来酸酐及丙烯酸为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了合成条件,降粘剂的加量和加入温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多元醇、丙烯酸、马来酸酐的物质量比为1.0∶0.4∶1.0,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4.... 以多元醇、马来酸酐及丙烯酸为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研究了合成条件,降粘剂的加量和加入温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多元醇、丙烯酸、马来酸酐的物质量比为1.0∶0.4∶1.0,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4.5~5 h;当降粘剂的加量为750 mg/L,温度在50℃时,降粘率达到86.90%,具有最佳的降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油溶性降粘剂 合成 降粘效果
下载PDF
涠洲12-1油田钡锶垢除垢剂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郑华安 徐波 +2 位作者 麻路 郭琦 汤明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211-2213,共3页
涠洲12-1油田是海上油田,由于注入水(富含SO42-的海水)与地层水(含大量二价金属离子)配伍性很差,油井结垢严重,垢样含68%的BaSO4、25%的SrSO4和少量FeSO4等物质。研制了一种以EDTA为主剂的除垢剂,并对其除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 涠洲12-1油田是海上油田,由于注入水(富含SO42-的海水)与地层水(含大量二价金属离子)配伍性很差,油井结垢严重,垢样含68%的BaSO4、25%的SrSO4和少量FeSO4等物质。研制了一种以EDTA为主剂的除垢剂,并对其除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垢剂最佳应用条件为:除垢温度为90℃,pH为11~12,除垢剂浓度为40%(体积分数),除垢48 h时除垢能力为46%。KCl和铁对除垢效果有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锶垢 涠洲12—1油田 除垢剂
下载PDF
新型抗高温转向酸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陶震 杨旭 +3 位作者 汤明娟 关海萍 万用波 王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2-1055,共4页
采用C12~22脂肪酸和3-二甲氨基丙胺合成了J型、Y型、R型和月桂酸等表面活性转向剂,并将这些转向剂进行复配得到抗高温转向酸体系。考察了不同的转向酸体系在高温下的黏度变化情况以及乙二醇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向酸体... 采用C12~22脂肪酸和3-二甲氨基丙胺合成了J型、Y型、R型和月桂酸等表面活性转向剂,并将这些转向剂进行复配得到抗高温转向酸体系。考察了不同的转向酸体系在高温下的黏度变化情况以及乙二醇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向酸体系配方(基于体系的质量)为w(J型转向剂)=2.50%、w(Y型转向剂)=2.00%、w(R型转向剂)=0.50%、w(浓盐酸)=18.00%、w(乙二醇)=12.50%、w(高温缓蚀剂WLD31A)=1.50%、w(铁离子稳定剂WLD28A)=1.00%和其他添加剂时,在100℃下该转向酸体系的最大黏度达到170 mPa·s。对比了Y型转向剂和月桂酸转向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Y型转向剂的抗高温性能优于月桂酸转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转向剂 转向酸体系 黏度 采油
下载PDF
高强度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关海萍 杨旭 +2 位作者 汤明娟 陶震 万用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吸水树脂作为调剖剂,在地层中吸水膨胀,封堵大孔道,起到调整吸水剖面,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聚乙二醇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高强度吸水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的用量、单体浓度为、... 吸水树脂作为调剖剂,在地层中吸水膨胀,封堵大孔道,起到调整吸水剖面,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聚乙二醇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高强度吸水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的用量、单体浓度为、单体比例、引发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吸水树脂吸盐水后强度最高的反应条件为:聚乙二醇(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交联剂用量为4%,单体浓度为40%,n(AM)∶n(AA)=2.5,引发剂用量为0.04%,n(氧化剂)∶n(还原剂)=1,聚合温度为30~35℃。最优化条件下吸盐水率可达86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丙烯酰胺 丙烯酸 调剖剂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稠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京伟 杨旭 +2 位作者 汤明娟 高瑞青 李志臻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624-1626,1631,共4页
以高碳多元醇与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破乳剂,研究了原料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剂的加量和破乳温度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A与高碳... 以高碳多元醇与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一类新型破乳剂,研究了原料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破乳剂的加量和破乳温度对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MA与高碳多元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5∶1.0,催化剂用量为1.0%(以反应原料的总质量计),在105℃下反应5 h,在破乳温度为80℃,加药量为210 mg/L时,脱水率可达82%,出水水质清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破乳剂 稠油 高碳多元醇 马来酸酐 破乳效果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肿节风中8种化学成分含量
6
作者 程晓敏 熊莺 +6 位作者 刘英发 钟志坚 李岚 张礼仲 邓攀 董鑫 汤明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肿节风中的刺五加苷b1、咖啡酸、芦丁、迷迭香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异嗪皮啶等8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水(含0.04%... 目的:采用HPLC-MS/MS同时测定肿节风中的刺五加苷b1、咖啡酸、芦丁、迷迭香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异嗪皮啶等8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水(含0.04%的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5μL,柱温35℃;电喷雾离子化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肿节风中8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7.85%~102.89%,RSD为0.89~2.36,经过测定6个产地的肿节风中刺五加苷b1、咖啡酸、芦丁、迷迭香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异嗪皮啶的含量依次为4.9~40.8μg/g、642.7~1096.5μg/g、5.4~100.6μg/g、908.8~2488.9μg/g、138.8~975.2μg/g、90.9~506.1μg/g、89.6~707.4μg/g、986.1~1840.8μg/g。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肿节风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MS/MS 肿节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非线性编辑软件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汤明娟 《电视技术》 2019年第17期16-17,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诸多领域.非线性编辑技术将数字视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音频处理、编辑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为基础,为制作高效电视节目奠定了基础.文章以非线性编辑软件技术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非线性编辑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诸多领域.非线性编辑技术将数字视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音频处理、编辑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为基础,为制作高效电视节目奠定了基础.文章以非线性编辑软件技术为切入点,详尽描述该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环节中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编辑 软件技术 节目制作
下载PDF
一种有机硅杀菌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汤明娟 梁海潮 刘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12-118,共7页
引入有机硅季铵盐作为杀菌剂,采用化学湿法镀膜技术在玻璃表面镀上杀菌液,再通过高温(230℃)固化20 min,使得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杀菌涂层,制备了有机硅杀菌玻璃并对其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杀菌玻璃具有十分优异的杀... 引入有机硅季铵盐作为杀菌剂,采用化学湿法镀膜技术在玻璃表面镀上杀菌液,再通过高温(230℃)固化20 min,使得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杀菌涂层,制备了有机硅杀菌玻璃并对其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杀菌玻璃具有十分优异的杀菌效果:无紫外光照射条件下24 h内对常见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杀菌率可达99.9%,并且该杀菌玻璃具备非常出色的耐久性,同时该杀菌玻璃的清晰度较好:透光率>89.61%,雾度<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杀菌剂 季铵盐 杀菌玻璃 杀菌率 透过率 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