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芝麻套种板蓝根 相得益彰收入增
- 1
-
-
作者
马洋
汤杰岑
-
机构
湖北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19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芝麻病害
板蓝
菜青虫
夏季种植
药材种植
油菜
特殊气味
大青叶
枣阳市
复合肥
-
分类号
F325.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一块冷浸田植藕卖万元
- 2
-
-
作者
王书成
汤杰岑
-
机构
湖北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2年第11期6-6,共1页
-
文摘
胡友举一家承包的耕地中有1334平方米(2亩)水田因地势低洼形成冷浸,产量很低。前年,他在镇财政所的扶持下,利用冷浸田试种了667平方米本地的无花藕,当年收入近2000元,是种植小麦、水稻收入的2倍。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将1334平方米冷浸田全部种上藕,同时严把三关:一是开槽关。
-
关键词
冷浸田
财政所
农家肥
产量和质量
防治病虫害
水稻
增产增收
小麦
品种关
生长需要
-
分类号
F325.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他们为什么能种这么多地?
- 3
-
-
作者
马洋
汤杰岑
-
机构
湖北省枣阳杨当镇委办公室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1年第22期4-5,共2页
-
文摘
"一家俩人种1.3公顷(20亩)地,天天忙得不得了."许多农民谈起种地,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可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却涌现了一批承包耕地5.4公顷(80亩)、6.6公顷(100亩),甚至20公顷(300亩)的种地大户.同样是普通农民,他们为什么能种这么多的地?秋收时节,我们经过深入走访发现,他们都有一套种地秘诀--
秘诀之一:勤奋+时间差
阎庄村三组柳大强,一家三个劳力,承包耕地8.6公顷(130亩),今年种植的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药材、棉花、花生、杂粮等.目前,大部分作物已丰收到手,长在地里的也丰收在望,预计纯收入2.5万元以上.柳大强说:"为把这么多的地种好,我们除了平时比别人早起点、晚睡点外,就是巧打时间差,错开作物茬口,以免各种农活都挤到一起,不吃饭都忙不过来."胡营村种地7.8公顷(118亩)、今年50多岁的吴改凤和马庄村种地4.9公顷(74亩)的余见芳都有这样的深切感受.
秘诀之二:机械化+规模化
光寺村党支部书记崔光霞,家里只有两个劳力,却承包了8公顷(120亩)耕地.作为村支书,每天工作上的事很多,因此,他就只种那些成熟期比较集中的作物.比如今年,他上季种了8公顷小麦,下季种了8公顷稻谷.小麦实行机械种、机械收,三下五除二就搞完了.种水稻自己用拖拉机犁田、耙田,插秧和平时打药雇人,收割也用机械.崔光霞说:"搞规模经营,种植、管理要粗放些,单产可能没别人的高,但生产成本要低得多,总体算账仍不少赚钱,我这8公顷地,今年至少收入2万元."
秘诀之三:新科技+机械化
"老郭的棉花今年没治虫、没治病、没整枝、没抹芽,可长势比我们的好,结的桃比我们的多."李志方村党支部书记陈来群说起郭清义的"曙光一号"棉花,赞不绝口.今年郭清义在李志方村承包了23公顷(350亩)地,其中13公顷(200亩)种"曙光一号"棉花,10公顷(150亩)种了高产玉米.目前,所种的13公顷棉花长势喜人,硕果满枝,和周围的棉花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惊奇的是,老郭种23公顷地,平时仅有一个帮手,因为播种、盖膜、除草、浇水都是机械化作业,棉花两天就种完了.
-
关键词
曙光一号
李志方
老郭
村党支部书记
小麦
麦类作物
丰收
秘诀
-
分类号
F325.1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苗圃铺就生财路
- 4
-
-
作者
马洋
汤杰岑
杨文胜
-
机构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委办公室
-
出处
《农友》
2002年第1期7-7,共1页
-
文摘
一栋3层24间、价值40多万元的住宅楼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店子村如鹤立鸡群,分外惹眼,楼房的主人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靠种植苗圃致富的退伍军人杜立生。
-
关键词
枣阳市
杜立生
苗圃生产
经济效益
科技
经营规模
基地建设
-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