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者意图与私密日记
1
作者
汤明洁
(
译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在法国,作者形象的构造始于17、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末,作者形象遭到一系列哲学和文学批评的重新质疑,由此形成了思考作品的两个独立基础:作者意图和内在批评,并要求重新定义作品本身。笔者认为这两个基础在阐释作品时可以彼此独立,...
在法国,作者形象的构造始于17、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末,作者形象遭到一系列哲学和文学批评的重新质疑,由此形成了思考作品的两个独立基础:作者意图和内在批评,并要求重新定义作品本身。笔者认为这两个基础在阐释作品时可以彼此独立,但都没有压倒性优势。因此,需要综合两种路径的重要贡献,让两种阅读互相启发。笔者以阿米耶尔的《私密日记》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作品可能具有的特殊性,而且创作作品的意图可能是模糊的,但为了理解作品,也需将文本与作者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形象
作者意图
内在批评
作品
私密日记
原文传递
罗兰·巴尔特与可见性的转折点——走向非模仿影像
2
作者
埃里克·马蒂
汤明洁
(
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0,145,共11页
罗兰·巴尔特在《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一书中,打破了现代思想家们共有的对于影像的禁忌:与对模仿的强烈批评所紧密联系的结构主义式的清教主义。巴尔特所带来的这种突破,主要是由于他将模仿与关于影像的视觉体系...
罗兰·巴尔特在《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一书中,打破了现代思想家们共有的对于影像的禁忌:与对模仿的强烈批评所紧密联系的结构主义式的清教主义。巴尔特所带来的这种突破,主要是由于他将模仿与关于影像的视觉体系进行了分离。本文将巴尔特的这本著作置于现代性背景中,来探讨它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本文还将通过巴尔特同时代人对于影像的解读(比如福柯对于委拉斯凯兹的《宫娥》的解读),以及巴尔特早期与晚期关于影像的理论,即从《神话学》到《明室》,来分析《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这本书。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巴尔特从青睐非形象化、拒绝模仿,到一种更为基本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视觉范式的转变。这首先解释了他重视摄影胜过电影的原因,但最终在《明室》的第二部分关于女性机器人行为的讨论中,以及巴尔特对母亲童年时在冬日花园照片的可见性/不可见性在场的恋物关系中,这种转变被中性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可见性
现代性
有生命性/无生命性
原文传递
作为反形而上学原则的关系唯名主义
3
作者
迪奥戈·萨丁哈
汤明洁
(
译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福柯与马克思都消解了本质,从而抛弃了哲学阵地。本文首先从文本上追溯了福柯与马克思对本质之消解的观点来源,其次分析了两者是以何种方式消解本质的,最后阐明了他们如何避免了重返形而上学。由此可以得知,在这一消解本质的过程中,关...
福柯与马克思都消解了本质,从而抛弃了哲学阵地。本文首先从文本上追溯了福柯与马克思对本质之消解的观点来源,其次分析了两者是以何种方式消解本质的,最后阐明了他们如何避免了重返形而上学。由此可以得知,在这一消解本质的过程中,关系唯名主义是关键,作为一种新唯名主义,它并不以个体为优先;而通过关注实践与历史,福柯与马克思则确保了思想的大地性,避免了重返形而上学。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两种理论上的反人文主义对于反思今天关于人类的话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形而上学
关系唯名主义
实践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意图与私密日记
1
作者
汤明洁
(
译
)
机构
波城大学人文学院诗歌、文学和语言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文摘
在法国,作者形象的构造始于17、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末,作者形象遭到一系列哲学和文学批评的重新质疑,由此形成了思考作品的两个独立基础:作者意图和内在批评,并要求重新定义作品本身。笔者认为这两个基础在阐释作品时可以彼此独立,但都没有压倒性优势。因此,需要综合两种路径的重要贡献,让两种阅读互相启发。笔者以阿米耶尔的《私密日记》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作品可能具有的特殊性,而且创作作品的意图可能是模糊的,但为了理解作品,也需将文本与作者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
关键词
作者形象
作者意图
内在批评
作品
私密日记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罗兰·巴尔特与可见性的转折点——走向非模仿影像
2
作者
埃里克·马蒂
汤明洁
(
译
)
机构
法国巴黎大学跨学科研习中心
法兰西科学院
瑟伊出版社
马努修斯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0,145,共11页
文摘
罗兰·巴尔特在《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一书中,打破了现代思想家们共有的对于影像的禁忌:与对模仿的强烈批评所紧密联系的结构主义式的清教主义。巴尔特所带来的这种突破,主要是由于他将模仿与关于影像的视觉体系进行了分离。本文将巴尔特的这本著作置于现代性背景中,来探讨它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本文还将通过巴尔特同时代人对于影像的解读(比如福柯对于委拉斯凯兹的《宫娥》的解读),以及巴尔特早期与晚期关于影像的理论,即从《神话学》到《明室》,来分析《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这本书。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巴尔特从青睐非形象化、拒绝模仿,到一种更为基本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视觉范式的转变。这首先解释了他重视摄影胜过电影的原因,但最终在《明室》的第二部分关于女性机器人行为的讨论中,以及巴尔特对母亲童年时在冬日花园照片的可见性/不可见性在场的恋物关系中,这种转变被中性化了。
关键词
模仿
可见性
现代性
有生命性/无生命性
Keywords
mimesis
visibility
modernity
animacy/inanimac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反形而上学原则的关系唯名主义
3
作者
迪奥戈·萨丁哈
汤明洁
(
译
)
机构
巴黎国际哲学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基金
(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
欧洲社会基金资助
文摘
福柯与马克思都消解了本质,从而抛弃了哲学阵地。本文首先从文本上追溯了福柯与马克思对本质之消解的观点来源,其次分析了两者是以何种方式消解本质的,最后阐明了他们如何避免了重返形而上学。由此可以得知,在这一消解本质的过程中,关系唯名主义是关键,作为一种新唯名主义,它并不以个体为优先;而通过关注实践与历史,福柯与马克思则确保了思想的大地性,避免了重返形而上学。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两种理论上的反人文主义对于反思今天关于人类的话语的作用。
关键词
本质
形而上学
关系唯名主义
实践
Keywords
Essence
metaphysics
relational nominalism
practice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者意图与私密日记
汤明洁
(
译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2
罗兰·巴尔特与可见性的转折点——走向非模仿影像
埃里克·马蒂
汤明洁
(
译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3
作为反形而上学原则的关系唯名主义
迪奥戈·萨丁哈
汤明洁
(
译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